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第91章(1 / 1)

91.

自开天辟地般的初始之事以来,李德贤这个人物如同刚从浑沌中破壳而出的雏鸡,懵懂无知又满身稚气,其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尽是未经世事磨砺的生涩与鲁莽痕迹。然而,随着时光如流水般悄然流逝,他的身影在岁月的砥砺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犹如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在风雨洗礼中逐渐显露出内在有序且沉稳成熟的质地。此刻的动作举止,已然没有了昔日的青涩莽撞,而是如春雨细润大地般悄无声息地渐次娴熟起来,那是一种内敛而有力的成长。

这日,靖江帝端坐于龙椅之上,那威严的身影笼罩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中,手中紧握的册页仿佛承载着千斤重担的真相。他凝神屏息,一字一句细读其间,心神随之跌宕起伏,直至深处荡起波澜壮阔的惊异之潮。

原来,记载中的李德贤竟有着井然有序治理数千人众的卓越才能,这样的才干实乃人间罕有,堪称凤毛麟角的存在。他的管理之道并不粗犷敷衍,反而展现出一种细致入微的匠心独运,无论是面对寥寥数人的小组还是浩浩荡荡的大队,都能调度得恰到好处,如臂使指。在他的引领下,众人各司其职,秩序井然,俨然形成了一幅生动和谐的画卷。笔札所载之事,无一处疏漏,字句间流淌着详尽真实的记录,仿佛能让人触摸到林小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心累积的汗水与智慧。

靖江帝眼见此情此景,内心涌动着深深的感慨,嘴角不禁勾勒出一抹欣然微笑,似乎是对李德贤卓越才能的赞许,也是对林小风默默付出的肯定。他再次翻阅那些笔记,尽管字迹朴拙,却透着一股诚挚和坚韧,就如黄土高原上顽强生长的小草,虽不华丽却饱含生命力。这份真实与质朴,使得靖江帝心中笃定无疑,即便是盲人摸象也能感知到,这些厚重的文字正是出自林小风之手,决计不会有任何错认。

靖江帝的身体在龙椅上微微一动,犹如千年古树在风中发出沉闷的低吟,随后他起身,步伐悠然却坚定地向李德贤踱去。那双宽大如磐石的手掌,在空中划过一道庄重而富有深意的弧线,最终轻轻搭在了李德贤瘦削的肩头。他的声音如同暮色下的洪钟,低沉而内敛,每一个字都仿佛承载着岁月的重量和理解的深度:“朕此刻已然洞察,朕先前对你有所误解,德贤呐,你的所作所为实乃上佳之策,明智之举。”

此言一出,仿佛是春风吹皱湖面,激起李德贤内心情感的层层涟漪,那些被压抑的情感瞬间如潮水般汹涌澎湃,翻滚在他心底,冲破堤岸。滚滚热泪在眼眶中凝聚,晶莹剔透,映照出对靖江帝深深的理解与感激之情。他不自主地向前迈出半步,像是要以这微小的动作靠近靖江帝,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感激涕零。

然而,就在这一瞬之间,靖江帝的眼神陡然变得严肃起来,像是一道严厉而又慈爱的光束直射李德贤。他轻轻推开李德贤,那动作虽轻,却充满了无尽的威严与期望。靖江帝的话语再次回荡在大殿之中,语重心长,每一个音节都在敲击着李德贤的心房:“收起你的眼泪,储君应当具备储君应有的庄重气度,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这才是你应有的模样。”

李德贤闻听此言,身体微微一颤,犹如寒冰初融,他迅速调整情绪,用力点了点头,那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坚决不肯滑落。他强忍住满腔的情绪,后退一步,重新恢复了作为储君应有的庄重姿态,挺直脊梁,目光坚定地望向靖江帝。

