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第87章(1 / 1)

87.

面对容盛煌的悲切诉求,林小风嘴角上扬,勾勒出一抹冷峻而又略带嘲讽的笑意,那笑中仿佛浓缩了世间的苦涩与炎凉,他沉声道:“这人世间,唯有历经磨难,吃得下别人吃不下的苦,才能熬炼成为世人眼中的‘人上人’!老子掏心掏肺对你好,你却误解我是对你的骨肉施虐?罢了罢了,现在就请伱把那七大姑八大姨统统叫来评评理,让大家看看,到底是谁在这儿承受了天大的冤枉,又是谁在做着看似无情实则深思熟虑的安排!”

在那昏黄灯光的映照下,容盛煌的脸庞显得越发苍白而无力,犹如一幅被岁月侵蚀的画卷,其上的沮丧情绪如同深秋里最后一片落叶,在寂静中无声无息地滑落。他微微垂下了头颅,那一瞬间的姿态,仿佛承载了世间的诸多无奈与迷茫。他的声音低沉而又沉重,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底最深处挤出来的:“大人,此事实属不必追究于我,容盛煌也。我对这件事,真可谓一无所知啊!”

早些时日,有几个陌生面孔不请自来,他们带着一种让人难以抗拒的诱惑——一笔足以令人心动不已的重金,邀请我去北廊坊白马庙暂居一个月。我深知您在这片土地上威望如山,哪敢轻易应承这样的事情呢?然而,那笔钱数目之巨,仿佛能撼动人心中最坚硬的磐石;更关键的是,即使我不去,他们也会寻找到其他的僧侣来替代,这些人就如同蜘蛛网一般,从各个寺庙的角落里被牵引而出,大家都是被同样的诱饵所引诱,身不由己。

林小风闻此言,眼神立刻如烈焰燃烧的炬火般炽热而犀利,他沉静下来,仿佛时间在他身边凝固成了一个不动声色的旁观者。片刻之后,他那原本混沌不明的目光豁然开朗,如同拨开云雾见青天,一切因果关联在他的心中逐渐清晰起来。他暗自揣摩,这一连串蹊跷之事的背后,定是李一豪那个家伙在幕后操纵无疑。对于李一豪的阴险卑鄙行径,林小风心头涌起一股难以遏制的鄙夷和愤怒,这股情感如同滚烫的岩浆,在他的胸腔内剧烈翻腾,沸腾着对正义的执着与对邪恶的痛恨。

就在这一瞬,林小风的目光犹如炽热的烙铁,在昏黄灯光下熠熠生辉,紧随其后的追问如同疾风骤雨中的闪电,直刺夜空,他口中掷地有声:“那么,那位曾震慑江湖的汉江王,是否曾在暗中寻你交谈,试图揭示那层层迭迭迷雾之后的真相,直接触及这纷繁复杂问题的核心呢?”

面对林小风如此尖锐而紧迫的询问,容盛煌的脸庞如同被岁月侵蚀的石雕,沉郁之色悄然蔓延,曾经闪烁着智慧与坚韧的眼眸此刻却被一层黯淡无光的阴霾笼罩。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厅内回荡,沉重而无奈,每一个字眼都仿佛承载着被世界遗忘的悲凉:“确实不曾有人前来找我,我想他们大概都已经离我远去。自从离开大人您的庇护之下,我的生活就如同一叶孤舟,在人海茫茫中失去了方向,只能任由风吹浪打,漂泊不定。”

他边诉说着这段辛酸历程,边缓慢地屈下了双膝,那双粗糙的手掌按在了冰凉的地砖上,那场景宛如一幅描绘虔诚与哀求交融的画面。他的头颅低垂,仿佛是在向无情的命运低头妥协,言语间充满恳切:“大人,若您胸怀慈悲,能否赐予我一条重生之路?让我得以回归佛门清净之地,重新披上袈裟,做回那个一心向佛的僧人。还有我那几个无辜的孩子,他们的童年本应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而不应被繁重无尽的课业所束缚,能不能让他们喘口气,别再用补课的压力压垮他们纯真的心灵?为了孩子,如果他们身心疲惫至极,我恐怕也无法在这世间独自苟活。”

林小风闻此言,面色未改,却在那双深邃的眼眸中泛起了涟漪,仿佛湖面被投入一粒石子,波纹悄然扩散至眉梢眼角,勾勒出一幅惊讶之色的画卷。他啧啧有声,喉头滚动着暗藏的感慨,像是目睹了一幕浪子回头、幡然悔悟的人生剧变,对容盛煌内心深处的蜕变感到由衷的惊异。

