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计划作罢(1 / 1)

冼韵怡对架子床,只停留在电视剧那一闪而过的画面上,知道个大概模样。至于能搭什么储物板,她还真是不清楚。

“差不多两尺宽,在接近床顶位置安装一块木板,可以用来放些木箱,被子。”老木匠一边继续给沙发抛光一边回答道。

冼韵怡按老木匠的描述想象了一下,随即摇了摇头道:“那不用了。对了,我还要再做一个衣柜。床有什么尺寸的?能做一米八的吗?衣柜我想要打个两米长,四个门的,我画图纸,你可以按着图纸做吗?”

“事还真多,你把图画出来后拿给我吧。床的尺寸有一米三五、一米五,还有一米八的,你想好了再定。” 老木匠略带不耐烦地说道。

“那我要一张一米八的。” 冼韵怡没有在意对方的态度,这个年代的人工作态度都是如此,只要不触碰到她的底线她都懒得去费那些唇舌。

“要不要雕花呢?雕花的床会更美观些,当然,价格也会高一点。” 老木匠继续公式话地问道,目光还在冼韵怡身上打量着,似乎在猜测她的预算。

“不用了,就普通的样式就行。还有那三边的床围要用整片木板的,不要那种镂空的架子款啊。” 冼韵怡有条不紊地说出自己的要求,回想起前世,每年年底家中大扫除,那些雕花家具一直都是她挥之不去的噩梦。

交完订金,冼韵怡便在供销社里悠闲地逛了起来。这公社的供销社,与她想象中有些不同,样品少得可怜,大多都是些日常生活必备品。放眼望去,猪肉的数量寥寥无几,货架上摆得最多的是鸡蛋和粮食。至于服装区,她瞧了瞧,那些款式和镇上供销社的基本相同,并无特别之处。

冼韵怡一边逛着,一边在心里琢磨。其实这附近的村庄有好几个,不远处还有个大农场,知青的数量也相当可观。要是这供销社能把货品补齐一些,像那些紧俏的日用品、时尚点的衣物啥的都备上,生意肯定差不了。不过这个时代是共产共销,生意好与差他们并不在意。

她就这么慢悠悠地走着,目光在货架间来回扫动。不知不觉又走到了肉架旁边。看着那不多的几块肉,她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开口要了两条肥肉。开好单据,交了钱和票后,她一手提着肉,转身往家的方向走去。

回到家,冼韵怡熟练地闪身进了空间。不一会儿,她从空间里拿出两条肥美的大花肉,用草绳绑好后,就提着往新房工地走去。房子快起好了现在只剩下一些收尾工作,今天就当顺道给大伙改善改善伙食,加个餐。

到了新房工地,冼韵怡把五花肉交到了王海秀的手上,笑着说道:“海秀伯娘,麻烦您帮忙照看一下这些肉,晚上给大伙做顿好吃的。” 王海秀接过肉,点头应下。随后,冼韵怡便又转身朝着镇上的方向走去。

今天冼韵怡本打算去废品站淘旧家具,可想起昨天问过陈文娟,得到的答案是废品站的二手物品是不允许私下售卖的。她并太不想麻烦别人,淘旧家具的计划便暂时作罢了。

提及废品站,她的第一印象便是杂乱无章,物品胡乱堆叠成山。可真正身处这个时代,冼韵怡才发现,现实中七十年代的废品站可大不一样。工作人员数量充足,各项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物品存放更是格外讲究。从针线、螺丝这类小物件,到大型家具,农具等一应俱全。而且,站内划分出好几个房间,按照物品分门别类,整齐放置。

这情形,正应了《三岁孩儿之勇闯世界之巅》里那句经典台词: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在现代,废品站多是杂乱无章的模样,所以一提及废品站,便会潜意识中认为在70年代的废品站也应该是如此。

至于冼韵仪今日去镇上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她打算做些蘑菇肉酱,送给来帮忙起房的村民们,还有这几个月对她帮助颇多的大娘、大嫂们。这个时代的玻璃品可算不得便宜,所以她得去镇上买些瓦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