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1 / 1)

他顿了一顿,继续说:“商人的力量,我曾一直忽视。多亏你屡次进谏,力推改革,才让这股力量得以显现。”他转过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林小风,“我打算在断天府推行王坪县的治理方法,并设立专管商业的机构。你觉得如何?”

林小风放下酒杯,神色认真地回答:“陛下想在断天府推广放宽商业的政策,我自然全力支持。其实,我最初便有此意,只是朝中阻力重重。如今看来,时机已然成熟。”他微微一笑,“至于新设官署之事,我以为不必操之过急。初时,应让百姓自由发展,我们过早干预,反而会束缚了他们的手脚。若陛下真有意设立新机构,也应以约束官府为主,而非百姓。”他沉吟片刻,“或者,我们可以考虑派遣锦衣卫至地方官府,依照王坪县之法,从旁协助。”

“既然陛下已下定决心改革,为何不直接向众大臣言明?”林小风试探着问。

靖江帝不置可否地笑了笑:“此事还需回朝后正式商议。”他话锋一转,“说到锦衣卫,你闲居这么久,有何感想?”

林小风伸了个懒腰,眼中带着几分醉意:“说实话,这身子骨倒是舒坦了不少。”他打趣道。

靖江帝哼了一声,淡淡地说:“当初我请你从阳曲县来,你连官都不想做,现在还是一点都没变,你就那么不愿意做官吗?”

林小风闻言,心中一凛,知道自己有些失言。但他并不慌张,与靖江帝多年的相处,加上两人之间的亲情纽带,让他能保持镇定。他深吸一口气,缓缓道:“恕我直言,做官与否,对我而言并非关键。权力和财富,我视如浮云。此生所求,无非是对得起自己的心。”

“哦?”靖江帝眉头微挑,“那怎样才算对得起自己的心呢?”

林小风微微醺醉地看着楼下的人流,眼中流露出深深的回忆:“陛下看看这些小民,他们的生活看似平静,但实则脆弱不堪。”他的声音低沉而充满情感,“他们没有权势和地位,整日奔波劳累,却常常受到欺凌。他们眼睁睁地看着亲人老去、病痛缠身,却无能为力。这种无助和痛苦,我深有体会。”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靖江帝,“我做官能影响一方百姓的生活,不做官也能尽我所能帮助他们。这样,我便心满意足了。这便是我所谓的对得起自己的心。”

靖江帝听着林小风的一席话,心中既感欣慰又暗自心惊。这个十多岁的少年竟然有如此深刻的感悟!他真是个神童中的神童!他不禁问道:“既然都是为了造福百姓,那你为什么不选择在官场奋力晋升呢?你有宰相的才能,用你的能力造福天下,岂不是更加圆满?”

林小风又喝了口酒,微笑着说:“我只是个普通人,普通人都有点懒,随遇而安就好。现在我已经成家立业,能不用天天往外跑也挺好的。”他的话虽然带着几分玩笑,但语气中却透露出一种淡然和超脱。

靖江帝刚想发怒,骂这个没出息的女婿,突然天空中传来一声巨响。紧接着,绚烂的烟花在天空中绽放,铁树银花般的火花点亮了夜空。伴随着响声,街边的百姓也纷纷驻足观看,欢呼声和爆炸声此起彼伏。原来还在酒桌上推杯换盏的大臣们也纷纷起身走到栏杆边凭栏观赏这盛放的烟花,美不胜收。

靖江帝也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笑容,对赵中展说:“你家的这场烟花是怎么回事?是你专门为我准备的吗?”赵中展看了一眼林小风,然后回答:“陛下,我很惭愧,我并没有想到专门为您准备烟花。这场烟花是县里固定时间会燃放的,只不过今晚恰巧赶上了。”

“哦?”靖江帝来了兴趣,“县里固定时间燃放烟花是有什么说法吗?”赵中展解释道:“回陛下,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说法。每个月都会放上一两场烟花,只是考虑到城中百姓不辞辛劳终日忙碌,而县里财政又有赢余,便收购一些烟花公开燃放让全城百姓都能欣赏到这份美丽。”

林小风也补充道:“陛下我认为这笔钱花得值啊!百姓们本来就没什么钱买不起多少烟花。官府买烟花来放也花不了多少钱百姓看了还高兴。这种精神上的力量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啊!我相信。然而,这并未打扰到林小风的专注。他依然沉浸在诗的世界里,脸上不时浮现出会心的微笑。

李涵淼看着丈夫如此投入地读书,不禁感到有些无奈。她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走到林小风身边轻声说道:“老公,你真能看得进书啊?有必要这样天天陪着他们吗?让下人带不也可以吗?”林小风抬起头看着妻子,眼中闪过一丝不满:“当妈的陪孩子还觉得累啊?教育的重要性就在于以身作则。我每天看书也不觉得累,倒是你可能觉得我们夫妻恩爱有助于孩子成长吧。”

听到丈夫的回答李涵淼不禁皱了皱眉头她伸手拿走了林小风手中的书好奇地问道:“你看了好几天了以前没见你这么爱看书啊看的什么书这么入迷?”林小风猝不及防书被抢走了。李涵淼瞪大了眼睛看着书中的内容竟然是一些不堪入目的画面。

林小风的脸一下子变得煞白他急忙站起来凑近李涵淼耳边解释道:“老婆我这不是在学习吗?说不定以后我们还能用到呢。而且我是以批判的眼光来看这本书的。你相信我等我研究透了这本书就找人去收拾写这本书的小子!”听到丈夫的嘀咕李涵淼俏脸微微红了起来狠狠地掐了他一把:“你说什么呢!孩子还在这里呢!这本书要是被孩子看到了怎么办?”

