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纥的妥协,大唐月报
李光弼拿下范阳以后,,尤工于诗。
因此,李泌在谋略和随机应变上十分强。
如李泌这样的臣子,一定要遇到伯乐。
如果建言献策不听,君主又听信谗言,李泌会很被动。
也正是因为道家无为,使李泌不善于辩解,更不善于为自己辩解。也不会工于心计,用阴谋算计别人。
这使得历史上的贪官、权臣,动不动都能踩李泌一脚。
“最近有人劝说我处死投降安禄山的太守、县令,以及在东都洛阳为官的达奚珣等官吏,先生如何看?”
李瑄向李泌问道。
李隆基执政生涯中五次到达洛阳,累计长达十年时间,那时朝廷的中枢会从长安迁至洛阳,包括科举、典礼全部在洛阳进行,是名副其实的东都。
只是开元后期以后,广运潭的出现,缓解了长安粮食压力,而且李隆基“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连早朝都不上,根本没有心思再长途跋涉。
洛阳不仅有众多李隆基遗落、忘掉的妃子、宫女,还有众多官吏。
这些官吏中除了比较刚烈洛阳留守李憕、中丞卢奕、采访使判官蒋清已经被安禄山砍头。
剩下的河南尹达奚珣等洛阳官吏,还有一些退休在洛阳养老,但凡有点威望,都被安禄山拉出当伪官。
抗旨不尊,就一刀砍死。
许多人裹挟之中,不得不成为伪官。
“如张介然、崔无诐那样名垂青史的官吏自然要追封。但国家不可能都是这样宁死不屈的高尚者。如果没有犯下罪恶,罢官即可。”
不管是什么时候,李泌从来不会提倡杀戮。
这种问题问李泌,李瑄大概已经猜出李泌要说什么。
“本王也这么认为。如果不是彻底依附安禄山,我不会杀他们,但也不会再用他们。”
李瑄点了点头。
他和达奚珣是政敌,他当宰相的时候老小子一直和他作为。
但李瑄没有趁机报复。
把这些东都官吏清退,李瑄会裁剪一些不必要的官员。
主要是洛阳令、河南尹这几个衙门全备。
“秦王英明!”
李泌难得恭惟李瑄一声。
“此次平定安禄山叛乱,意义重大,更主要是去掉节度使,防止藩镇割据的局面发生。为防止将领权势过大,我会逐步收回将领都召兵权,军饷由朝廷发放,粮食周围诸郡县供应。都督不能长守,任期满调离更换。”
“然天高皇帝远,再周密的计划,也会出现疏漏。我准备创立报纸,每一期报纸,都会优先发放诸军,由军中典军,向士卒宣读报纸上的内容。”
李瑄提出他的忧虑,又从桌上展开一份“报纸”。
此报纸宽一尺八寸,高一尺两寸。
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大小字体,甚至还有红色的字体。
最上方是李瑄用“天骨鹤体”写的“大唐月报”四个大字。
其他字体,都楷书,有隶书,而且明显不是一个人写的。
在李瑄的示意下,李泌拿起报纸观看。
报纸概念最早出现在汉朝,具体形式为《邸报》。《邸报》是汉朝官府用以抄发皇帝谕旨和臣僚奏议等文件及有关政治情况的刊物。
到了大唐,报纸的形式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进奏院状》,这是最早的“报纸”。
开元年间,长安皇宫每日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这些简报被称为“开元杂报”。
但这些报纸规模小,且都是官吏阶级,不能到达军中,更不能到达民间。
即便到了,普通文人也没有兴趣读。
而李瑄这几日让秘书监规划的报纸不同,李泌一眼就沉浸进入。
首先就是“头版头条”,九月一日,安禄山叛乱结束。
包括安禄山是怎么被李猪儿杀死,都记录地清清楚楚。
大唐士卒从进兵洛阳以来,描述大唐士卒英勇,惟妙惟肖。
还有排兵布阵,精密的布置。
其中在安禄山叛乱结束后,还有一个篇幅描述李瑄以秦王之尊,阵斩叛将李归仁、田干真、王武俊、安太清等人,在战场上左冲右突,万夫莫当。
