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新的合作(1 / 1)

上午,王鹏一直待在姐姐这边,两人聊了很多瓜子批发的事情,吃过中午饭他才离开。

然后,他到了省供销大楼见到了盛主任。

“小鹏,你怎么想到,到我这儿来了。”

“盛叔,从广州回来就想过来见你,结果一直没有时间,今天是专门过来看你的。”

王鹏说着将从广州带回了两盒凤凰单枞放在了盛主任的桌子上。

盛勇一看王鹏还给他买了茶叶。

“小鹏,你还从广州给我带茶叶了?”

“这个茶很好,你尝尝就知道了。”

“好的,那就多谢了。”

“盛叔,我这次来是有两件事情和你沟通一下。”

“你说。”

“我不是开了一个炒货厂吗,我想通过供销社的渠道铺一下?”

“这个呀,没有问题。但是,一旦打开市场,你们必须保证市场供应。”

“你们一天能售货多少?”

“绝对不下于十吨。”

“那没问题,一周后我们每天给你们供十吨炒瓜子,十吨炒花生、十吨炒豌豆和十吨炒黄豆。”

“行,等你货备好后,我安排人过去拉。”

“还有盛叔,我想过几天将元宵在市里也推一下。”

“那个东西可不好组织。”

“这样吧,你把销售门市部安排好,我负责安排人派送。”

“小鹏,你是什么章程?”

“这个很简单,我安排人不停地在市里各点送货就可以。”

“那得用多少人?”

“首先布几个点,用三轮车送到点上,然后再用脚蹬三轮送到门市部,这样就把网络布置起来了。”

“这样投入是不是有点儿大?”

“这一步将来非走不可,现在不走将来也得走,那还不如现在就走。”

说到这儿,盛勇有点儿听不懂了,不过有一点他是明白的,就是王鹏要用他的供销社网点。

这个他不同意不行,因为他知道王鹏找他是没把他当成外人,即使是不通过他,人家也能把这件事办成。

“那这样吧,门市部我负责给你联系,送货的事情,小鹏你负责。你送到哪儿,我给你把门市部的关节打开到哪儿。”

“行,那就多谢盛叔了。”

这次和盛勇的谈话,对王鹏的启发很大,给他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就是配送网络的建设。

现在王鹏并没有自己的销售网络,就得依靠供销社的渠道。但是,即使是这样,商品的配送平台建设起来也需要很大的人力和物力。

这是个难题,也是个机会。

如果自己闯过了这一关,对于自己今后快速占有市场将是一个非常巨大的促进。

这也就是王鹏,换了其他人,在目前的环境中想也不敢想,而他却斗志昂扬,准备奋力搏一把。

和盛勇商量了一些具体的现结措施后,王鹏便告别盛勇上楼到了蔡光启的办公室。

同样是两包的凤凰单枞放在蔡光启的办公桌上。

“小鹏,怎么你现在才来,我还想着你一回来,就会到我这儿讲你,到广东的感受呢?”

“蔡叔,我也是没办法,家里一堆的事情,这不刚处理完就赶过来了。”

“说说吧,讲讲你广东之行的感想。”

“目前的广东的物资非常丰富,对我们来说确实处处是机会,但是太乱了,风险也很大。

开放带来的走私猖獗,严重损害者国家利益,我想国家不会置之不理的,过不了多久肯定会有一次严厉打击。”

“你的意思是国家又会往紧了收口子?”

“这倒不会,开放的总方向是不会变的,但是走私也是要严打的。因此,我们进货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风险,这个我和童叔、张叔都说过。”

“我听他们说你们这次进了一大批的货物?”

“是的,机缘巧合。

我这次去,碰到了一个当地商人,和他建立了合作关系。

不过,他的货物的来路也不正,不过他是二道贩子,在当地有正规的营业执照。

我们以供销社的名义和他做贸易,问题还是不大的。”

“小鹏,你的主意不错。

通过股份制公司的成立,不仅规避了很多风险,对市场也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尤其是对稳定物价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省领导在这方面表扬了供销系统。”

“蔡叔,那就好。

刚才我也和盛叔交流了一下今后合作的方式,他给我的启发也很大。”

“什么启发?”

“通过去年的元宵制作,我觉得这是一个商机,刚才便找盛叔沟通了一下,想通过供销社的渠道在市里将元宵售卖铺开。

这样,不仅村里可以增加点儿收入,节日市场也增加了一种商品。

在讨论的过程中,盛叔提到了配送的问题,对我启发很大,包括配送点的建立、配送的过程的控制,都很有挑战意义、我想试一下,看能不能行?”

“你的意思是将你们村生产的元宵,配送到门市部。”

“是的,但是对配送的要求很高,风险也很大。”

“那你准备怎么办?”

“我想给配送人员配一部分脚蹬三轮车,这样可以提高配送效率。”

“这个没有问题,你给老盛说一下,就说我的意见,让他全面支持。”

“好的,我知道了。”

“小鹏,我知道你对政策的把握十分到位,干事也比较稳重,因此你要时刻提醒童伟,让他不要盲目冒进。

还有,丰富春节市场是重中之重。

你们能够配合供销系统提前布局,省里面十分满意,希望你抓好细节,不要在节日期间出纰漏。”

“蔡叔,我知道的。我在村里的炒货厂也成立了,现在正在全力生产,那也会给市场增添一点儿光彩。

在五龙口批发市场,也设立了一个批发点。今天上午,我还买了个院子,准备改造成商店。蔡叔你有没有认识的工程队,帮我介绍一下。”

“你多大的一个工程,还需要工程队?”

“我准备盖四栋三层小楼的,工程量还是有一点儿的。”

“行吧,我帮你问问老邵,看他们愿意不愿意接你的工程。”

“那就谢谢蔡叔。”

“不是,小鹏,供销社的渠道,不够你卖瓜子吗?”

“不是的,那不是一回事。

我的想法是供销社负责省里的市的推广,将来建好的配送货网络负责市区的推广。”

“好家伙,那你是准备和供销社抢市场呀。”

“不是的,是互补,这次到广州以后,这种想法更加的明确。

供销社负责整体贸易,控制整个的市场节奏和商品的价格。个体经济负责弥缺补漏,干一些劳动力比较密集型的领域,这样就会形成优势互补,带来市场的繁荣。

有些活儿,供销社不好干、不屑干,市场还有需求,那就交给私营经济来干,这样还是有好处的。但是,也不能放任不管,那样就会出纰漏。”

“行,我知道了,到时候我给老盛打招呼,让他全力配合你。”

“好的,那我回去了。”

“晚上你住哪儿,不回去吃饭了?”

“住的地方有,我不是买房子了吗。

今天还有好多事,改天还要过来,到时候再到家里去。”

“好吧,那你去忙吧。”

王鹏从供销大楼出来,来到了童伟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