只见林小风徐徐挥动着手臂,那手势看似随意,却又饱含了威严与包容的交织。他的言语如同冷冽的秋水,虽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力度,却又在细微之处流淌出一丝宽厚的温度:“罢了,看来你已有了痛定思痛的决心,本官也就不去追溯你的陈年旧事。然而,从此以后,但凡涉及北廊坊的任何风吹草动,你必须,像是天地间奏响的一曲悲欢交响。此刻,王景文内心暗自庆幸,他凭借敏锐洞察与细腻心思,早有预见这场突如其来的雨水,因而预先备齐了各种防雨器具,只待陛下车驾临凡尘之际,能够亲手为君王撑开一方晴空,抵挡住疾风骤雨的侵袭,庇护其免受寒凉苦楚,确保行程的安稳与尊荣。

靖江帝,这位肩负江山社稷的天子,在车顶那不紧不慢、滴滴答答敲击着车厢的雨声中,恍若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微微侧转了他那尊贵而沉稳的头颅,向着窗外的世界投去了探询的目光。那一瞬,他的眼神流转如波,犹如一面映照世事变迁的镜子,将一抹深藏不露的忧虑徐徐扩散开来,如同水面上泛起的涟漪,一圈圈荡漾在那双洞察世事的眼眸深处。

随后,他选择了闭目养神的姿态,仿佛要借假寐来掩饰内心涌动的不安与思虑。然而,当马车踏过外城门楼那一刻,王景文心头那份逐渐凝聚成形的忧虑,就像乌云般瞬间密布,化为一道道雷霆,预示着一场即将上演的大戏。此时此刻,天地间似乎展开了一幅气势磅礴的画面:雷鸣电闪,暴雨如瀑,倾泻直下,其猛烈程度远超那些轻描淡写呈递奏折者所能描绘的任何场景,几乎是其剧烈程度的百倍之巨。

此刻,马车轮下的积水已悄然漫过了半轮之高,这一现象无言地揭示出外城建设时的仓促与无奈。那些原本就简陋不堪的排水系统,平日里疏于维护和修缮,如今在这场疾风骤雨的洗礼之下,彻底丧失了它们应有的功能,变得形同虚设,无助地任凭雨水恣意横流。

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那混浊不堪的积水中漂浮着的生活垃圾以及人畜排泄物,恶臭四溢,刺鼻难耐,宛如这座城市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在这无情暴雨的冲刷之下,这道伤疤再也无法遮掩,反而越发凸显出来,令目睹此景的人无不感到阵阵痛楚,仿佛那污浊的积水正侵蚀着城市的肌理,让人不能直视,却又无法回避。

靖江帝在深深的梦境之中,被一声震撼九天的惊雷唤醒,那声音犹如上苍的一声震怒,自云端将他硬生生地拽回了红尘俗世。沉睡中的帝王身躯微不可察地一颤,仿佛时间在他的肌肤上镌刻出一道岁月的痕迹,随后他的双眸如久经风霜的古井,徐徐开启。透过精雕细琢、繁复华美的窗棂,那对深邃的眼眸投射向窗外的世界,那里是一片浩渺无垠的水面,水天相接,浑然一体。

水面之上,浮生百态,尽显人间疾苦与沧桑:破碎的陶罐残片犹在诉说着过往的烟火繁华;残破的渔网在波涛中摇曳,似在讲述着渔夫们辛劳而又空洞的等待;而那些完整的木凳和板子,则像是世间浮沉的象征,在起伏的波涛间跌宕起落,如同一部缩略版的人生戏剧。

靖江帝的目光在这幅水面上的浮世绘中游走,最终定格在一件随波逐流、飘忽不定的物事上。那物件看似孩童衣物,却在浩瀚汪洋中显得格外孤寂悲凉,犹如一首无声的挽歌。这画面牵动了帝王的心弦,他的嗓音低沉有力,宛如洪钟大吕,透过车帘下达了一道旨意:“速速派人去查明此物究竟为何。”

车外侍卫闻听皇命,瞬间身影如猎豹般敏捷跃下马车,毫不犹豫地踏入了混浊翻滚的洪流之中,逆流而上,勇往直前。片刻之后,那侍卫满身湿透,步履沉重地返回,怀中抱着的已不再是飘零的“衣物”,而是承载着哀伤的真相。他的面色苍白得如同未经渲染的宣纸,眼中闪烁的哀痛光芒似乎能穿透人心。他对着靖江帝躬身禀报:“陛下,那并非普通的衣物,乃是一具溺亡孩童的遗体,臣仔细观察其身形,估测年纪恐怕只比太子德贤年幼些许,想来是在水中嬉戏时不幸绊倒,终致遇难。”

