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单雄信之死(一)(1 / 1)

大谋谋天下 天民思想 2129 字 18小时前

在那片被战火无情肆虐的战场上,硝烟肆意弥漫,与飞扬的尘埃交织在一起,仿佛要将整个天地都吞噬。在这混沌且残酷的环境中,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以一种令人惊叹的速度迅速传播开来。当窦建德战败并被俘虏的惊人消息传来时,王世充镇守在外围的诸多将领们,内心都被深深地震撼了。其中,王德仁的表现尤为明显,他之前还强装镇定,故作从容,可听闻这一噩耗的瞬间,那伪装的神情如同脆弱的玻璃一般,瞬间崩塌。

王德仁心中十分清楚,如今大势已去,再继续坚守下去,不过是徒劳无功,白白牺牲更多的性命。此时,战场之上混乱不堪,局势仿佛被一层浓厚的乌云所笼罩,看不到丝毫希望。王德仁内心的恐惧如同汹涌的潮水,不断地翻涌、泛滥,几乎将他彻底淹没。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他望着眼前的景象,不敢有片刻的迟疑。最终,他做出了决定,放弃了那座自己坚守已久的旧洛阳城。他匆忙集结起自己麾下所剩不多的残部,慌慌张张地向着新洛阳城奔逃而去。他们那匆忙奔逃的身影,在道路上扬起了大片的尘土,那飞扬的尘土,就像是他们仓皇出逃的生动写照,诉说着他们的狼狈与绝望。

而王德仁的副将赵季卿,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巨大变故,内心也经历了一番复杂的挣扎。他深知,如果继续抵抗,无疑是死路一条,最终,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做出了投降的决定。他率领着自己的部下,向唐军缴械投降,将那曾经象征着王世充势力的洛阳城,就这样拱手让给了敌人。

与此同时,李世民威风凛凛地站在洛阳城下,神色从容而威严,散发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王者之气。他押解着窦建德、王琬、长孙安世、郭士衡等重要人物,这一举动,既像是在向王世充示威,让他亲眼看看自己盟友的悲惨下场,又像是在宣告这场战争的胜负已分。李世民稳步走到洛阳城下,声音洪亮且坚定,对着城中的王世充高声喊道:“王世充,你且仔细看看,这便是你口中所谓的盟友窦建德,如今已然落得这般凄惨的下场,你还有什么话可说?”他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在洛阳城的上空久久回荡,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强大威慑力,让城上的王世充听了,心中一震。

王世充站在城楼上,远远地望着被押解着的窦建德,眼中瞬间充满了惊恐与悔恨。他怎么也没想到,曾经与自己并肩作战、共同对抗唐军的盟友,如今竟沦为了阶下囚。泪水不由自主地从他的脸颊滑落,顺着下巴一滴一滴地滴落在地上。他的嘴唇微微颤抖着,用带着哭腔的声音和窦建德交谈着:“窦兄……没想到,我们终究还是……”窦建德却只是一脸的落寞与无奈,低垂着头,没有说一句话,仿佛已经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李世民看到这一幕,心中明白,此时劝降王世充比强攻更为有利。于是,他不紧不慢地挥了挥手,示意长孙安世、王琬、郭士衡几人进城,让他们去向王世充详细地叙说外面的战况以及他们失败的情形。那几人领命后,缓缓走进城中,来到王世充面前,将外面的局势一五一十、毫无保留地告知了他。

王世充听完他们的讲述后,心中深知,如今想要突围,成功的胜算已经微乎其微。但他仍心存一丝侥幸,于是召集了城中的诸将,准备商议突围之事。他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南奔襄阳。将领们纷纷围聚过来,每个人的面色都十分凝重,眼中透露出一丝绝望。他们都清楚,如今的局势对他们极为不利,想要突出唐军的重围,谈何容易。