这一切微妙的情感动荡,都被角落里静观其变的林小风看在眼里,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冷峻的嘲讽。皇家之内,哪怕是最细微的情感流露,也要被严格地框定在规矩与礼数之中,这处世之道的艰难曲折,以及人性与权力之间的微妙博弈,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靖江帝的面色犹如春日云彩,瞬息万变之间流露出帝王的深沉与变幻莫测,他的目光犹如初春湖水般在林小风身上流淌,那笑容恰似雨后初晴的天边虹霓,温润而明亮。他的话语如珍珠滚落玉盘,字字珠玑:“然而此事之圆满落幕,实则林爱卿你的奋力支撑举足轻重,朕内心深处深受感动,这喜悦之情,仿佛满溢的泉水无法用言语尽数描绘。”林小风闻此言,面上泛起一抹淡然且谦逊的笑容,那笑容宛如秋水共长天一色,平静而深邃。他垂下眼帘,眉宇间凝聚着诚恳与坚定:“微臣不敢居功自傲,这仅是为臣子者应尽之本分。况且,臣深受太子殿下的赤诚之心所感召,其纯真无瑕犹如明镜照人,常令我自觉才疏学浅,愧疚不已。”此刻,林小风心中暗思,尽管李德贤行事严谨得近乎苛刻,却也掩藏不住一份童趣盎然的心性,倘若换作今日世道,想必他也定会陪伴太子直至夜阑人静,共享电脑游戏带来的欢乐时光。

靖江帝悠然挥手,笑声中蕴含着帝王独有的洒脱与威严,话题在他口中转折自如,如同流水行云,话语间渗透出深深的人生感慨:“不论其他纷繁事务,朕此次微服出行,感触颇多,诸多亟待解决之事,还需向你这位忠勇能干之臣请教商榷。”他的声音犹如洪钟,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不绝,每个音节都重重敲击在众人的心头,“你可曾听闻民间有位名叫杨白溪的人物?抑或是马老三?”

林小风闻声,脸上瞬间掠过一丝愕然,随后眉头紧锁,陷入短暂的思索,继而回应:“杨白溪这个名字对我而言尚属陌生,而马老三则是略有耳闻,此人乃北廊坊一带臭名昭著的泼皮无赖,行为举止毫无底线,甚至于与老妪玩博戏之时亦要施展诡计作弊。”随着这句话落下,一股正气凛然的气息自林小风身上喷薄而出,直冲云霄,“陛下请安心,臣必定全力以赴,铲除此类社会蛀虫!”此言甫出,靖江帝与众位阁老纷纷面面相觑,各自眼中闪烁着惊愕与疑虑,显然对林小风如此坚决果断的措辞感到出乎意料之外。

靖江帝端坐于那金碧辉煌的龙椅之上,他的话语在空气中徐徐展开,仿佛一叶承载着历史沉思与帝王迟疑的扁舟,在言语的湖面上荡漾开来。他的眼神深邃而洞察秋毫,话语间流露出的是一丝不易察觉的犹豫和深如潭水的考虑:“然而,据朕明察暗访、洞察人心所得,此子实非众口一词所描绘的那般无用至极,反倒是,在那熙熙攘攘的市井巷陌之间,其口碑颇佳,赞誉之声不绝于耳。爱卿对此的看法,朕恐或有误判之处。”

林小风闻此言,脸色瞬息万变,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在刹那间被泼洒开去,尴尬之情犹如浓墨滴入清澈池塘,迅疾扩散,弥漫整个面庞。他喉头微动,欲言又止,内心翻涌起波澜壮阔的思绪:“这……此事竟出乎意料。”未曾想那马老三在九五之尊的眼皮底下竟能掩藏得如此深不可测,那份城府之深,就如同一口不见底的古井,让人不禁为之瞠目结舌。

林小风的嘴唇微微颤抖,只能嚅嗫回应,言语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惊愕与自责:“或许是微臣近日沉浸于政务繁冗之中,未能尽窥世事细微,失于详查核实,还请陛下宽恕,容微臣再次深入调查,以求真相大白。”

