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尘缘了却(1 / 1)

阴阳鬼嫁 侍酒师 2190 字 7小时前

尘缘了却

十年后·扬州城

初夏的阳光洒在\"金氏蜜饯\"的招牌上,映出温暖的光晕。铺子里,几位妇人正围着柜台挑选蜜饯。

\"金娘子,这梅子真是越做越好了!\"一位蓝衣妇人拈起一颗蜜渍梅子放入口中,顿时眼睛一亮,\"甜而不腻,酸而不涩,比御膳房的还好吃!\"

柜台后的金锦娘莞尔一笑,眼角已有了细纹,却掩不住天生的灵秀气质:\"张夫人过奖了。这梅子是用山泉水浸泡,槐花蜜腌制,半点糖霜都不加的。\"

另一位妇人好奇道:\"金娘子,你家蜜饯为何总比别家的香甜?可是有什么秘方?\"

金锦娘笑而不答,只是将一包蜜饯包好递过去:\"李夫人尝尝这新做的桂花糕,用的是去年秋天收的金桂。\"

待客人散去,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蹦跳着从后堂跑出来,眉心的金印在阳光下若隐若现:\"娘亲,我背完《论语》了!\"

金锦娘掏出手帕擦了擦儿子额头的汗水:\"慕锦真棒。爹爹回来肯定高兴。\"

正说着,柳明远提着书箱从书院归来。十年光阴在他脸上留下了痕迹,鬓角已见星霜,但步伐依然矫健。小慕锦欢呼一声扑上去:\"爹爹!我今天背完了整本《论语》!\"

柳明远惊喜地抱起儿子——虽然这孩子已经快抱不动了——转向妻子:\"锦娘,咱们儿子将来定能考取功名!\"

金锦娘抿嘴一笑:\"先洗手吃饭吧。柳忠炖了你最爱吃的鲈鱼。\"

晚饭后,小慕锦在书房练字,夫妻二人在院中乘凉。金锦娘靠在柳明远肩头,轻声道:\"夫君,今日收到父王的信,说想见见慕锦。\"

柳明远点点头:\"是该回去看看了。慕锦每年寒暑假都去灵境修行,如今已能熟练化蜂飞行,蜂王一定很欣慰。\"

金锦娘望着天边的晚霞:\"十年了...夫君可曾后悔?\"

柳明远知道她指的是什么——当年他为她舍弃三十年阳寿,让她彻底变成凡人。他握住妻子的手,那手已不再如当年那般冰凉如玉,而是带着人间烟火的温暖。

\"从未后悔。\"他柔声道,\"这十年,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金锦娘眼中泛起泪光:\"可我...我已经开始老了...\"她摸着眼角的细纹,\"而夫君因蜂灵玉的缘故,衰老得比常人慢许多...\"

柳明远笑着捏了捏她的鼻子:\"傻娘子,老夫少妻多的是。再说...\"他压低声音,\"等你七老八十了,我就对外说是你儿子,气死那些整天盯着你看的老不羞!\"

金锦娘被逗得噗嗤一笑,轻轻捶了他一下:\"没正经!\"

## 二十年后·扬州郊外

春雨绵绵,一辆马车缓缓行驶在泥泞的小路上。车内,已过而立之年的柳慕锦正襟危坐,对面是一对年约五旬的夫妇。

\"爹,娘,这次去京城赴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柳慕锦声音哽咽,\"二老一定要保重身体。\"

柳明远拍拍儿子的肩:\"放心去吧。你如今高中进士,又被授予翰林院编修,光宗耀祖,爹娘为你骄傲。\"

金锦娘抹着眼泪:\"慕锦,记得常写信回来。若是遇见中意的姑娘...\"

\"娘!\"柳慕锦俊脸微红,\"儿子刚入仕途,当以国事为重。\"

柳明远哈哈大笑:\"你娘就惦记着抱孙子呢!\"

送别儿子,夫妻二人回到城中的宅院。这些年,\"金氏蜜饯\"已发展成扬州首屈一指的蜜饯行,分号开了三家。金锦娘虽不再亲自操持,但每批蜜饯的配方仍由她把关。

\"夫君,我想...\"金锦娘迟疑道,\"咱们是不是该退下来了?慕锦已长大成人,铺子有掌柜们打理...\"

