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兵指长安,李氏聚首(1 / 1)

潼关城楼上,残阳如血,将守军将士的铠甲染成暗红。太原军的旗帜在猎猎风中狂舞,与潼关城头隋军那摇摇欲坠的黄旗相互对峙。李世民身披玄铁铠甲,腰间悬着湛卢宝剑,浓眉紧锁,凝视着眼前这座关中咽喉。身旁,苏定方一身银甲,披风在风中翻卷,他手指潼关地势,向李世民细细禀报道:“殿下,潼关虽险,但隋军经我军连日猛攻,士气低落。末将愿率一支精兵,从侧翼小道突袭,配合大军正面进攻。”

李世民目光如炬,略作思忖后点头:“苏将军所言正合我意。今夜子时,你率三千轻骑出发,务必在黎明前抵达指定位置。我自率大军正面强攻,里应外合,拿下潼关!”是夜,月色如霜,苏定方带领三千轻骑悄无声息地沿着崎岖小道前行。马蹄裹布,刀枪蒙布,队伍宛如一条黑色的长龙,在夜色中蜿蜒。子时三刻,潼关方向传来震天动地的喊杀声,李世民亲率大军开始攻城。云梯如林,士兵们呐喊着冲向城墙,城上隋军拼命投掷滚木礌石,一时间火光冲天,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

苏定方听到喊杀声,知道时机已到,大喝一声:“弟兄们,冲!”三千轻骑如猛虎出山,向潼关侧翼发起猛攻。隋军万万没想到会遭到突袭,阵脚大乱。苏定方一马当先,手中长枪如银龙出海,所到之处,隋军纷纷倒地。在两面夹击之下,潼关守军终于崩溃,城门缓缓打开,李世民率军如潮水般涌入。

拿下潼关后,李世民不敢丝毫懈怠,立即率军继续向关中进发。大军日行百里,五日后,踏入了八百里秦川。广袤的平原上,麦苗青青,远处山峦起伏,景色如画。然而,连年的战乱让这片土地满目疮痍,村庄破败,百姓流离失所。李世民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结束这乱世,让百姓过上太平日子。

数日后,大军抵达八水长安。长安城外,渭水滔滔,波光粼粼。李世民下令大军在城外扎营,自己带着苏定方等将领来到渭水河畔观察地形。只见长安城墙高耸,城门紧闭,城楼上隋军戒备森严。苏定方皱眉道:“殿下,长安乃隋都,城防坚固,隋军必然重兵把守,强攻恐怕伤亡惨重。”李世民沉思片刻,说道:“先派人前去劝降,若隋军不降,再作打算。”

就在李世民与苏定方商议之时,探马来报,唐国公李渊与长子李建成、李元吉等人率中军也已到达长安城外。李世民听闻,立刻率领众将领前去迎接。李渊骑着一匹枣红马,身着蟒袍,威风凛凛。李建成和李元吉紧随其后,三人见到李世民,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李渊勒住缰绳,问道:“世民,潼关已克,如今长安在望,你有何打算?”李世民将劝降隋军的想法如实禀明。李渊点头道:“此计甚好。若能兵不血刃拿下长安,那是最好。”于是,李渊派使者前往长安城中劝降。然而,隋军拒不投降,决心死守长安。

李渊得知消息后,长叹一声:“既然隋军冥顽不灵,那就只能强攻了。”于是,李渊下令全军备战,准备攻城。苏定方主动请缨,愿率先锋军打头阵。李渊见苏定方一脸坚毅,心中赞赏,当即应允。

攻城之日,阳光明媚,长安城外却杀气腾腾。苏定方率领先锋军推着攻城器械,向长安城墙逼近。城上隋军万箭齐发,如雨点般射向唐军。苏定方挥舞长枪,拨打飞箭,率领士兵奋勇向前。唐军的投石车也开始发动,巨石如流星般飞向长安城,砸得城墙上砖石飞溅。

在激烈的攻城战中,唐军前赴后继,奋勇杀敌。经过数日苦战,终于攻破了长安城门。李渊率军浩浩荡荡地进入长安,宣告了李唐政权的崛起。长安城中,百姓们夹道欢迎,欢呼雀跃。李渊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这只是推翻隋朝的第一步,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在长安城的庆功宴上,李渊大摆宴席,犒劳三军。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苏定方等将领纷纷入座。酒过三巡,李渊站起身来,举起酒杯,说道:“今日能拿下长安,全赖诸位将士奋勇杀敌。从即日起,我李唐正式拉开逐鹿天下的序幕,望诸位同心协力,共创大业!”众人纷纷起身,举杯响应,誓言声在长安城上空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