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三辞三让,收集年号(1 / 1)

三辞三让,收集年号

二月一日,清晨。

一夜没睡的李隆基,喜上眉梢,他终于等到天明,去迎接阔别已久的玉环娘子回来。

他认为自己用皇帝之位,换美人归来,一定会使美人感动不已。

为展现新面目,他一改之前的邋遢,让女儿李虫娘为他准备最能衬托他风采的黄色圆领长袍。

专门修整头发和胡须。

对着铜镜,满头银发和花白的胡须,是李隆基忧虑的地方。

遥想当年,他是何等意气风发。

他和玉环娘子在太液池望月台上凭栏望月的时候,是他每个夜晚,都会相思的时刻。

他还特意将龙头拐杖藏起来,他老当益壮,不需要拐杖。

李隆基忘了杨国忠和五杨刚死不久,丝毫不顾忌其间的影响。

太真观距离兴庆宫只隔着一条长长的复道。

这条复道李隆基虽多年未走,但他再熟悉不过。

他曾经突破伦理,日日行走这条复道。

这段时间,李隆基也经常会来到复道前叹息。

天策卫把守,任何人不得通行。

他的喊声穿不透复道的另一端。

李隆基迎接杨玉环这种大事,作为兴庆宫管家的刘单自然在场。

他带领一些天策卫,跟随在李隆基的车驾旁。

有刘单在,李隆基的龙辇到达复道后,令李隆基讨厌的天策卫并未再伸手拦路。

他令驾驶龙辇的羽林郎再快一点,他迫不及待想见到粉墙黛瓦的太真观。

“圣人驾到……”

临近之时,赞礼官一如既往地大喊一声,让太真观的女道士们,明白天子大驾光临。

太真观有十几名女道士,其中以观主太真为首。

且这些女道士是真正的女道士,不是长安风俗所向“大唐豪放女”。

如李林甫的女儿李腾空一样,她们信仰道家,不逐名利。

但龙辇到达太真观后,并未如想象中的一般。

玉环娘子未率领女道士出道观迎接。太真观的大门紧闭。

“快叩响观门!”

李隆基没有生气,他幻想着杨玉环听闻他来接她的模样。

突如其来的喜讯,玉环娘子一定未准备好,在梳妆打扮。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

李隆基还在代入南熏殿中的杨玉环。

一直以自己的念想,去支配他心目中的玉环娘子。

“噔噔噔!”

高力士到太真观前敲了敲门。

“咯吱……”

大门打开,是一名稍微年长的女道士。

她见高力士后微微一礼。

“圣人亲自来接娘子,待娘子梳妆打扮后,登上圣人的龙辇回兴庆宫。”

高力士向女道士说道。

就算刘单没有提前通知太真观,如此大的动静,杨玉环不可能不清楚。

“太真入道门,铅华已尽;世间已无杨贵妃!”

女道士的回复,让高力士呆若木鸡。

反应过来的高力士低声斥道:“这太真观中,玉环娘子才是观主,岂是你能决定的?”

“回施主,这是太真的决定。”

女道士如实向高力士说道。

“我不信,请让玉环娘子出观。”

高力士看一眼龙辇上坐立不安的李隆基,心急如焚。

一旦未能见到杨玉环,对圣人的打击是巨大的。

权力和美人都失去了,还剩下什么?

“太真告别俗世,决心不与圣人再见,请施主不要为难贫道。”

女道士缓缓说道,油盐不进。

“你知道欺君之罪是什么惩罚吗?”

看李隆基准备在宦官搀扶下下龙辇,高力士心中更急。

“施主不信,可入观中见太真。”

按照杨玉环的吩咐,女道士只请高力士入太真观。

“圣人暂且等待一番,老奴先去见玉环娘子。”

高力士气急,他要入太真观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先来李隆基面前说一声。

“力士,出现何故?”

李隆基忍不住问高力士,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

“回圣人,她说玉环娘子潜心修道,不愿见圣人。”

高力士硬着头皮回道。

“什么?”

李隆基眼睛一黑,受此打击,险些晕倒在地。

他千算万算,也没想过会有这一出。

玉环娘子怎么会不见他呢?

对玉环,他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李隆基的信仰也是随着年龄变化的。

执政后勤慕道,是因为他渴望虚无缥缈的长生不死。

知道事不可为,他已经没有这种想法。

他只想在最后的余生中欢乐。

“圣人莫慌,待老奴入太真观见玉环娘子,一定能劝说玉环娘子回心转意。”

高力士向李隆基安抚道。

“力士,我随你一起进入。”

李隆基也想进入太真观,聊表相思之苦。

高力士不知道李隆基能不能进入,他也想尝试一下,遂搀扶着李隆基,一步一步迈向太真观。

“圣人不能入太真观。”

女道士非常强硬,话音落,后面又冒出好几名女道士,准备阻挡李隆基。

“刘单,你这个狗奴,我今日还是圣人呢!”

