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亲自出马(1 / 1)

“我警告你,以后不要给我说这样的话,刚刚那善人只是答应了资助,晓芬这学还没报呢,她说了,如果再听到你说些她不爱听的话,就不资助晓芬了,如果晓芬没得资助了,我到时候和你拼命。”晓芬爸忍不住大喊道。

这一下,反倒镇住了晓芬妈,她有点心虚的看着自己的老公,说道:“我刚才那是开玩笑,私底下说说的,我下次不说还不行了吗?”

晓芬爸瞪着她,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晓芬躲在门外没有进来,她听到了自己爸妈的交谈,知道这次自己的读书应该是稳了,不禁开心的想哭。

在回去的路上,恩月说道:“妈妈,我明天去找报社的记者,如果能找得来,你先把书包和学习用品买好,等去给晓芬送钱的那一天,我让记者过来采访你一下,给你拍张照,登个报。”

林巧吓了一大跳:“什么?记者采访?不用吧?”

“妈妈,你别紧张啊,这不是为了宣传你的品牌吗?”

“宣传我的品牌?”

“是啊,到时候就说是雪竹羽绒服的老板捐款的。”

“啊,这多不好意思啊。做了好事,还自己特意找人来拍照,还要登报纸……”林巧脸都红了。

“妈妈,我想过了,以后我们把资助失学儿童这件事情长期的做下去,成为雪竹品牌的一个公益项目。”

“公益项目?”

“是啊,比如,我们每卖出一件羽绒服就捐多少钱。”

“但是,这样的话,会不会给顾客骂,说我们是拿他们的钱资助别人,名还给我们得了。”林巧担忧的问道。

恩月听到林巧的担忧,觉得也不无道理,于是说道:“那就不这么说,我们只要定期捐赠,去资助失学的小朋友就行。每次都以雪竹的名义就好。”

林巧点点头,她感叹道,还是恩月想得远啊。

在小院里,开心的晓芬在和其他小朋友分享她的好消息。

这个院子里的小孩,就是她最大了,另外已经可以读一年级的还有两个男孩子。

其中一个叫冯建业,是个安安静静的男孩子。

他爸爸在他两岁的时候就生病去世了,妈妈过了两年就跑了,再也没有回来过。

爷爷奶奶把他拉扯大,去年,爷爷也过世了,现在只剩奶奶和他相依为命。

奶奶身体也不好,因为家里穷,没钱看病,也没什么营养,所以六十来岁的奶奶,看上去像七十来岁的人一样。

以前,还可以出去打打零工赚点钱,现在,零工也打不了了,就靠着以前爷爷在的时候赚来的钱度日,坐吃山空。

这种情况,怎么还读得起书呢。

他听到了晓芬说,今天来了一个阿姨,就是上次给他们分糖的那个女孩子的妈妈,说是要把晓芬的学费给出了,让晓芬上学去,而且还会买书包和学习用品送给她。

建业听了,羡慕的不得了。

他好想问问,那个好心的阿姨住在哪里,他想去求一求阿姨,让他也去读书。

但是,他最终没有问出口,只是默默的在一旁,看着快乐的晓芬在小院里到处飞跑,像只蝴蝶。

看了一会之后,建业安安静静的回了家。

“建业,吃饭吧。”奶奶招呼道。

建业坐到了桌子边上,桌上摆着两个菜,一个是咸菜,一个是青菜,这青菜还是奶奶去菜市场捡的别人不要的菜叶子。

没办法,他们没有收入来源,只能不断的压缩着生活成本。

建业开始扒饭,结果发现了埋在饭下面有一个煎鸡蛋。

“奶奶,鸡蛋我不吃,你吃吧。”说着,建业就要把鸡蛋往奶奶的碗里夹。

奶奶赶紧用手捂住了自己的碗:“奶奶不爱吃鸡蛋,鸡蛋腥,你长身体呢,不爱吃也要吃点,乖。”

建业摇摇头:“奶奶,你要是不吃,我也不吃。”

奶奶只能无奈的伸出筷子夹了一块:“奶奶吃了,你赶紧吃吧。”

建业这才开始狼吞虎咽起来:“奶奶,鸡蛋真香。”

奶奶看着容易满足的孙子,忍不住用袖口抹了抹眼睛。

这一天,天气晴好,恩月站在了县报社的大门前。

她问过了她认识的所有人,都没有人认识报社的人,所以恩月只能自己出马了。

恩月是提早了一节课出来的,这时候报社正忙碌着呢,恩月进了报社,看到好多个办公室,于是,敲开了一间办公室的门。

“小朋友,你找谁?”

恩月长得漂亮,打扮的也好看,一看就是好学生的样子,所以工作人员对她的态度也很好。

“阿姨,是这样的,我有一个新闻,想告诉你们,你们可以派记者去采访一下。”恩月甜甜的笑道。

“哦?什么新闻啊?”这工作人员来了兴趣。

“是这样的,有一个女人,她自己读初中的时候,因为家境贫困辍学了,后来被家里安排嫁人了,但是她不屈服于命运,因为老公出轨,她就带着女儿离婚,独自一人从摆地摊开始,现在创办了自己的品牌,但是,她不忘来时路,现在赚到钱了,开始资助因为贫困交不上学费读不上书的孩子。阿姨,您说这样的人是不是应该好好的宣传一下。”

“确实,咱们湛理县还有这种人吗?”那工作人员站了起来。

“是啊,我可以带你们去采访。”

工作人员走出位置,说道:“你稍等,我去找个人。”

恩月站在原位规规矩矩的,没有乱走动。

不一会儿,这个工作人员就来回来一个瘦瘦高高的年轻人。

“小朋友你好,我叫陶嘉石,是我们报社的记者,你刚刚说的情况能不能再详细的和我说一遍。”

于是,恩月又详细(添油加醋)的介绍了一遍林巧的历程。

陶嘉石的眼眶都湿润了:“你是说这位林巧女士,在离婚的时候家里一分钱都没拿,相当于是被赶出来的,连摆摊的工具都没拿,到了县城借钱摆摊,然后一步步走到了如今,开了三家店,并且还拥有了自己的品牌吗?”

“是啊,她带着女儿,来到县城,刚开始摆摊的时候,母女俩人差点饿死了。”

“等等,母女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