靖江帝的面色,在那一瞬之间,犹如历经风雨洗礼的青铜面具,愈发显得庄重深沉。他的声音仿佛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沉淀,宏大而洪亮,犹如洪钟撞击大吕,穿越金碧辉煌的大殿中繁复精美的梁柱,回荡在每一寸空气里,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他的话语:“人心啊,那可是比深渊还要幽邃难测的存在,爱卿你须得如履薄冰,用心去探查、去揣摩。朕细细观之,此人虽看似顽劣不堪,骨子里未必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恶徒。常言道,浪子回头金不换,对待此类人等,咱们应以劝导引导为先,而非轻易地动用雷霆手段,一棍子打死。”

他的话语间,眼神如同深邃的湖水,映照出人性的复杂与矛盾,其中流转着对人性深层次的理解和无尽的包容,仿佛能接纳天地万物,包罗万象。

林小风,此刻正站在帝王威严的余晖之下,闻此一番言语,心头不禁泛起一阵涟漪。他的嘴角微妙地抽搐了一下,这抽搐仿佛是他内心无奈与愤慨的微弱震颤,是面对世事无常、人心叵测时的一丝苦笑。特别是想到那个狡猾如狐的地痞马老三,其心机之深,实非他所能预测或抵挡,这种被他人算计的滋味令他五味杂陈。

然而,林小风终究是个懂得权衡轻重之人,他强忍住胸中翻腾不已的波澜壮阔,将那份无奈与愤慨深深压入心底,决意遵循皇上的旨意,以更为谨慎且智慧的方式来应对这场人性与权力交织的博弈。他深知,唯有如此,方能在波谲云诡的人世间,稳住自己,践行使命。

林小风,这个名字背后隐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坚韧与机敏,此刻他紧随追问,那话语间犹如波澜起伏的江水,夹杂着浓厚的疑惑与探究之情,其声调沉稳而有力地叩问:“这杨白溪,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物?”彼时,一众大臣们如同群星拱月般汇聚于宫殿深处,那里光线斑驳陆离,从古老的窗棂缝隙中挤入,投射在他们各自脸上,映照出各异的表情和心思,仿佛一幅细致入微的浮世绘。一场关乎权谋与智计的讨论,在这昏黄光影中悄然展开。

正当讨论如火如荼、思维激荡之际,王景文的身影突然出现在殿门处,他的身影湿透,显然刚经历了一场疾风骤雨般的奔袭,气喘吁吁,却带着一种坚毅决然的气势冲入了大殿。一眼瞥见靖江帝安然端坐,他才如同绷紧的弦瞬间松弛下来,旋即扑倒在冰冷的石砖地上,对着那高高在上的皇位上的人,恭敬且急切地禀报道:“陛下,一切皆已按照预先的计划部署妥当!”

靖江帝闻听此言,原本静若止水的脸庞瞬息万变,他从龙椅上霍然起身,眸光深邃如寒潭秋水,冷冽杀机在其瞳孔中一闪而过,宛如利箭破空,令周围众人不寒而栗。他威严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之内,向所有在场之人宣告道:“走吧,随朕一同前往。”

面对靖江帝如此果断决绝的行动,有人胆战心惊地发出小心翼翼的询问,声音虽低,却在这肃穆的氛围中显得尤为清晰:“我等这是要去何处?”靖江帝并未立刻回应,而是目光炯炯地凝视前方,像是在预演即将上演的壮丽剧目,随后,他口中吐露出三个字——“靳临坊”,这三个字如同一把淬毒的利剑,直指目标,预示着一场风云变幻、生死较量的大戏即将在那个地方拉开帷幕。

···················································

在靳临坊那曲折幽深的巷陌深处,李一豪的心情犹如烈火炙烤着沸油,焦躁与不安在他心头翻涌不息。赌斗之日如期降临,然而天意弄人,一场未曾预料的暴雨骤然倾盆而下,如同疯狂的野兽般撕裂了原本宁静的坊间,瞬间将整个世界淹没在一片混沌之中。

尽管李一豪自许心中有数,稳如磐石,认定胜券在握,但他内心潜藏的壮志雄心绝非蝇头小利所能满足。他追求的是每一场较量都能成就赫赫战功,以雷霆万钧之势压倒对手,让世人为之瞩目、为之敬仰。他的每一次出手都意图展现出无可匹敌的力量和智慧,以此铸就一段段令人赞叹的传奇故事。