?ttan?¢ ○

怒不可遏的李隆基大骂一声。

若是之前,谁敢阻挡他的脚步,他会将阻挡者全部砍杀。

他是天子,生杀予夺,谁敢忤逆?

此一时彼一时,今虎落平阳,连一个女道士都敢拦住他。

更气的是随行的天策卫、羽林郎、宦官宫女无动于衷。

“回圣人,道门圣地,是太上玄元皇帝的道场,即便九五至尊,也不能擅闯啊!否则就是对太上玄元皇帝的大不敬。”

刘单赶紧跑出来说道,他把太上老君扯出来搪塞。

谁让李唐为自己的身份,认太上老君为先祖呢。

大唐皇帝祭祀太上老君的时候要行大礼,刘单说得有理有据。

“让你的人把女道士们赶走,我要见玉环娘子。”

李隆基不听,向刘单命令道。

“我等下官,不敢去亵渎太上玄元皇帝,请圣人恕我不能从命。”

刘单直接回绝。

没他的命令,宦官都不敢乱动。鱼朝恩的死,也算是给兴庆宫中一些宦官的警告。

“去让李七郎过来,他还想继承皇位吗?”

李隆基不依不饶,他表现得比刘单想象中的还要过激。

“太子监国,日理万机,恐不能至。”

刘单心一横,再次回绝。

反正就是不让李隆基进入。

他怕杨玉环看到李隆基后改变主意。

“狗奴!怎么能让你状元及,就可以生效。

二月二日,李瑄在清晨召文武百官到中书省议事厅,进行“朝会”。

这次朝会刚开始不久,刘单手持诏书,非常冒失地进入。

“圣人有旨,太子接旨!”

刘单在宦官的拥护下,来到议事厅。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的时候,李瑄迅速起身:“不知圣人有何教诲?”

其他官吏也连忙起身。

刘单端正身形,展开诏书宣读:

朕以凉德,缵承大宝,君临天下近五十年矣。然神器至重,治道维艰,朕每兢兢于位,思欲上合天心,下安黎庶,而力有未逮,时运亦迁。今太子李瑄,圣德昭彰,文治武功,仁孝宽慈,允协人望。其器宇足以经纶大政,其才情足以抚驭万邦,实为天命所归者……朕今禅位于太子李瑄,自今而后,望其敬天勤民,兴利除弊,继往开来,光我社稷……

大臣们早已有猜测,但随着刘单宣读诏书,百官们仍震惊不已。

他们见证新皇的升起。

曾经同为朝廷大殿上的一员,在兵不血刃的情况下,登上皇位。

“圣人身体安康,当长命百岁,臣威望不足,哪敢继承皇位。请刘卿回奏圣人,臣还要向他多学习几年。”

李瑄当然不能直接接受皇位。

三辞三让,也是一种礼仪。自古皇帝禅让皆是如此,哪怕是演戏,也要将姿态做下去,传出去也好听一点。

这个时候,大臣们不能去劝说李瑄进退。

“臣这就回去向圣人禀告。”

刘单见此,持诏书暂且退下。

这使得此次议事厅的朝会,文武百官心不在焉。

会议结束后,李隆基向禅位的消息,传遍长安城。

百姓称赞李瑄品德好的同时,又十分可惜。

太子应直接继承皇位,天下才会安稳。

“嘭!三辞三让,还要折腾我一番!”

李隆基拍着玉案,作为经历者,这套路他太熟悉了。

但他不得不去配合李瑄演戏。

两天后,二月五日,李隆基忍着难受,再次写一道诏书,交给刘单。

不出意外,李瑄还是拒绝,这次拒绝的理由是祖宗基业厚重,苍生广大,不能重负。

二月八日,之美,谓之华。主角会加上国家的概念,让百姓明白这最高的阶级形态,延续后用。

永乐:寓意天下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是立志来创盛世的年号。

天启:天降启示,希望国家焕然一新。也寓意国家将重新开启新纪元。

乾元:“干”为八卦之一,代表天,象征着刚健、阳刚之气,“元”有开始、根源之意,也可指代元气。寓意着皇帝如上天一般刚健有力,能够以强大的领导力和决断力开创盛世,为国家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使国家充满希望和发展的动力。

其余有些年号寓意虽深,但组合起来没什么代入感。扣一个生僻的年号没什么必要。

用神兽、星象山河地名也不太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