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正式进入倒计时
评价e级·得零分
……
{最先提出有必要给本土鸦片种植业以生存空间的,是对林则徐禁烟持有异议的太常寺少卿许乃济。}
{在许看来,鸦片是禁不住的,倒不如让鸦片贸易合法化。如此,政府既可从中征税获利,又能制定政策规范贸易。}
{而1847年,已调任陕西巡抚的林则徐,也改变了自己的“鸦片观”,与许乃济成了“同道中人”。}
{在给友人文海的回信中,林则徐说道:“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于事无妨,所恨者内地之嗜洋烟而不嗜土烟。”此时的林则徐,担忧的是那些吸惯了洋烟的人,不能回心转意支持土货,“、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
“懿训以为取外国之长,乃可补中国之短。惩前事之失,乃可作后事之师。”
……
后世影响:自戊戌变法后,光绪就一直被软禁,天下大事操于慈禧一手。
八国联军之役后,慈禧以内外情势危迫,乃标榜推行新政,企图挽回人心。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1月29日,慈禧发布“预约变法”上谕。大概内容是说:全国官员可以就大清的方方面面,如民生、学校、军政等,提出富国强兵的改革意见。
新政诏书发布后,山东巡抚袁世凯首先提出有关新政的对策。接着,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上了三个奏折(通称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提出“育才兴学”“整顿中法”“采用西法”三个方面建议,得到慈禧称赞。
这三折,成为此后新政变法的总纲。
1901年4月,清廷宣布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举办新政的“统汇之区”,负责筹划变法新政事宜的办事机构。
……
大清·雍正时期
雍正仔细看完慈禧的谕旨,又看了看三折所改的东西。
都大抵不出戊戌变法的范围。
“慈禧不反对取外国之长补中国之短。”
“从谕旨中来看,在剪除改良派之后,她又同意变法维新。”
“这是为了堵住光绪的嘴啊。”
弘历听着,心里复杂万分。
为什么要堵皇帝的嘴,很明显,她要干跟皇帝差不多的事。
……
日俄战后,天下皆谓日以立宪而胜,因此慈禧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派载泽、戴鸿慈、端方、尚其亨、李盛铎五大臣出洋,考察日本及欧美诸国宪政。
次年,五大臣归国,力陈立宪的好处。当时朝臣及各省疆吏、驻外使节,也多主张变法。
三四年间,所举办者,不下数十事。诸如改书院为学堂,废止科举,西法练兵以及裁汰冗员等。
而慈禧也在政治上宣布预备立宪。
……
{她以为立宪是集中皇权,最后问了曹汝霖才知道,立法的中心强调的是包括皇帝在内,所有人都要遵守宪法。}
{领导的中心指的是人民有选举权,议员代表人民的利益。}
{行政的中心指的是总理大臣有一切行政权柄。}
{这些,与载泽跟她说的完全不同。她肠子都悔青了。}
……
大明。
朱元璋紧锁眉头,他合计着这立宪。
虽然寥寥几语,但他也知道立宪的本质是扩张民权,而非重塑君权。
问题就在这儿了。
没有皇权的皇帝,那还是皇帝吗?
还有科举废除。
与朝廷的官员集团对接的统治术,就是以科举为核心的功名体系。这个体系可以给所有读书人提供一种幻象,让他们以为每个人都有机会进入中枢当中。
科举的取士标准完全掌控在朝廷手里,就能起到在思想上、学问上规训读书人的目的。
可以批量制造思想、立场与见识皆符合朝廷需要的士人。
而废除科举制,没了科举制,朝廷要想把统治术继续下去,就需要寻找一种新事物来替代功名体系。
“那要用什么?”
“让宪法包庇皇权?”
