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结识草莽英雄豪杰(1 / 1)

大谋谋天下 天民思想 2429 字 13小时前

在山东地界,徐茂公的美名宛如璀璨星辰,不胫而走,迅速在这片广袤的天地间传颂开来。他不仅仅是因为那高超绝伦的医术,能让无数病患重焕生机,更是因为他年少英雄,身上自带一种不凡的气质。年纪轻轻的他,功夫亦是了得,面对危险时总能从容应对,尽显英雄本色。这般出众的他,很快便引起了地方上那些豪侠之士的广泛关注。

其中,最先寻来与徐茂公结交的便是他的同乡翟让。

翟让此人,性格甚是豪爽不羁,宛如一阵自由的风,不受世俗的拘束。他平日里最喜欢舞文弄墨,又练就了一身令人惊叹的好功夫,尤其擅长使柄长枪。那柄长枪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灵性一般,舞动起来虎虎生风,能轻松应对各种挑战。他生性仗义疏财,好打不平之事,哪怕是面对权贵的欺压,他也毫不畏惧,总是挺身而出,为弱者打抱不平。

虽然他有时显得过于粗犷了些,行为举止甚至会让人觉着有些莽撞,但他那一身义胆,却如同燃烧的火焰,温暖而明亮。正是这份侠义之心,让他在当地乃至更远的地方都甚是出名,成为众人敬仰的英雄豪杰。

对于翟让前来结交的盛情,徐茂公没有过多地犹豫和思量。他投桃报李,欣赏翟让的豪迈与义气,便欣然与之相交,二人很快就成为了好友。

然而,随着交往的深入,徐茂公凭借自己精通玄门之术的洞察力,渐渐发现翟让虽然勇猛豪爽,但终究因为读书甚少,在学识和谋略上有所欠缺,更多的是凭借着一股勇猛和热血行事,是个地地道道的豪爽粗人。因此,徐茂公深知以他现有的才能和眼界,或许只能在这江湖中成为一时豪杰,却算不得是个能成就惊天大业之人。

不过,人生总是充满了奇妙和机缘巧合。通过翟让这层关系,徐茂公迅速结识了江湖上许多好汉。在这些人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同郡响马头子,绿林瓢把子二贤庄庄主单雄信。

单雄信自幼习武,对马槊的运用有着极高的天赋,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武艺。那柄马槊在他手中,犹如行云流水般自如,枪枪致命,令人防不胜防。他的功夫精湛无比,经过无数次实战的锤炼,早已炉火纯青。其勇力更是在江湖中声名远扬,不在翟让之下,寻常几人若想近身,都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

而且,单雄信不仅武艺高强,为人更是高尚。他一向尚义重情,对于朋友可以两肋插刀,哪怕是面对生死考验,也从不退缩。他尤为体恤百姓,深知民间疾苦,时常做些劫富济贫之事,将自己掠夺来的财物无私地分给那些生活困苦的百姓,成为了当地百姓心中的一道曙光。

除此之外,单雄信闲暇之时也喜欢读书,他深知知识的力量,通过不断地学习,开阔了自己的眼界,积累了丰富的智慧。他心中怀着大志,时常为自己不能凭借一己之力安天下而感到遗憾。这份壮志豪情和家国情怀,让他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

这些品质和志向,使得单雄信与徐茂公颇为相投契。单雄信十分欣赏徐茂公的才华和智慧,在与徐茂公一同把酒言欢之际,二人相见恨晚,彼此引为知己。在那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晚,二人点燃香烛,对天盟誓。只见他们神情庄重,将热酒洒在血中,再将沾了血的酒各自饮下,从此结为生死兄弟。

翟让倒是没有参与这场庄重的结义仪式,否则的话,这或许又会出现一个如同“桃园三结义”般流传千古的传奇剧情。毕竟,翟让年长了许多,虽然在江湖地位上不如单雄信那般显赫尊崇,但单雄信出于对翟让的敬重,仍以兄长看待之。在这江湖大义面前,他们的情谊跨越了年龄和地位的差距,成就了一段佳话。

时光悄然流转,次年的春风刚刚吹过大地,山东大地便涌动起一股反抗的暗流。在这一年,王薄以其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率先率众在山东邹平南长白山扯起了起义的大旗。

