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仅仅是裴瑜一个人保送北大,贴红榜、发喜报,也只是锦上添花的事。
曲校长私底下其实并不喜欢这种表面文章。他一贯主张实干出成绩,不爱热热闹闹地张扬。但这次,他却破了例。
因为高三16班的学生们,给了他一个巨大的惊喜。
这个原本被打上“慢班末流”标签的班级,竟然在今年的高考中交出了一份令人瞠目的成绩单。其中,有4人拿到大中专录取通知书,59人考上大学,其中32人是本科,11人更是冲进了重点大学。
最令人震惊的是班里那个叫王明的学生,王明的成绩曾经在全级吊车尾、连本科线都摸不着,可是他竟然在高考中逆风翻盘,拿到了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这成绩,不止是让曲校长眼前一亮,几乎让整个教务处都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要知道,在京海一中内,高三16班的生源条件实在是差到不能再差了。
分班考试一锤定音,全校前列的学生都被高三1班和其他重点班瓜分殆尽,剩下的才往后排班级填补。
高三16班在慢班中都属于最末流,说是“差生最后的收容所”也不为过。
当初在生源争夺战中,16班的班主任几乎毫无还手之力,没有挑三拣四的余地,只能捡着别班挑剩下的学生填数。
除了裴瑜和安娜这两个天赋异禀的“异类”主动要求被分到16班,其他学生几乎清一色是在学业上后继乏力,以至于自暴自弃的问题生。
这样的起点,按常理来说,是注定考不出什么风光的高考结果的。
可结果却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就是这样一个生源基础薄弱、被所有人看衰的班级,不仅没有拖京海一中的后腿,反而成了整个年级进步幅度最大的班级!
这样的进步速度,不仅在京海一中历史上前所未有,甚至在全国范围内的高中教育中都堪称奇迹。
这份奇迹,值得被看见。
于是,曲校长特地下了一道指令,要在全校范围内张贴喜报,尤其是要重点宣传高三16班的成绩。
他甚至亲自组织,出资买来一整板车鲜红的宣纸,把校史馆空置的一整间教室临时改作书写间,又从全校乃至市里找来十几个毛笔字写得漂亮的老师、退休老干部、书法协会成员,昼夜不歇地写喜报。
格式不复杂,内容也并不花哨,只是将每个学生的名字和录取院校依次列出,再加上一句“热烈祝贺”或“再创辉煌”之类的头衔,抬头却做了各种变化——“京海一中喜报”、“高三16班捷报”、“市重点录取光荣榜”……一张接一张,整整写了一天,才把几百份喜报写完。
这些红纸喜报,很快就贴满了教学楼的墙面、公告栏、校门口的宣传栏,甚至连围墙都没放过。一时间,整个京海一中校园被浓浓的喜气包围,路过的家长和来参观的各校代表们无不惊叹连连。
裴瑜被曲校长叫到京海一中的时候,远远就瞧见了学校围墙上那张鲜红的大喜报,红底黑字,醒目得像过年贴的春联。
喜报上写着:
致京海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及全市人民:
我校全体师生在市人民政府的英明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秉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光荣使命,教育教学事业蒸蒸日上,办学成果斐然。今年我校全体师生同心同德,锐意进取,高考成绩再创辉煌。
今年,我校共有54名同学喜获大学录取通知书,7名同学考取大中专院校,录取人数和质量在全市中学中名列前茅。这一辉煌成就,不仅是我校师生刻苦钻研、奋发向上的结晶,更是京海市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缩影。特此向市人民政府领导和全市人民报喜。
以下为部分优秀学子录取情况:
裴瑜同学,考取北京大学。
王明同学,考取复旦大学。
李招娣同学,考取京海师范大学。
……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全市人民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更离不开我校师生秉持“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夜以继日、埋头苦干的付出……
站在新的起点上,京海市第一中学全体师生将以此次高考佳绩为契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坚信,在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京海一中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京海市的教育事业必将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特此报喜!
京海市第一中学
1986年8月15日
看到自己的名字,看着喜报的前提与奋斗目标,裴瑜又开始尴尬了。
不过,周围群众显然很适应这样的喜报,不仅有人大声的读了出来,还有人在一旁讨论。
裴瑜往下扯了扯帽沿,走进京海一中。
进了学校之后,满墙的红榜晃晕了裴瑜的眼睛。
这里面,就不止是学校的喜报了,更多的还有一个个学生的喜报。
今年京海一中有59名学生考上了大学,学校外墙上至少可以挂出59份学生的喜报。
不过,仅有59份喜报显然不够,还需要额外贴上一些学生的个人简介、学习经验分享,或者教师的心得体会之类的内容,各个班级的概况介绍也是不可或缺的。
曲校长总能想尽办法让学校的外墙被各种宣传材料覆盖得满满当当,远远望去红红火火。
“曲校长好。”裴瑜刚踏进校门,一眼就瞧见了站在门口的曲校长,连忙打了个招呼。
“裴瑜回来了啊。”曲校长亲切地说:“去北大的生活用品都准备妥当了吧?要是缺啥少啥,尽管跟我说,学校这边肯定尽力帮你解决。”
“谢谢校长,就是些衣服和日常用品,我妈早就帮我收拾好了,什么都不缺。”裴瑜回答得毫无压力,以后就是天高海阔任鸟飞了。
曲校长听了这话,哈哈一笑,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封信,信封封口处还仔细地贴着胶水。
他把信递给裴瑜,继续说道:“我也没啥贵重的礼物送你,就亲手写了一封推荐信。以后到了北大,或者有啥需要帮忙的地方,这封信或许能起点作用。你收好,算是我的一点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