柳明远会意:\"你想回齐云山?\"

金锦娘点点头:\"这些年虽然每年都回去探望父王,但都是匆匆几日。我总觉得...\"她摸着鬓角的白发,\"时候不多了。\"

柳明远心中一痛,紧紧抱住妻子:\"好,我们回去。把铺子交给可靠的人,咱们到山脚下买处宅子,过几天清净日子。\"

## 三十年后·齐云山脚

一座简朴的院落掩映在竹林中,院中种满了蜜香花。初夏时节,花开正艳,引来无数蜂蝶。

白发苍苍的柳明远扶着同样满头银丝的金锦娘在院中散步。虽然年近古稀,但二人的眼神依然清亮,尤其是柳明远,因蜂灵玉的缘故,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

\"慕锦来信说,皇上准他告老还乡了。\"柳明远笑道,\"这小子,比老子当年强多了,官至礼部侍郎呢!\"

金锦娘眼中满是骄傲:\"他两个孩子也都成家立业了。大孙子去年还中了举人...\"说着突然咳嗽起来。

柳明远连忙轻拍她的背:\"入秋了,山里凉,回屋吧。\"

屋内陈设简单,最显眼的是墙上挂着的一幅画——年轻的柳明远与金锦娘并肩而立,中间是孩提时代的柳慕锦。画工精细,连金锦娘眉心的金印和小慕锦额上的蜂纹都栩栩如生。

\"玄真子道长画的真好。\"金锦娘望着画像感叹,\"没想到当年那个要收我的老道,后来竟成了咱们的莫逆之交。\"

柳明远给她披上外衣:\"他说了,当年是受黑风蒙蔽。后来见咱们真心相爱,连天劫都闯过来了,这才改变主意。\"

正说着,门外传来脚步声。一个须发皆白的老道士提着药篮走进来,正是年近百岁的玄真子。

\"老道采了些灵芝,给弟妹补补身子。\"玄真子将药篮放下,为金锦娘把脉,眉头渐渐紧锁。

柳明远心中一沉:\"道长,锦娘她...\"

玄真子摇摇头,将柳明远拉到一旁:\"弟妹当年转化凡躯,本就折了寿数。这些年又为你生儿育女,操持家务...\"他叹了口气,\"恐怕...熬不过这个冬天了。\"

柳明远如遭雷击,半晌说不出话来。虽然早知道会有这一天,但真到了眼前,仍是难以接受。

\"夫君...\"金锦娘在里屋唤道,\"来陪我说说话。\"

柳明远强作笑颜回到妻子身边。金锦娘握住他的手,轻声道:\"我都听见了。别难过,人终有一死...\"

\"不!\"柳明远突然激动起来,\"我去找蜂王!他一定有办法...\"

金锦娘摇摇头:\"父王十年前就说过,我的大限将至。夫君...\"她抚上他的脸,\"能与你相守一生,我已无憾。\"

柳明远泪如雨下,将妻子紧紧搂在怀中。

## 最后一夜

腊月里,金锦娘病势沉重,已不能下床。柳明远日夜守在榻前,玄真子也搬来同住,每日以丹药续命。

这夜,大雪纷飞。金锦娘突然精神好转,竟能坐起身来。柳明远知道这是回光返照,心如刀绞,却强忍悲痛陪她说笑。

\"夫君,你看。\"金锦娘指着窗外的雪,\"多像我们初见那晚...\"

柳明远点点头:\"那晚你凤冠霞帔,美得不像凡间之人。\"

金锦娘笑了:\"后来不还是被你拐到人间,做了几十年凡妇?\"她突然咳嗽几声,气息微弱下来,\"夫君...答应我一件事...\"

\"你说。\"

\"我走之后...你要好好活着...\"金锦娘艰难地说,\"看着慕锦儿孙满堂...替我多看看...\"

柳明远哽咽难言,只能点头。

金锦娘又看向玄真子:\"道长...多谢这些年照顾...\"

玄真子老眼含泪:\"弟妹放心,老道会看着这倔老头。\"

金锦娘满足地闭上眼,轻声道:\"夫君...我有些冷...\"

柳明远连忙将她搂得更紧,却感觉她的体温正在一点点流失。绝望之际,他忽然想起什么,从颈间取下蜂灵玉——这些年来,玉佩又重新凝聚成形。

\"锦娘,你看...\"他将玉佩放在妻子手心,\"蜂灵玉...\"

玉佩触到金锦娘的手,突然发出微弱的光芒。更神奇的是,金锦娘眉心的金印也随之一亮,虽然很微弱,但确实存在!