“没事的他们看不懂这些而且我已经把书放在最高层的书架上了。”李涵淼抬头看了看最高一层的书架围满了整整一层书震惊地说:“最上面一层都是这种书吗?”“怎么可能!我在你眼里就是那种人吗?今天是凑巧!凑巧!”林小风急忙解释道但心里却暗叫不妙。

为了挽回自己在妻子心中的形象林小风又随手从上层拿了一本书递给李涵淼:“你看看大部分都是好书!我每天为了找些轻松的书来读也是煞费苦心。这本书就很好我几个小时就看完了感觉跟没看似的特别轻松愉悦。”李涵淼随手翻了翻那本书没说什么。

林小风继续说道:“老婆你要是累了就去休息吧或者跟玄芯小白她们去街上转转。我一会还要继续写书呢。”“你还要写多久啊?”李涵淼问道。“说不得啊《阳曲童话》、《阳曲预言》才刚写完现在正在写《一百零一夜》呢已经写到”几个大字。简章下面写满了天花乱坠的宣传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句“前东宫太傅、驸马都尉林小风亲自辅导”。

四人相视一笑,正愁没有机会接触林小风,如今机会却主动送上门来了。继续往下看,最下方赫然写着学校的地址和参观时间等信息。蔡鹰扬忍不住愤慨地说:“这林小风究竟想干什么?难道他还想祸害孩子不成?”李秋炎突然发现简章背面还有字迹。

翻过来一看,背面画着一些简单的线条和简短的文字。送信的小吏还在屋里候着,白永元拿着简章询问他:“这是什么意思?有说明吗?”小吏想了想,指着纸张上的内容解释道:“这是用来填写孩子信息的。”随后又详细解释了各项内容的填写方法。

随着小吏的解释,四个人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招生竟然能如此儿戏!蔡鹰扬的额头上青筋暴起,双手将简章揉成一团怒道:“真是斯文扫地!他们这到底是招生还是拉关系?”说完狠狠地将纸团摔在地上!小吏见状小声提醒道:“填写这个简章并预定名额的话,可以减免最高两成的学费。”蔡鹰扬闻言更是气愤填膺地骂道:“无耻之徒!谁会把自己的家人送去上这种鬼学校?”

众人都陷入了沉默。白永元和陈曙光面无表情地将简章揉成团放在桌子上,而李秋炎却悄悄地将它收进袖子里。他心中暗想:这事儿恐怕没那么简单。林小风既然有这么大的底气这么做,那他肯定有什么过人之处。我们不能轻率行事,说不定能从中捞到点好处。于是他试探着问白永元:“白老,您有意前去一探究竟吗?”

白永元沉思片刻后说:“当然要去看看了。他既然敢大张旗鼓地把简章送进宫里来,就肯定有他的特别之处。而且定的时间正好是休息日,我们不妨去凑凑热闹。”他又询问小吏是否还将简章送到了其他地方,小吏点头称是。最后白永元看向蔡鹰扬说:“三天后就有机会了。我想亲自去找林小风谈谈,你愿意跟我一起去吗?先放下成见吧,我们一起商量大事。”蔡鹰扬心中暗叹一声,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了下来。

············

时光匆匆,仿佛只是一眨眼,育才小学的正式招生之日便悄然而至。天才刚刚破晓,林小风已然满面春风地站在了育才小学的校门口,那份期待与激动溢于言表。他的挚友李德贤,虽然心底觉得有些百般无聊,但依旧是陪伴在他身旁,共渡这重要的时刻。

林小风的心情并未被紧张所侵蚀,反而充满了信心。这次的招生简章,是由太子殿下亲自下令发布的,这一份殊荣让他倍感骄傲。他琢磨着,官员们多多少少会给太子几分薄面,至少会莅临此地,一探究竟。只要有人愿意驻足观看,何愁没有学子踊跃报名呢?学校的设施已经焕然一新,为了防止孩子们在玩耍中受伤,户外的活动场地都经过了精心的软化处理,铺上了柔软的木屑,每一步踩上去都是那么的舒适。而那些执教的老师们,都是青春洋溢的女子,换上了育才小学的专用制服后,更显得清纯靓丽,仿佛一股清新的风,相信会吸引不少官员家庭选择这里。

师资力量也是不容小觑的,都是京城赫赫有名的读书人,他们会偶尔来到学校,传授自己的学问。然而,李德贤却带着几分担忧地说:“老林,你的招生简章写得有些夸大其词了,宫里不少人都在嘲笑你。今天的情况,恐怕不容乐观啊。我早就劝你不要这么写,可你就是不听。”林小风却摆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急什么?他们不给我面子,难道还不给太子面子吗?只要他们敢来,我就有办法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交学费!”话音刚落,他好像恍然大悟般地转过头问:“皇帝那边没有什么反应吗?”李德贤无奈地摇了摇头:“皇帝应该只是听听就罢,并未太过在意。我本想带李凌珏一起来的,但他一大早就被皇帝召见了。”

“真是可惜了,如果皇帝这次能亲临现场,那李凌珏进入育才小学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林小风安慰道,不过他又很快调整了心态,“不过没关系,以后还有机会。”他们等了十几分钟,远处的官员们终于浩浩荡荡地走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