彼时,这一举动所带来的震撼犹如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山东大地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一时间,整个山东仿佛被点燃了一把火,那些平日里隐伏于草莽之中的英雄们尽皆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每一个有志之士的心中都燃起了对自由和正义的渴望,都希望在这样的大变革时代中崭露头角,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然而,在这看似一触即发的热闹景象之下,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冷峻现实。首义之举,就如同在荆棘丛中踏出的第一步,实在是风险太大。每一条前进的道路都充满了未知的艰难险阻,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当时的形势虽然看似充满希望,但实则暗流涌动,各方势力错综复杂。首义者就像孤身一人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人,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在这股暗流涌动的局势面前,众人的内心都十分清楚,虽然目前大家都因为王薄的起义而备受鼓舞,但若没有足够的实力和精心的筹备,这股刚刚兴起的反抗之火,很可能如昙花一现,还未来得及形成燎原之势,便会被无情的扑灭。

所以,在这一片看似热闹的表象之下,翟让与单雄信却并未急于大规模地行动。他们深知,要想在这乱世中成就一番大业,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和耐心。于是,他们都在暗中默默地积攒力量,如同隐匿于深山之中的猎豹,在等待着最合适的时机。

翟让也将自己的志向付诸了行动。他精心组织了一帮志同道合的兄弟,组建了一股武装力量。然而,他并没有公然宣布起义,而是选择了一种相对低调且不引人注目的方式——像土匪武装一般流窜打劫。他们时而在这片山林中出没,时而又消失得无影无踪,如同幽灵一般,让人捉摸不透。这种行事风格虽然能够在短期内为他们积累一定的财富和人脉,但却也使得他们的力量始终局限在一定范围内,难以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壮大。

与翟让略显低调的行事风格不同,单雄信则依然沿着自己的老路子发展。他的那些绿林弟兄,平日里聚在一起时,便是响当当的土匪。他们行侠仗义,劫富济贫,在江湖中闯出了不少名声。然而,一旦散开后,他们便又化为了普通的民众,行着各行各业之事,融入到了百姓的生活中,仿佛从未有过那段惊心动魄的经历。这种组织形式就像是一个隐形的地下组织,看似松散,却有着极强的凝聚力和韧性,让他们在这乱世之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翟让所带的这伙人时常在曹州附近活动。而徐茂公,这个心怀壮志的奇人,却没有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之中。毕竟,对于徐茂公来说,财富并非他所追求的首要目标,他有着更为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抱负,不需要靠打劫这种手段来维持生计。

然而,徐茂公并不赞同翟让他们的这种做法。在他看来,翟让他们这般行事,存在诸多弊端。首先,便是“兔子不吃窝边草”的古训。翟让他们这样在曹州附近打劫,难免会有贪心的兄弟或者是不听指挥的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祸害到当地的百姓。一旦百姓的生活受到负面影响,他们便可能招来百姓的怨恨和反抗,进而落下污名。这不仅会影响他们当前的发展,更可能会在未来的道路上给他们带来无数的麻烦和阻碍。因为他深知,翟让本身就治下不严,手下的人难免会良莠不齐,所以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极大。

再者,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曹州这个地方油水也并不多。这里虽然有一定的人口和商业活动,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打劫之后,资源逐渐枯竭,再想要从这里获取大量的财物变得越来越困难。对于一个有远大抱负的武装力量来说,这样的地方显然不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

出于对翟让的关心和对局势的深刻洞察,徐茂公有心劝说翟让改变策略。于是,他找到翟让,诚恳地说道:“附近是你与我的家乡,这里的乡亲们养育了我们,我们不应在危难时刻却去侵扰他们。你想想看,若是让他们在我们的打劫下生活变得困苦不堪,我们的良心又该如何安宁?而且,这样做对我们的事业也没有什么好处。宋、郑两州地近御河,那里是交通要道,商旅众多,每天都有大量的金钱和物资在这一带流通。我们若是去那里劫掠官私钱物,不仅能够更加轻易地获取丰厚的财富,而且也不会触怒当地的老百姓。这样岂不是两全其美?”