这时,一位将领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和绝望:“咱们唯一的希望便是夏王窦建德能来救援。可如今夏王已经落入唐军之手,这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啊。这洛阳城被围困了这么久,粮草早已消耗殆尽,军士们个个饿得面黄肌瘦,连兵器都拿不稳当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我们强行突围,恐怕也是凶多吉少,难以成功啊。”

单雄信听闻此言,却满脸激昂,他向前一步,对王世充说道:“父王,您无需如此担忧!您可以挑选些精兵断后,我陪您一起杀开一条血路,冲开唐军的阵营。只要我们成功突围,径直奔赴襄阳。您素有威望,只要您在,或许还有与唐军周旋下去的可能!”单雄信向来勇猛,此时他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似乎对突围充满了信心。

王世充看着眼前一众一脸沮丧的诸将,无奈地摇了摇头,对单雄信说道:“我知我儿英勇无畏!然而,如今的局势已非往昔。人心浮动,士气低落,咱们这一路败亡得如此惨重,即便是我突围而去,唐军也必定会紧随其后,如影随形。襄阳城内的将士们,面对唐军这样强大的对手,恐怕也无心抵抗,最终也难以逃脱被唐军顺势平定的命运啊。如今这大势已去,能保全这具尸首,也算是幸运了!”王世充深知如今的困境,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无奈和悲凉。

单雄信却仍不死心,继续强劝道:“父王,即便我们到时候没有一城一池的立足之地了,大不了咱们就啸聚山林,做一回绿林好汉又有何妨!总好过这般看着唐童的脸色乞活,那滋味儿可不好受啊!”单雄信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甘,他实在不愿就这样向唐军屈服。

王世充缓缓叹了口气,目光中透露出无尽的落寞与无奈,说道:“以我你之身份,就算是去做个强盗,也时刻不敢稍有暴露啊。一旦被唐军知晓了我们的行踪,必定会带兵围剿,到时候怕是要疲于奔命,落得个凄惨的下场,终究还是不得好死!大丈夫争天下不得,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这天意如此,罢了!罢了!”王世充心意已决,他深知继续反抗下去,只会带来更多的伤亡和痛苦。

随后,王世充思索片刻,决定派长孙安世重新返回唐营,去与李世民谈判投降的事宜。李世民坐在营帐内,脸上挂着轻松的笑容,看到长孙安世进来后,悠悠地说道:“你回去告诉王世充,他们现在已经是穷途末路,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了,只能无条件投降。不过,看在他们主动投降的份上,我可以答应王世充,让他不必担心性命之忧!”李世民的语气中充满了自信和威严,他知道,王世充已经别无选择。

长孙安世无奈地点点头,转身离开唐营,回报王世充。王世充听闻李世民的条件,深知自己如今已没有任何退路,满心的无奈与苦涩涌上心头。但为了保全城中众人的性命,他最终也只能选择照做。

于是,在丙寅(初九)这一天,王世充身穿一袭素白长袍,缓缓走出洛阳城。他的身后,郑国的太子、百官以及两千多名士兵依次跟随。众人神情落寞,脚步沉重,仿佛被沉重的枷锁束缚着,一步一步地来到唐军营门前。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失落和迷茫,曾经的辉煌与骄傲,如今已不复存在。

李世民端坐在营帐前,目光威严地注视着前来投降的众人。他按照礼节,平静而威严地接受了他们的投降。而王世充在俯下身拜见李世民时,紧张得汗流浃背,那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打湿了他的衣衫。他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羞愧,曾经的一方霸主,如今却不得不向他人低头。

李世民看着狼狈的王世充,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丝嘲讽的语气说道:“郑王,你平日里总是盛气凌人,总是认为我是个不懂事的小孩。如今当真见到了这个小孩,怎么变得如此恭敬啊?”王世充听着这话,心中满是羞愧,赶忙叩头谢罪,那额头上重重地磕在地上,扬起一片尘土。他不敢反驳,只能任由李世民羞辱。