此刻,靳临坊内积水成河,一片狼藉景象映入眼帘,李一豪目睹此情此景,眉宇之间悄然爬满了忧虑的皱褶,仿佛岁月在这刹那间刻下了沉重的痕迹。但忧虑并未使他犹豫,反而激发出决断的魄力,他立即下令全坊衙门胥吏即刻行动起来,巡视全坊,迅速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厄。

那些平日里谨小慎微的胥吏们,在这暴雨肆虐之际,虽个个面露苦楚,身心疲惫不堪,却也只能强忍困顿,咬紧牙关投入这场与天斗、与地斗的无声战役中。他们穿梭在污水横流的街巷之中,身影忙碌不停,脚下溅起的水花伴随着急促的脚步声,形成一幅幅坚韧不屈的画面。他们无暇顾及其他琐事,只为了尽快稳定坊间的秩序,守护这一方百姓的安宁。

李一豪,独自一人在那巍峨耸立的大堂之内徐徐徘徊,身影犹如一抹孤独的剪影,在昏暗摇曳的光线中时隐时现,他的步伐沉稳而决然,每一步都似乎踏在了大堂厚重的历史石板之上,发出低沉有力的回响。此时,一股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大堂内的静谧,一名胥吏疾步冲入,其身影半陷于污泥之中,仿佛刚从一场混战中挣扎而出,全身上下无一处不湿透,水珠沿着衣角滴答落下,苍白的脸色映衬着极度的疲惫和紧张。

这一幕让李一豪的眼眉不由得紧皱起来,那是一种混合了厌烦与关切的情感交织,他凝视着胥吏,话语间带出一种深沉的忧虑,“这究竟是何等状况?竟让你如此狼狈。”

胥吏甫一站定,尚未来得及平复剧烈起伏的胸膛,便竭力挤出一丝苦笑以示忠诚,仿佛那笑容是用尽全力从心底挖掘出来的。他向李一豪禀报:“大人,卑职已火速派人前往周、姬两位举人家宅探查情况,庆幸的是他们皆安然无恙,未受洪水侵扰。然而,东隅陈举人家因地处地势低洼之处,此刻已被洪魔肆虐得惨不忍睹。不过请大人放心,我们已经、合情合理之事。这份确信带来的欣喜在他胸臆间泛滥开来,如同春水破冰般荡漾,扩散至全身每一处神经末梢。于是,李一豪果断地挥动手臂,对一旁伺候的小吏下达了急切而又庄重的指令:“速速集结人马,务必确保恭迎圣驾的各项事宜万无一失!”话语掷地有声,带着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然而,就在他身影如疾风般闪出衙门门槛的那一刹那,眼前却呈现出一幅意料之外的场景:门前污水肆虐,横流蔓延,仿佛一幅令人倒胃的泼墨图卷,丑陋而现实地铺展在脚下。面对这般不堪景象,李一豪举步之际顿生犹豫,那只悬在半空中的脚犹在洁净与污浊之间挣扎,仿佛每一寸挪移都承载着关乎尊严与权谋的重大抉择。

短暂的纠结之后,他眼眸中闪烁着决然的光芒,毅然踏入那污水之中,但未曾预料其深浅,以至于污水瞬间没至膝盖,令他身形一阵摇晃,险些栽倒在这股腥臭冲天的洪流中。他紧锁双眉,用力捏住鼻翼以抵御扑鼻的恶臭,此刻的他仿佛化身为一只身处泥沼的猛禽,虽身陷困境,却依然小心翼翼地在浑水中挪动脚步,每一步都踏得沉重而坚决,力图在这片秽物中走出一条通往尊贵的道路。

当一切事务都已妥善安排,人群如同潮水般汇集到位,李一豪毅然站立于那片污水的正中央,他的身影在混浊不堪、波纹荡漾的水面下若即若离,犹如一幅浓墨重彩的剪影。此刻,恰逢其时,靖江帝乘坐的马车悠然驾临,那时间点掐得如此精准,仿佛是命运之手精心调度的一幕戏剧高潮,在最引人入胜的瞬间突现。