……
慈禧宣布预备立宪后,民间成立了许多以研究立宪为宗旨的社团,如政闻社、宪政讲习会、预备立宪公会、国会期成会等。
这些社团时常互通声气,发起各种加速改革的请愿活动。
1907年9月,宪政讲习会会长熊范舆等人曾联名向清廷呈递请愿书,要求速开国会成立民选议院。
其他社团纷纷效仿跟进,河南、广东、江苏、安徽、直隶、奉天、吉林、山东、山西、浙江等省均于1908年派出士绅代表赴京上书请愿。各省在请愿书上签字的士绅皆有数千人之多。
慈禧不喜欢这些请愿运动,因为这代表事情正在走向失控。
1908年3月11日,慈禧钦点制定《结社集会律》颁布。该律为政事结社设置了种种程序上的障碍。如:
无论室内室外集会,均须由倡始人携带详细资料前往巡警官署申请批准;常备(续备、后备)军人、巡警官吏、僧道、教师与学生等均不许参与政事结社和政论集会。
结社人数不许超过一百人,集会人数不许超过两百人。
集会时,巡警官署可以派人到现场监察,监察者在会场拥有座位。
……
{《结社集会律》通篇弥漫着针对政治性集会的“限制”。如结社前须由发起人将宗旨、名称、办事处、社内人员的履历、住址等呈报给巡警官署。}
{在京城结社须呈报民政部审批,在外省结社须由督抚审批;集会前须确定倡始人,由该人提前一天将集会的缘由、地点、时间、倡始人的姓名、履历与住址,以及参加人数等信息呈报给当地巡警官署。}
{而其中最致命的两条规定是:奏”,违者处两年以下徒刑及两百元以下罚款。
五、国外出版的报刊,违反上述规定者禁止入境,由海关没收后入官销毁。
1908年8月份,慈禧又主持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钦定,就是指由慈禧最终审核确认。
整个《大纲》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乃“君上大权”,通篇是“议院不得干预”“不付议院议决”“皆非议院所得干预”,皇权比立宪之前更加强大。
第二部分是臣民的权利与义务。民众有做官做议员的资格,可以去法院打官司,可以不被非法逮捕监禁,这些都只是最低限度的人权。
同时,看似给予了民众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的自由,但前缀是“于法律范围以内”,而《结社集会律》与《大清报律》是什么样子,已有介绍。
而在做完这些皇权保护后,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去世,终年74岁。
而在慈禧去世的前一天,1908年11月14日,38岁正值壮年的光绪皇帝也去世了。
一前一后,相差不到22个小时。
……
{我都快忘了光绪这个人了。}
{话说光绪究竟是咋死的?史书有说病死的,有说被毒死的。}
{2008年,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发布“重大学术问题研究专项课题成果”《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内中称:光绪帝头发中的砷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头发中的最高砷含量2404微克/克,是同年代生活环境相似的成年人隆裕皇后头发砷含量(9.20微克/克)的261倍。}
{由砷种态分析得知,光绪帝遗骨、头发、衣物中高含量的砷化合物为剧毒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
{经过科学测算,光绪帝摄入体内的砒霜总量明显大于致死量。因此,研究结论为: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
{科学检测与文字材料结合,基本可以确定下令以砒霜毒害光绪皇帝者,正是慈禧太后。}
……
大清·乾隆时期
“她敢弑君!”
群臣慌成一片。
乾隆眼睛都红了。
是,他是看不上光绪那糊涂蛋,满脑子什么西学。
整个一数典忘宗的蠢货。
但这不代表你可以弑君!
……
大清·光绪时期
“完了……”
慈禧也没想到未来的自己给自己一份这么大的厚礼!
“弑君。”
不管那些臣子如何不满皇帝,如何支持自己。
这事一出,所有法理都损失殆尽。
没人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来继续支持自己了。
“罢了。”
慈禧缓缓起身,摸了摸旗头。
反正自己能做的都已经做了。
“大清国自有天命在。”
……
同年,在光绪及慈禧先后离世后,由光绪之弟,醇亲王载澧之子溥仪入嗣,年三岁,载澧以摄政王监国。
次年,改元宣统元年。
宣统元年(1909),各省谘议局成立。
清廷中枢规定“谘议局仅为一省言论之汇归”,“其所谓民权者,不过言之权而非行之权也。”
大清的根基,士绅阶层正式瓦解。
宣统二年(1910),设立资政院。
议会拥有如下权力:参预改正宪法之权。提出法律、议决法律之权,议决预算、审查预算之权,事后承诺之权,质问政府之权,上奏弹劾之权,受理请愿之权。
由清廷遴选宗室王公百余人为议员。
朝廷中枢与地方督抚正式离心离德。
清朝开始进入倒计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