\"这...\"玄真子惊讶道,\"难道她体内还残留一丝蜂族血脉?\"

柳明远福至心灵,对着玉佩急切地说:\"蜂王!岳父大人!求您救救锦娘!\"

玉佩光芒大盛,一个威严的声音在房中回荡:\"痴儿!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金光中,蜂王的虚影浮现。他看了看奄奄一息的女儿,长叹一声:\"罢了。若她愿意,可重归蜂族。\"

柳明远大喜:\"愿意!我们当然愿意!\"

蜂王却摇头:\"非也。若要重归蜂族,需你二人一同转化。从此不人不妖,非仙非凡,游离三界之外。\"他盯着柳明远,\"而你...将永远无法与儿孙相认。\"

柳明远愣住了。永远不见慕锦?不见那些可爱的孙辈?

就在他犹豫的刹那,金锦娘突然睁开眼,虚弱却坚定地说:\"不...父王...我宁愿...以凡人之躯...走完这一生...\"

蜂王似乎早料到这个回答,叹息道:\"痴儿...\"金光渐弱,虚影即将消散。

柳明远突然大喊:\"我愿意!岳父大人,我愿意转化!只要锦娘能活下来,什么代价我都愿意付!\"

蜂王的身影重新凝聚:\"不后悔?\"

\"不后悔!\"

蜂王又看向女儿:\"你呢?\"

金锦娘泪流满面:\"我...舍不得慕锦...\"

柳明远握住她的手:\"锦娘,慕锦已长大成人,儿孙满堂。而我们...\"他声音哽咽,\"我还想再陪你几十年,几百年...\"

金锦娘终于点头:\"好...\"

蜂王不再多言,虚影化作两道金光,分别没入柳明远和金锦娘眉心。刹那间,整个房间被金光充满,玄真子不得不闭上眼睛。

待光芒散去,床榻上已不见垂死的金锦娘,取而代之的是一只巨大的金蜂和一只稍小的玉蜂,并排而立。

玄真子目瞪口呆:\"这...\"

金蜂振翅飞起,绕着老道转了一圈,发出悦耳的嗡嗡声,似乎在道别。玉蜂也飞起来,两只蜂儿在房中盘旋片刻,突然穿窗而出,消失在茫茫雪夜中。

玄真子追到窗前,只见雪地上连个脚印都没有。远处,齐云山方向金光一闪,随即归于平静。

\"情之所至,妖亦可为人,人亦可为妖...\"老道喃喃自语,老泪纵横。

## 尾声

翌年春天,柳慕锦携家眷返乡,却不见父母踪影。玄真子将一封书信交给他,只说是父母云游四海去了。

多年后,有采药人声称在齐云山深处见过一对神仙眷侣,男子俊朗如玉,女子灵秀如花,身边常有金蜂环绕。又有樵夫说,曾在月夜见到两只巨大的蜂儿在花间飞舞,一金一玉,美不胜收。

而柳家的子孙后代,每逢重大节日,总会在桌上发现一罐来历不明的蜂蜜,香甜无比,据说有延年益寿之效。最奇的是,每个新生儿眉心都会隐隐浮现蜂形金印,三日后自行消失,仿佛某种神秘的祝福。

玄真子活到一百二十岁高龄,临终前对弟子说:\"情之一字,可越三界,可跨生死。老道这一生,见过最动人的情,莫过于...\"

话未说完,含笑而逝。窗外,两只蜂儿绕着道观飞了三圈,振翅消失在云雾缭绕的齐云山深处。

[本卷终,下卷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