此刻,雷霆依旧肆虐于天际,犹如天地间奏响的一曲悲壮挽歌,震耳欲聋,撕裂人心。靖江帝闻此噩耗,内心如遭雷轰,一股剧痛瞬间贯穿心神,令他面容骤变,仿佛那雷霆之力直接击中他的身躯。他心中暗自喟叹,这是哪家无辜稚子,尚未在世间绽放生命的华彩,便被无情的命运之手硬生生掐断了生机?这念头在他心头盘旋,犹如一把锐利的剑刃,直刺心底。

王景文立于一旁,静观其变,眼中映照出靖江帝的痛苦神情,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靖江帝近年来越发慈悲为怀,对于与太子年纪相仿的孩子遭遇如此横祸,那份痛彻心扉的情感无疑会像一把锥子般深深刺入他的胸膛,让他痛不欲生。这份无法言喻的悲痛如同一根无形的尖刺,悄然扎在他的咽喉,使他喉头哽咽,只能默默陪侍在皇帝身边,共同承受这份沉甸甸的哀伤,仿佛他们两人的身影都被哀伤的重量压得更低,几乎要贴向地面。

后车之中,三位显赫尊贵的阁老依次探首,目光越过窗棂投向窗外的世界,那里,阳光照射下,水面漂浮的尸身显得异常刺目,残酷而冷漠。面对这幕惨剧,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仿佛各自心中的言语都被冻结在这凝重的气氛里。本应是国泰民安、四海升平的美好时代,却在京畿腹地展露出如此残忍的一面,车厢内弥漫着一种难以言表的沉痛和哀惋,使得空气仿佛都变得粘稠起来,沉重得似乎能将人窒息。

陈曙光,这位阅尽沧桑、饱览无数民生疾苦的老臣,在此刻的话语中更是充满了岁月的磨砺与无尽的感慨。他微微颤抖的声音穿越车厢的寂静:“老夫行走官场多年,手中翻阅过的灾情奏章数不胜数,暴雨成灾致人溺毙之事屡见不鲜,然而,今日亲临现场目睹这等惨状,实乃……”话至中途,他喉咙似被一双无形的大手紧紧扼住,话语哽咽,再也无法继续流淌。最终,他用尽全身力气,从口中挤出了四个字——“惨不忍睹”,这四个字宛如巨石砸落,沉甸甸地落在车厢内,让整个空间都为之震颤,仿佛连时间都在这一刻停滞,唯有那满腔的悲愤与无奈在空气中无声蔓延。

李秋炎阁老,这位饱经沧桑的朝廷重臣,在闻听此番天灾人祸之论时,喉间悠然荡出一缕沉郁而绵长的叹息,这声叹气犹如岁月长河中的波纹,扩散在静寂的大殿之中。他眉宇间镌刻着深深的忧虑,徐徐言道:“所谓天灾无情,生死有定数,或许正是上苍难以捉摸的旨意所在。”然而,陈曙光,那位热血沸腾、心系黎民的青年才俊,闻此宿命论调,面色陡然间如火烧云般涨红起来,眸中刹那间燃起了炽烈的火花,那是激动与愤怒交织的火焰。他挥舞着手臂,情绪激昂地驳斥:“谬矣!此事非天谴所为,实乃人间疏忽酿成的苦果,乃是身居高位者失职不作为,致使无辜生灵遭受涂炭!试问,那皇宫禁苑之内,何曾有过洪水肆虐的景象?为何同样的治水之道,在百姓居住之地却无法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呢?”

与此同时,白永元阁老,一位深藏不露的智者,面对这场激烈的辩论,选择了以阖目假寐的姿态来掩饰内心深处的汹涌波澜。他深知唇枪舌剑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眼前的惨剧已然铸就,唯有冷静理智地洞察世事,寻觅一条切实可行的救赎之路,才能真正对得起那些无辜消逝的生命以及天下万民殷切的目光。他在心底默默地盘算,试图从这无尽的痛苦深渊中提炼出一线生机,为未来的防灾减灾擘画出一幅坚实可行的蓝图。

此刻,市井街巷依旧沉浸在世俗生活的烟火气息中,各色人物纷纷登场,映入眼帘的是怀抱尚且乳臭未干稚子的父母们,他们步履蹒跚却又坚定无比,仿佛每一步都承载着生命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