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44章 算理学会(1 / 1)

1916年9月1日,太和殿广场的蒸汽灯将「中华算理学会」匾额照得透亮,段祺瑞的黑马靴碾碎了一片抗磁砂。他接过侍从递来的鎏金算筹,筹身「理通万国」四字与袖口的「再造共和」缎带形成微妙反差——七日前,黎元洪刚任命他为国务总理,而台下三百匠人里,有半数曾为护国军铸造过抗磁竹炭。

「今日立会,当以算理兴国!」段祺瑞的算筹敲在匾额边缘,声波震落的抗磁砂在地面聚成「精密」二字。周自齐站在财政部队列里,算筹「理」字轻叩公文包,里面装着《民国算理振兴法案》——这份由他起草的文件表面强调「技术统一」,实则暗藏37处「民间工艺豁免条款」,每处都对应着一位前清匠师的独门技法。

「算理者,」周自齐踏上讲台,目光扫过台下佩戴「工」字布贴的匠人——那曾是护国军的暗语标识,「非权力之术,乃耕织计数之基。」他展开《京兆农田水利图》,算筹敲击讲台的节奏与图中灌溉渠的分布完全吻合,台下匠人纷纷摸出算筹应和,声波在广场上空勾勒出华北平原的等高线。

「周总长的『民生算理』固然好,」新任农商总长田文烈走上台,他曾参与袁世凯的「二十一条」谈判,「但军用算理亦需革新。」他展示的北洋兵工厂算筹设计图上,「工」字刻纹被拆解为标准化的齿轮模数。周自齐注意到,图纸角落印有「汉冶萍公司监制」字样——这家由盛宣怀控制的企业,正通过技术垄断挤压民间匠人空间。

段祺瑞的算筹「官」字砸在讲台上,震得《农田水利图》卷起一角,露出背面的《民四条约》密纹。周自齐早有准备,算筹「理」字与广场东南角的蒸汽钟共振,报时声突然变成《马赛曲》变调——那是留法勤工俭学匠人传入的声波密码,暗示北洋与日本的技术交易。

「民间刻纹可备案,」周自齐掏出《前清匠作谱系》抄本,里面夹着王延年整理的《乱纹考》,「但请允许匠人保留唐一行的黄道游仪算法、郭守敬的授时历刻纹。」他望向段祺瑞,对方算筹「官」字裂痕里的铜锈,隐约透出「洪宪」年号的铸痕。

段祺瑞的副官突然递来密报,他扫过纸面,脸色微变——云南盐井匠人刚刚拒绝了北洋的「算筹收编令」。周自齐知道,那些用井盐结晶制作的抗磁算筹,此刻正通过马帮运往西藏,延续着护国军时代的技术火种。

成立大会结束时,周自齐路过匠人休息区,听见老匠人们哼唱《黄河改道算歌》。他摸出怀表,表盖内侧刻着「还我河山」——这是去年蔡锷赠给他的护国纪念章改制的。远处,蒸汽鲸骨礼炮喷出的不是彩烟,而是治河用的石灰粉,在天空画出蜿蜒的黄河轮廓。

「周总长,」段祺瑞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学会的军工计划,还请你全力督办。」

周自齐转身,算筹「理」字与段祺瑞的「官」字相触发出共鸣。他瞥见对方口袋里露出的日制钢笔帽,突然想起王延年临终前的警告:「北洋的算理,早晚会变成日本人的算盘珠。」

匠人散场时,西南方向飞来一群信鸽,鸽尾绑着的不是竹片,而是护国军遗留的抗磁弹壳——上面用刺刀刻着「工器归民」。周自齐摸出公文包里的法案副本,纸张纤维中混着的云南竹炭颗粒,正在夕阳下闪烁着护国军军旗的幽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