几日几时,李瑄发表的演讲,都以文言文的方式记录。包括李瑄祭祀战死士卒的时间、地点、位置、祭品等都有描述。
到九月八,秦王从荥阳归洛阳,百姓夹道迎接,又赠军粮于百姓,使万民感激涕零,高呼“万岁”。
……
头版头条占据大报纸四分之一篇幅。
接下来字体较小,描述了三位将领的英勇画面,并对他们的履历、籍贯有介绍。
最先是守卫陈留,城破而死的张介然,歌颂其大义凌然,完成“文死谏,武死战”的英雄事迹。
然后是李嗣业,记录他在荥阳的时候,看到骑兵陷入劣势,与百名陌刀手,脱下沉重的鱼鳞甲,跨马前去支援,连斩敌将,神通大将,名不虚传。
最后是马璘活捉孙孝哲的故事,先是描述孙孝哲的邪恶,又描述马璘生擒孙孝哲的壮举。
不单单是将领,还有“小兵的故事”,一共三则,是从军中统计而来。
一个小兵在平定叛军中斩杀二十七名敌人,李瑄在九月十二日,亲自召见封为郎将,授六品勋官,勇士勋章。文章的开头描述小兵自幼家贫,苦练武艺,保家卫国,毅然从边。然后才开始步入正题。
一个是李瑄天策卫,游侠出身,远涉西域,成为李瑄的亲卫,在此战同样杀敌二十多人,勇武过人。
还有一名比较特殊,他没有杀几个敌人,但因为拯救战友,痛失一臂。李瑄亲自去军医所看望他,授予勇士勋章,奖励家乡良田百亩,绢百匹,并任命他为家乡的锦衣卫千总,鼓励这种精神,宣扬战友如兄弟。为国奋战,国家不会亏待。
除此之外,连平民百姓的事例都被搜罗。如一名荥阳百姓为大军箪食壶浆,是为国大义。
一名颍川父亲哭着将儿子送到战场上,感人肺腑。
除了这些真实的故事。
报纸上还有对官吏的任命,比如李瑄刚任命的太守,封李光弼的爵位,都在其上。
还有一篇《常平新法纪要》,似乎是某个文人写给朝廷的,建议常平新法的改革,如何才能做到尽善尽美。
背面专门有“诗词”展览位。
李瑄还搞了一首诗上去。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他得知裴灵溪、姜月瑶等女已经回到长安。
他们已经一年未见,在回洛阳城后,李瑄,都有作者,以及作者的身份。
如李瑄的诗、文章、小说,署名:秦王、尚书令、天策上将李瑄。
“大唐需要短时间内让百姓知道天下事。我希望有朝一日,每月的月报,用一个月时间,就能传递到大部分郡县。”
李瑄缓缓说道。
新报纸的本意,是向军中宣扬他的思想。
但李瑄后来觉得这样太刻意了,所以就准备发行全面的报纸。
每个月,他都会从军中搜罗故事,特别是小兵的励志故事。
甚至如卫伯玉、马璘、郝廷玉等从小兵升迁到“都督”的故事,也可以拿出来宣扬。
再加上李瑄的军魂,期盼完成思想建设。
李瑄也希望通过发行大唐月报,来发掘一批特殊人才。
“有不小的难度。”
报纸想传到郡县,最大的困难是运输。
“活字印刷术的普及,经过现在的手工艺技术,可以快速完成拓印。朝廷会增加“信使”和驿站,向郡县售卖报纸,并不会增加财政负担。”
李瑄向李泌说道。
他已经去实施,让工匠开始制作小号的活字,并按照报纸的大小准备模具。
大唐日报想要快速传递到天下,总部一定不能设立在长安。
洛阳漕运、陆运四通八达,更容易收集信息,在报纸印刷出后,也能更快运送出去。
“有《西游记》故事,买报纸的人一定不少。”
李泌笑道。
报纸兼顾方方面面,诗人、官吏、文人、百姓、将士等,面面俱到。李泌相信会供不应求。
“先生有什么大作,可以提前留下,下一期为你登报。”
大唐一个月发生的事情太多了,想上月报可不容易。
七天一报,目前没有能力搞出来。
所以除了李瑄外,都会经过层层审核。
连头版头条,也要看谁写得更好。
除非经过李瑄批准,连载类似于“开元宰相”的专栏。
“谢秦王……”
李泌应道,看到报纸后,他确实想写一篇对道德经的新理解,让道友们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