李一豪内心满溢着无法按捺的激动之情,他紧紧地盯着从马车布帘的缝隙中悄然露出的那张威严且又饱含熟悉韵味的脸庞。靖江帝的步伐稳健而有力,每一步踏出,都像是在他心湖之上激起一圈圈涟漪,直抵心底最深处。就在他正欲开口,用沙哑而又急切的声音提醒:“陛下,微臣……”之际,靖江帝却毫无迟疑地径直踏入了污水之中。

这突如其来的举动让李一豪瞬息间瞠目结舌,然而他迅速收敛起惊愕的表情,牙关紧咬,面庞上挤出坚毅与决绝。他毫不犹豫地猛地下跪在污秽的水中,重重地磕头,那沉闷的声响在污水上方回荡,宛如一声声沉重的誓言。这一刻,他全身浸泡在这恶臭刺鼻、黏稠如泥的污水里,衣衫尽湿,贴身裹挟着寒意与狼狈,可他的眼神却是那么坚定无比,仿佛熔铸着忠诚的烙印和对君王无尽的敬意。他就这样以自己的身体为靖江帝铺就了一条虽然污浊,但却充满忠诚洁净的道路,任凭污水浸透肌肤,也无法玷污他心中那份炽热的忠贞与执着。

李一豪,这位在朝堂的风云变幻中历练得如同久经沙场的老将,他的面容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今日又挂起一抹似是而非的笑容,那笑容仿佛一把被生活反复磨砺过的钝刀,虽然锋芒不再犀利,却仍要在关键时刻硬生生地挤出一丝光亮。他挺直腰身,犹如苍劲古松,那一声高亢激昂的嗓音在金碧辉煌的殿堂内回荡不息:“微臣在此恭谨伫立,迎接圣驾亲临!因故未能及时接驾,恳请陛下宽恕微臣之罪!”这一席话里,交织着惶恐忐忑的颤栗和对皇恩浩荡无边的深深敬畏。

此时此刻,李一豪的目光突然如鹰隼般锐利起来,穿越人群,捕捉到了靖江帝身后悄然显现的一抹身影——林小风。林小风这个年轻人,此刻正以一种近乎傲慢与鄙夷的姿态捏住鼻翼,那神情宛如一位眼光挑剔的艺术鉴赏家,在审视着池水中泛起的每一丝污浊涟漪。这幅画面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李一豪心中层层波澜,疑惑犹如乌云笼罩:此子平日远离庙堂,怎会在如此庄重肃穆的场合出现?莫非其中另有深意?

而林小风,这个平日里眼高于顶的人物,在目睹了李一豪那登峰造极的马屁功夫后,内心深处泛起了滔天波澜。他看到李一豪不仅能屈膝如柳、阿谀奉承,更令人咋舌的是,面对那一池污秽至极的物事,竟然能稳如磐石,面色不改丝毫,这份忍耐力与变通之术,令林小风心中一阵阵惊愕翻涌,仿佛被当头棒喝,唤醒了对人性复杂一面的认知。

林小风暗自懊悔,为自己先前对李一豪的轻视态度感到丝丝愧疚。这股情绪在他胸中积郁,化作一股冷冽的气息,随着他的警示声悄然释放:“李大人,请您看清楚这池中所积之秽物,其恶臭之重、污浊之甚,实不宜让圣驾在此驻足半刻。”

此言甫出,空气瞬间凝固,仿佛时间在这一刻为之停滞。李一豪闻听此言,脸色陡然变换,原本刻意维持的谦恭笑容犹如冰封般瞬间破裂。一股恶心之意宛如毒蛇吐信,迅疾地从胃底直冲喉头,他竭力压抑着那份生理上的不适,额头上青筋暴突显眼,一根根扭曲蠕动的血管,如同皮肉之下潜藏的蚯蚓,在愤怒与羞辱的驱使下狂乱扭动。

