第803章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全书完)(1 / 1)

盛唐挽歌 携剑远行 2984 字 3天前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全书完)

这年冬天,几乎是年关快到的时刻,方重勇在返回汴州献俘的途中,麾下军士哗变,簇拥他登基称帝。无奈之下,方重勇只得带兵入宫,“请求”天子李偿退位。

不知为何,方重勇不肯以天子自居,仍然自称官家。

没有天子,那就没有“天授王权”之说,于是开闭门会的时候,元载询问方重勇:新朝当立,皇帝治理天下的法理性何在?

方重勇则是提出了“顺天应人”的说法。

首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有的正统,必须来源于“大一统”的王朝,换言之,朝廷所统治的地盘要尽量的大,尽量的囊括过往朝代的传统地盘,至少是核心地盘。

越大越好,越是疆域辽阔,就越是具有正统性。

唯有如此,方能与其他伪朝相区分。

其次,新朝的正统性,来自于顺应天下局势,与百姓们的拥戴。

正因为百姓都认朝廷,所以朝廷才是朝廷。如果大家都不认了,那么朝廷就变成了伪朝。

简而言之,民心是天下大势,也是统治的根基。倘若有一天朝廷失了民心,那么所谓大义也就不存在了。

最后,方重勇强调了“王权民授”的概念。

因为某些原因,所以这样,那样,再这样,再那样,懂的都懂。

这些说法,很好的规避了唐朝为什么变成了“前朝”,而不再是正统的原因。

因为大唐失去了百姓的支持,所以它自然就变成了“伪朝”,它丢失了大量边疆的疆域,所以不再具有大一统的正当性。

大唐君王的权力来自于百姓,如果百姓们真的还支持大唐天子,那方清之流,又如何能够上位?

这些弯弯绕绕的话,看起来花里胡哨,实际上却是老实人在讲大实话。

权力不来自于百姓,难道还来自于虚无缥缈的上天不成?

方重勇的话语也暗示了,如果将来新朝廷倒行逆施,百姓们也会揭竿而起,推翻他们的统治。

与其编造谎言,强调自己的权力来源于上天,自己把自己都忽悠了。

还不如办好自己的事情。若不然过不下去了,谁会无缘无故起来造反呢?

一众亲信,对此心悦诚服。

元载又询问国号之事。

方清起于汴州,遂有天下。国号可为“汴”,或者为以睢阳为中心的“梁”也行,还可以叫“魏”。

当然了,方有德是自沙州敦煌而来的,国号为“凉”也不是不可以。

不过方重勇却说:

“为官为政,治理国家,总是讲究一个政治清明,爱民如子。

所谓清如水,明如镜也。

国号或为大清,或为大明,以示国家政治清明,百姓的想法可以传达到中枢。你们认为是叫大清好,还是叫大明好?”

很显然,方官家心中已经有了决断,抛出两个选项让亲信们参详参详。

国号一般都是以开国皇帝起家的地方为准,但也有例外,比如南陈便是取的开国皇帝陈霸先的陈姓,当然了,也不能排除是春秋时期的陈国。

只不过那个地方在河南周口,与陈霸先的家乡浙江吴兴离得很远。所以基本上可以确认,陈霸先就是以自己的姓氏命名国号。

新朝国号为“方”亦是可行,只是这大清或者大明,确实是有点标新立异了。

然而元载却带头站出来支持方重勇的想法,说大清或者大明这两个国号都很好,从名字上就看得出朝廷希望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不过,大明的国号应该比大清更好一点。

方重勇顿时感觉很好奇,询问缘由。元载继续说道:“明者,日月也。日月之下,皆为王土,大吉!”

这个角度很是刁钻,而众人转念一想,又觉得元载说得实在是太有道理了!

清不能说明什么,但日月之下皆为王土,就太应景了!

唯有方重勇笑而不语,只是轻轻点头表示赞同。

于是众人定国号为“明”,即日起方重勇登基称帝,大赦天下并尊方有德为“明高祖”,封王韫秀为皇后,家中妻妾都有封赏,俱有名分。

由于家中女眷太少,元载又建议选民间秀女以充实后宫,方重勇再三权衡之后,不得不采纳在这个时代,无论怎么看都合理得不能再合理的建议。

河北、河南、淮南、江南等地,对于官府“换牌子”的事情完全无感,他们本身也不是李唐王朝强盛时的最大受益者。

然而,当方清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明的消息传到关中以后,当地的李氏宗室残余,就立刻起兵造反了。