翟让听了徐茂公的一番话,不禁点头称善。他意识到徐茂公所言极是,自己之前的决策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于是,翟让果断地改变了策略,带领着手下人马来到了运河之上。

运河之上,船只穿梭,商旅不绝。翟让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智谋,巧妙地袭击那些运送官私财物的船只,劫取其中的有价值的东西。在这几年的时间里,他们所获财物简直难以计数。随着财富的积累,翟让的名声也越传越远,许多有志之士纷纷慕名而来,加入到了他的队伍之中。很快,翟让的兵众便大振,拥有了徒众一万余人。

然而,队伍的不断壮大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此庞大的人数,需要一个合适的地方来安置。翟让为此头疼不已,思来想去,实在没有头绪,这才来找徐茂公求教。

徐茂公作为一名道士,自幼便沉浸在神秘的道家文化之中,对于天地自然的法则和山川河流的奥秘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感知。他经常行走于山川大地之间,探寻着大自然的神奇与奥秘。

作为一名道士,对山形水势的地理知识自然是如数家珍,十分熟悉。他知道,每一座山脉的起伏,每一条河流的走向,都蕴含着某种神秘的力量,都可能对人类的活动产生影响。

而徐茂公不仅精通道学,还幸运地习得了师父所授的兵法。那是一部凝聚着古人智慧结晶的兵法典籍,其中蕴含着无数先辈们在战场上纵横捭阖、克敌制胜的宝贵经验。徐茂公日夜研读,将其中的精髓牢记于心,融会贯通。他对地理形势与军事战略之间的关系更是有着深刻的理解,明白什么样的地势适合驻扎军队,如何利用山川河流来构建防御体系,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徐茂公深知,选择合适的驻扎之地对于一支军队的重要性。那一座座山峦,那一道道关隘,在他眼中不仅仅是自然的景观,更是蕴含着无限战略意义的军事要地。

当他站在眼前这片充满变数的土地上,看着瓦岗山的雄姿和那不远处的金堤关,心中自然而然地勾勒出一幅完整的军事防御图。徐茂公经过深思熟虑,缓缓地向翟让建议道:“瓦岗山,此乃一处天赐的宝地啊!你看它的前面,便是那威严雄壮的金堤关。这道关卡地势险要,扼守着交通要道,是一处极具战略意义的军事要冲。倘若在此设防,犹如在敌军的必经之路上设置了一道坚固的屏障。

再看那瓦岗山上,有一座瓦岗寨。这座寨子虽已被废弃了许多年,但其地势优越,防御架构依然可寻。你的人马若能够入驻瓦岗寨,便如同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基。而后,我们只需稍稍施展手段,拿下近在咫尺的金堤关,那金堤关便成为了我们第一道防守的天险。它如同一个忠诚的卫士,坚守在我们的前方,阻挡着敌人的进攻。

而瓦岗山的后面,更是险峻无比。那陡峭的山势,仿佛是大自然为我们的后背竖起的一道屏障。退路既在身边,又尽显巧妙。如此这般,我们便进可攻退可守,无论面对何种强大的敌人,都能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保卫我们的家园和兄弟!”

翟让听后,心中大为震撼,他那原本略显迷茫的眼眸中顿时燃起了希望的火焰。他深知徐茂公所言极是,这瓦岗寨与金堤关的布局,若能为己所用,定能为他们的事业带来巨大的转机。于是,他当即便欣然邀徐茂公同往,一同去勘探瓦岗寨的具体情况,着手谋划如何布置防御,迎接未来的挑战。

然而,徐茂公此时却因在单雄信那边还有些重要的事要办,实在无法立即答应翟让。他望着翟让那充满期待的眼神,心中难免有些愧疚。他微微躬身,诚恳地说道:“翟兄一心为了我们的事业,我深感敬佩。只是我与单雄信兄弟还有些事务未曾处理完毕,我若即刻离去,怕是对不住兄弟。还望翟兄能够谅解,我稍作安排,便即刻赶来与兄长会合。”

翟让听闻,连忙摆摆手,笑着说道:“无妨无妨,徐兄尽管去处理自己的事情。我等瓦岗兄弟,本就是秉持着兄弟情义的。你安心去办事,等你处理完毕,再来便是。”

得到翟让的理解后,徐茂公这才安心地转身离去。他深知,自己这临时的离开,是为了更好地为这份事业贡献力量。

而翟让并未因此而停滞脚步。他望着眼前那充满历史痕迹的瓦岗山,心中充满了壮志豪情。他坚信,在徐茂公的建议下,他们定能在瓦岗寨建立一支强大的力量,为天下苍生谋求福祉。

于是,在徐茂公离去之后,翟让毫不犹豫地引军入驻瓦岗寨。自此,这支由翟让带领的力量,便被称为瓦岗军,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