接受投降之后,李世民开始着手安排后续事宜。他收押了众位郑国官员,然后分派出一部分士兵,先进入洛阳城。这些士兵迅速分散开来,分别把守在洛阳的市场商店等各个重要地方。他们严守纪律,严禁有任何骚扰抢掠的行为。城中百姓原本悬着的心,此刻稍稍放松了一些,因为他们看到的,是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没有一个人敢违犯禁令,整个洛阳城逐渐恢复了些许安宁。百姓们纷纷走出家门,看着这些士兵,心中既有对战争结束的庆幸,也有对未来的担忧。

紧接着,丁卯(初十)这一天,李世民迈着沉稳的步伐,进入洛阳宫城。进入之后,他首先命令记室房玄龄前往中书省和门下省,收集隋朝的地图户籍、制文诏书等重要资料。房玄龄一行人在宫中四处搜寻,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这些资料都已经都被王世充下令销毁了,什么都没有留下。房玄龄等人十分失望,他们深知这些资料的重要性,如今却化为乌有。

之后,李世民又命令萧瑀、窦轨等人去封存隋朝的仓库。仓库打开的那一刻,里面的金银财宝、粮食布匹琳琅满目。他们将这些所有金钱布帛全部没收,然后分发给一同征战至此的将士们,让历经艰辛的战士们得到了一丝慰藉。将士们领到赏赐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

而对于那些在战争中犯下罪行特别大的王世充的同党,李世民也没有心慈手软。他将段达、王隆、崔洪丹、薛德音、杨汪、孟孝义、单雄信、杨公卿、郭什柱、郭士衡、董睿、张童儿、王德仁、朱粲、郭善才等十几名罪大恶极的官员押押到洛水岸边。在万众瞩目之下,这些罪人被斩首示众,算是给这段战争岁月画上了一个血淋淋的句号。百姓们纷纷前来观看,他们对这些罪犯充满了痛恨,看到他们受到惩罚,心中的怨恨也得到了些许平息。

此外,李世绩与单雄信乃是结义弟兄,曾誓言同生共死。如今唐军平定了洛阳,李世绩为了救下单雄信一命,便向李世民进言道:“单雄信武艺精湛、作战勇猛,是个不可多得的勇士。恳请您看在我们曾经同生共死的情分上,用我所有的官爵来赎单雄信一命。”李世绩言辞恳切,眼中满是焦急和期盼。

然而,李世民却不为所动,他的神色冷峻而坚定,坚决不准。李世绩无奈之下,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好兄弟走上绝路,心中满是悲愤与无奈 。他看着单雄信被押赴刑场,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无能为力。曾经的誓言如今已成泡影,他心中充满了痛苦和自责。

在唐军那宽敞而威严的中军大帐之中,气氛凝重得如同一块沉甸甸的巨石,压在每个人的心头。李世民身着一袭玄色长袍,端坐在主位之上,他的身姿挺拔如松,散发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王者之气。他的目光仿若寒夜中的利刃,犀利而冷峻,冷冷地注视着下方垂手而立的众人。帐内烛火轻轻摇曳,微弱的光芒在他轮廓分明的脸上跳跃,更衬得他神色肃穆,不怒自威。

一时间,整个营帐内安静得可怕,只能听见帐外偶尔传来的几声战马嘶鸣以及士兵们轻微的走动声。这般沉默持续了许久,仿佛时间都在此刻凝固。

终于,李世民缓缓启唇,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在营帐内悠悠回荡:“单雄信当初与李密一同攻打王世充,本应与李密并肩作战,共御外敌,成为彼此坚实的依靠。可他呢?在那最关键的时刻,竟然按兵不动,如同一个冷漠的旁观者,眼睁睁地看着李密陷入苦战,被王世充的军队步步紧逼,直至最终被打得大败,丢盔弃甲。而后,他更是毫无廉耻之心,毫不犹豫地投奔了王世充,还摇身一变,成为了王世充的驸马。哼!这样的行径,难道不是典型的卖主求荣之辈么?他置昔日与李密的情谊于何地?又将忠义二字抛到了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