汴州也不平静,一些搬迁到这里的李唐宗室蠢蠢欲动,包括他们的亲家,某些关中天龙人家族,也是在密谋政变。

只不过,人一多嘴就杂,更是有不少人刚刚听到密谋,马上就去汴梁城内的朝廷衙门告密。这些阴谋政变还没开始,就已经闹得满城风雨。

毕竟,所谓的名分大义不能当饭吃,方清和当初的汴州朝廷没有做什么倒行逆施的坏事,反倒是均田,发盐引,减商税,开工坊,请科举进士给百姓免费认字,干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又收复了关中与河西,还打跑了吐蕃人。

平时这些事情不会有多少人夸赞,一到关键时刻,民心向背的力量就显现出来了。

即便是颜真卿和颜杲卿,也没有参与到这些事情当中,而是选择了老老实实的闭门闲居,辞了官不再过问政务。

方重勇将这件事全权交给了侦缉司的司长卢迈处理,可以专断独行,处理完以后再上报,不必事事请示。

卢迈也很争气,放开了手脚干活,带人迅速扑灭了汴梁城和周边各州酝酿搞事情的那些人。

铁血手腕,找到一个就杀一家,杀得血流成河。

对此朝野震惊不已,没想到方清政变的时候一个人没死,政变之后大清算,却是只要有人酝酿搞事情,就会有血光之灾。

其中甚至包括一些职位不高的中枢官员!

听说这些事情以后,汴梁城中科举备考的士子,大骂那些酝酿造反的人狼心狗肺,朝廷杀得好,坚决拥护大明官家方清。

嗯,如果阅卷的时候可以直接给个高分,那就更好了。

大家心里想着的都是,这次处置了一大批人,还有不少官员,这不就意味着,会空出很多官位来嘛。

至于为前朝喊冤的事情,谁爱做谁做吧,反正他们这些前程似锦的科举考生是不做的。

在这些人心中,方官家就是永远的神,唯一真神,只恨自己的心声那位官家无法听到。

人间世态炎凉便是如此,才过去不到一个月,就没人记得前朝的好了。

改国号,登基称帝,入主汴梁城皇宫之后,方重勇并未闲着,而是大刀阔斧的改革内政。诏书像是不要钱一样的下发,看得人目不暇接。

递给方重勇。

“扬州地区的农协,操纵市场价格,还帮助大户们囤积居奇。他们掌控着种粮的挑选,还有指导百姓耕作的能人,甚至还给农户办理贷款。

总之,只要种田就必须要跟他们合作,交会费才行。不交的话,估计自耕农一两年内就会落魄到卖田卖儿卖女。

如今的农协,制度已经败坏,汴州的政令只能在本地实施,出了汴州就是另外的情况了。”

杨炎叹息说道,面带愁容。

当初方重勇设立农协,就是希望这个机构,能帮助自耕农以及农田不多的地主,让他们在耕作的各个环节都能顺利完成。

比如说育种,农具租借,粮食销售等等环节,一般自耕农都是搞不定的。

这个政策在制定之初很好用,使得大明国的实力在短期内就获得了加强,而且社会变得更加稳定。但十多年过去,分散在各地的农协,早就跟本地大户们互相勾结在一起了。

他们在一起囤积居奇抬高粮价,虽然自耕农的售粮价格也涨了,但由于此举推高了整体物价,所以自耕农的生活水平,反而下降了!

“无妨的,朕当年设立的新政,现在多多少少都出现了问题。国家战略决策局已经成了党争的战场,除了吵架就是吵架,最后还是得朕一锤定音。

统计局数据造假,报喜不报忧。各州大户变着法子买地,然后勾结农协的人,当甩手掌柜。

几个商埠,偷税漏税的商人也有许多,他们偷税的办法也是五花八门,禁也禁不绝。

科举舞弊的有,大学招生,那些教习们都把自己的徒弟带进来,沆瀣一气,还以为朕不知道。”

方重勇似乎是在发牢骚一样,说了一大通。

当初确实想了很多办法,成效也很显著。但是十多年过去了,当初的那些新政,已经被投机者们发现了破绽,大家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就连他引以为自豪的专利法,都出现了“专利流氓”,看别人整什么,他就去申报与之相关的专利卡位。

方重勇也不知道为什么后世之人才懂的东西,这个时代的人,很快就能摸到门道。或许,古人和现代人,智商并无不同,只不过是因为眼界不够,才显得有点呆。

当他们接触到全新领域的知识以后,很快就能融会贯通。

比如说刚刚那位少女骂方重勇是老登,老登这个词,也是他这位方官家带起来的,很快就成了百姓们的口头禅。

“今日来此不过是微服私访,考察扬州民情。朕打算调你去中枢,主持新政。

朝廷的政策有些不适合时代了,你肩上的担子有点重啊。”

方重勇拍了拍杨炎的肩膀说道。

“臣敢不为官家效死!”

