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七月初二庙会(1 / 1)

青年见这媳妇如此的好心,实在不好意思,便拦住女子,将自己手里的马鞭交给了她。

“嫂子,看你每天挑水十分的辛苦,我将这个马鞭赠送与你,以后只要你将马鞭放在水缸里,轻轻地一拉,水缸就会满的。”

那媳妇你听马鞭还有这样的好处,便愉快地收下了。

第二天,家里的水用完以后,她将马鞭放到了水缸里,轻轻地往上一拉,你还别说那水缸里的水真还满了。

原来,那个青年是太白金星乔装的。

他也是听闻媳妇贤惠,专门过来试探她的,那个被他赠与媳妇的马鞭是一件神器。

自此,媳妇每天不用辛苦地挑水了,解脱了一项繁重的劳动。

看着媳妇每天不用出去挑水,水缸里的水就会满了上来,刻薄婆婆的心里也感觉十分的纳闷。

但是,很长时间以来,媳妇怕她使坏,瞒她瞒的也比较紧,她一直没有发现其中的秘密。

但是,什么事总怕人惦记,事情的秘密还是被婆婆发现了。

一天趁媳妇回娘家探亲,刻薄婆婆偷偷地跑到媳妇的屋里,在床下翻出了她的那条马鞭,跑到了厨房,放在水缸里不停地搅动起来。

一时间,平静的水缸就像大海发生了海啸一样,喷出了滔天巨浪,吞噬了婆婆,吞噬了房屋、吞噬了周围的村庄和农田,巨大的水流汩汩滔滔、肆无忌惮地肆孽开来。

在娘家的媳妇,看到了这个情景之后,知道自己那个不省心的婆婆又在搞事了。

她赶忙脚不点地地回到了自己的家里,飞身跳入水中,游到了水缸面前,纵深一起,坐在了水缸上面,化成了一座高山,将水缸里的滔滔之水压了下来,可惜她也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大家为了纪念她,将她化身的这座山命名为悬瓮山,尊称她为水母娘娘,立庙祭祀,并在她的诞生之日举办庙会拜祀纪念她。

这是关于晋祠庙会由来的民间传说。

当然还有官方的说法。

北宋太平兴国九年,建晋祠圣母殿,祀叔虞之母邑姜。

邑姜即周武王之妻,姜太公之女。

每年举办赛神会以示纪念。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赛神会逐渐形成祭祀仪典、演剧酬神和市场交易三位一体的模式。

赛神会从农历七月初一日开始,历时五天。

届时,晋祠水镜台演戏酬神,晋祠附近百姓齐到圣母殿跪拜叩头,上香祈福。

七月初二是祭祀圣母诞辰的正日。

“是日,县、乡、村社的官绅、社首及民众,均要斋戒、沐浴、躬至晋祠,致祭圣母之神。在圣母殿前的献殿,陈设香案祭品,由知县恭读祝文,行礼如仪。”

同时,全县范围内赛神会将有序地推向高潮。

从七月初四起,是圣母出行日,地方长者率领四街百姓举办迎送圣母出行仪式,四街组织社火表演。

在庙会期间,商贾云集,各种民间传统风味小吃、工艺、玩具、杂耍纷至沓来。

解放后,晋祠庙会原有的祀神仪式逐渐淡化,演戏从酬神转为娱民。

人们在活跃文化生活的同时更看重人际交流,庙会的重心渐渐落在了集市贸易上。

节日期间,这里还要搭起戏台,唱几台大戏,烘托热闹场面。

太原市的许多公司都要参加这种物资交易会。

附近一些县份,像交城、文水、汾阳、榆次、太谷、祁县、清徐、阳曲等十六个县区的商业、工业、物资、农机部门的九十多个单位,除国营商店和供销社设点搭起百十个彩棚外,还有六百多个简便的地摊,个体户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

从晋祠庙门一直排到晋祠公园的大门外,穿着用品种齐全。

由此,可见当时庙会的盛况。

农历七月初二的庙会,确实是当地盛会,被重视的程度甚至胜过春节。

纷纷扰扰一连就是几天,王鹏每天在商店里忙乎,有时也会到街上去转转。

此时的庙会,就是广大老百姓的嘉年华。

由于白天唱戏、晚上除了唱戏外,又放露天电影。

在文化活动还是比较贫乏的当时,将人们都吸引到了街上,呈现出万人空巷的景象。

况且,还有各供销社连成一片的售货大棚。

而且,这是一个物资匮乏的时代,一毛钱买一两瓜子,五分钱买根冰棍就可以快乐一天,如果再能开一颗西瓜,那就更美满了。

和王鹏想的一样,确实地说是和他上一世所见到的一样,商店里的物资,像快速流淌着河水一样,来了又流走,流走了又来了,形成了巨大的物流。

商店的每一个人都很累,每一个人都很兴奋。

在王鹏有效地策划下,大家都好不疲倦地快乐地干着自己的工作,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

“小鹏,我们成功了。”

姐姐看着川流不息来买货、进货的人流,兴奋极了,一见王鹏,就要将这句话说一遍。

“姐,哪跟哪呀,这仅仅是开始,以后我们肯定是要到省城发展的。

因此,你尽快要将三姐培养出来,然后,你就和姐夫到市里去。”

“到市里去干什么?”

“批发瓜子和冷饮呀,一个小小的镇子你就这么高兴了,你想想将来全省的人都吃你批发的冰棍你该怎样的高兴。”

“小鹏,你真的是这样想的?”

“当然了,我马上就要开始建炒货厂了。”

王鹏将捐助村里建学校和在学校旧址上建炒货厂的想法给姐姐说了一遍。

“小鹏,你哪来那么多的钱?”

“我给省出版社编了一套教学资料,人家给了一部分稿费。”

“小鹏,我给你说,有钱没钱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违法,你知道吧,否则,爹妈饶不了你。”

“姐,这个我知道,打死我也不会违法的。”

忙碌中,时间过得很快,当庙会落下帷幕以后,人们的生活很快又恢复了正常。

点检完庙会期间的收获,姐姐给每一个服务员,包括王鹏来帮忙的那些小伙伴,每人都发了一个十分可观的红包,大家皆大欢喜。

就在庙会收摊的第二天,老蒯叔就找上门来了。

“小鹏,公社和大队都同意你的学校改建方案了,你看什么时候开工?”

“那块地批给我家了没有?”

“批了。”

“那就好,叔,给凤莲的自行车我也给买到了,二六的凤凰车子,两百八,你看行不行?”

“行,当然行,我明天给你把钱送来。”

“不要了,明天我到大队上去,你把有贵叔也叫上,我给他说说,我的建设方案。”

“好,那咱们就这样定了,明天我们在大队部等你。”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