李一豪怒目圆睁,眼中熊熊燃烧的火焰直射向林小风,那凌厉的眼神中蕴含的愠怒与被戳破伪装后的深深羞辱,仿佛能穿透人的灵魂。他的眼神像一把无形的剑,带着无尽的愤慨和难以言喻的痛楚,狠狠地剜向林小风,这场面静默却激烈,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情感风暴。

此刻,整个场域的氛围如同冰河时代最为坚硬的寒冰瞬间凝结,一种难以言喻的尴尬犹如三条黝黑而沉重的锁链,悄无声息地从天际垂落,将偌大的空间紧紧缠绕住,仿佛连空气也变得滞重不堪。靖江帝那原本庄严肃穆的脸庞,在林小风这突如其来的言论冲击下,犹如乌云蔽日般阴沉下来,他内心的压抑与负荷原本已如肩扛万钧之山,此刻却被这一句出乎意料的话语精准地击中,打破了原有的那份坚韧与平静。

靖江帝的眼眸深处,一抹复杂的神色悄然闪过,那是疑惑、不满以及对未知变数的警觉交织在一起的独特光芒。他微微侧目看向林小风,那一瞥的眼神似乎蕴含了千言万语,却又在沉默中尽显威严。随后,靖江帝深吸一口气,仿佛要把这份复杂情绪一同吸入腹中,以此稳住动荡的心神。

只见他脚步坚定有力,每一步都像是敲击在众人紧张的心弦上,一步步踏入内堂。他的面容在此刻显得淡然而又威严无比,口中徐徐吐出四个字——“于内详谈”,这四个字宛如巨石裂空,响彻在这静谧得几乎能听见心跳的大殿之内,余音缭绕,震人心魄。

待靖江帝身着龙袍的身影在镶满繁复龙纹的御座上安稳落下,一众朝中重臣纷纷紧随其后,如同鱼群归渊般有序而迅速地步入大堂,各自寻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一刻,大堂内的气氛愈发凝重,仿佛被铁锤重重敲打过的铁块一般,沉甸甸且充满张力,让人无法喘息。

靖江帝的目光,那是一道温润而又锐利的光束,恰似春日里和煦阳光悠然洒落在初融雪地的斑驳之上,带着暖意却又洞察秋毫。他徐徐转过身来,面对的是李一豪,那位在朝野上下以勤勉政事、深得民心而闻名遐迩的肱骨之臣,一位被岁月磨砺得愈发沉稳厚重的朝廷栋梁。

他的语调平缓如涓涓流水,却暗藏赞许与期待的波澜,仿佛每一字每一句都在轻轻地敲打着人心:“李爱卿啊,朕闻听你治理地方有方,百姓口碑载道,称颂你视民如子,一片赤诚之心令人感佩。为此,朕特意放下九五之尊的身份,亲临实地考察核实,这番赞誉是否属实呢?”

李一豪在听到靖江帝这一席话时,内心的激荡宛如长江大河在瞬间翻涌澎湃,暗潮汹涌,无尽欣喜之情犹如春雷炸响,欲破胸而出。然而,他深知作为饱读诗书、修养深厚的读书人,应秉持矜持与谦逊,不可如林小风那样自吹自擂,自我标榜。于是,他用力将那股即将喷薄而出的情感洪流强压于心海深处,面容上却依旧保持着湖水般的平静与从容。

只见他微微欠身,目光坚定又不失恭敬,回应着皇帝的询问:“回禀陛下,微臣每日埋首政务之中,如农夫耕田般默默耕耘,实是无暇顾及外界对微臣的种种传闻。

至于‘爱民若子’之美誉,或许只是民间口耳相传,百姓们的善意溢美之词,并非微臣刻意追求的虚名。”在这番回答中,李一豪的言语虽淡泊,却更显其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与矢志不渝的奉献精神。

尽管李一豪在任期间确实有所成就,他却淡然视之,认为那不过是身为朝廷命官应当履行的最基本职责,而真正难能可贵、不可或缺的是那份从心底滋生出的对百姓如子女般的关爱和责任感。他的话语如铁石落地,沉稳有力,在大堂之内激起了一片短暂而凝重的静默,这静默仿佛被他的言语赋予了厚重的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