杨炎一脸激动的说道。

“你在扬州收的那些礼,记得把礼单交给朕。旧东西放不下,是没法往前走的。”

方重勇意味深长的说道。

杨炎吓得连忙跪在地上磕头,他以为这件事异常隐秘,却不知道为什么方重勇对此知之甚详。

夜晚回到别院,方重勇刚刚翻开扬州官员送来的密折,大聪明就领了个衣衫单薄,高耸的胸脯都露出一半的年轻女孩进了卧房。

正是白天撞了方重勇还出言不逊的那位。

“官,官家,小,小女子不,不懂事,求您别,别杀我全家。”

那女孩一边颤抖一边低声哀求道,那娇美的面庞,婀娜的身材,轻薄的纱裙,看着真是我见犹怜。

“官家,这是扬州布政使陈必的爱女,老来得女,难免有些骄纵。婆子验过了,还是处子之身。”

大聪明凑到方重勇耳边低声解释道。

你们这是在搞什么?

方重勇面露诧异之色,看了看那女孩,忽然明白了什么。

他对大聪明使了个眼色,后者悄悄退出卧房。

方重勇也不讲客气,走过来抱住那颤抖的女孩,吻住了她那小巧的嘴唇。很快,二人就在床上坦诚相对,水乳交融。

第二天,一夜欢愉的方重勇只觉得神清气爽,心中那些因为政务而产生的戾气,全都一扫而空。他回头看了看那脸上带着泪痕,一丝不挂躺在床上的女孩,皮肤精致白皙,身材曲线优美,是个难得的美人。

方重勇忽然想起,他的长子如今都已经娶妻生子,昨夜自己已经不是抱着下一代,而是抱着下两代了。

他走到院子里打太极拳,大聪明就在一旁待着,很安静没说话。

“刚刚入汴梁城皇宫的时候,招了很多秀女。朕原本是打算一个都不碰的。

可是朕不碰她们,她们就会如行尸走兽一般,连个盼头都没有了。所以,朕只能将她们都宠幸了一番。”

方重勇感慨叹息道。

见大聪明不说话,他又继续说道:“其中某些人,朕连名字都没有记住,而她们大多还给朕生下了子嗣。当了皇帝,一切都是身不由己了。譬如昨夜那个,即便是朕说不要紧,陈必也会心有惴惴,说不定还会将这女儿打死。她被送来,已经证明了一切,你明白么?”

“官家,是孤家寡人。”

大聪明小声说道,方重勇昨夜是真的在救人,不然这女孩死定了,不死也要被人逼死。

“你可说对了,朕就是个孤家寡人。

朕一直想做一番大事,然而反者道之动。

一件事做完了,还有另外一件事要做,本来好了的事情,后面又会慢慢变坏。

为了大业,不想要的女人,要收。

为了大业,不想做的事情,要做。

朕其实只是一个普通人,什么也做不到,能有今日,全靠运气。

但运气常有,却未必一直伴我身边,朕总会有一天,什么也做不了,看着天下一天天败坏下去。”

方重勇有些沮丧的叹息道。

其实在大聪明看来,方重勇已经是伟人中的巨人了!至于李隆基那种,给他提鞋都不配。

可是,他毕竟没有见过方重勇前世的那个汽车满地走,网络遍天下的世界。

方重勇看来,你连小霸王都玩不到,你得意个嘚儿啊!

“你说,朕百年之后,这天下会如何?”

方重勇看着大聪明询问道。

“回陛下,国泰民安,天朝上国。”

大聪明叉手行礼道。

“你想多了,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

朕死之后,那些权贵们,必定反攻倒算。

朕给百姓们分润的实惠,一定会被他们夺走。

朕曾经的战友们,也会巧取豪夺,为害一方。

包括朕的那些子嗣,也都觉得好东西我拿着就行,为什么要分给穷人呢?

朕活着的时候可以压着他们,朕不在了,他们一定会加倍捞回来。

幸亏那一幕朕看不到了,朕要是看到了,活着也会被气死。”

方重勇哀叹了一声,昨夜在那位年轻少女身上予取予求,又龙精虎猛的帝王,此刻一点都看不到威武霸气。

大聪明面前站着的,只是一个中年失意的可怜男人罢了。

“官家,将来即便有那些事情,但会有许多人记得您曾经做过的那些。至少,您这样爱民如子的帝王,曾经来过这里。”

大聪明小心翼翼的回道。

“但愿吧,谁知道呢。”

方重勇看着远处的一轮朝阳染红了云彩,面色怅然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