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一个集体,一个战斗集体。我在这里可以向大家郑重的承诺,我们不会放弃,也绝对不能放弃任何一个战友,一个兄弟。我们既然走到一起来了,我们就必须患难与共。”
话锋一转:“其实是带着伤员去寻找部队的做法当然也不可取,不说我们现在衣衫褴褛,精神高度紧张,缺少基本的物资供应。更关键的是,寻找大部队,要穿过敌人的层层封锁, 随时都会有战斗任务,随时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按我们现在的人员状况来看,我们不用干别的,但是照顾伤病员,我们整个部队都不一定真正忙的过来。对于这样的部队,要说还有战斗力的话,那简直就是空中楼阁,不切实际的幻想。”
我们原意是和每一个战友不离不弃,不想放弃任何一个战友,但是实际效果可能恰恰相反。不但不能救战友,还可能使他们遭受磨难,也给我们部队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养伤,养伤,所谓养伤,就是需要休息,需要静养。跟着我们部队要连日的奔波,别说是伤病员,就是正常的健康的人,一天下来,都会累的精疲力竭,更何况受伤的战友?”
很多人被梁继华说的有点迷糊了,你一方面说不能把这些伤病员甩掉,另一方面又认为这些伤病员跟随着部队,确确实实是影响伤病员的恢复,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岂不是自相矛盾?
吴长新说道:“梁长官,你说的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但是我们总得有个办法?”
既然有人开了头,大家也都提出了自己心中困惑。
梁继华摆手示意大家安静:“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部部队的去向问题。
这个问题是二选一,一我们去追赶大部队,二是留下来,在这片黑土地上根敌人血战到底。只有先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的事情都会迎刃而解。
先来分析一下去寻找部队的事情,现在追赶我们的大部队,是一点希望都没有。就是走要么带上这些伤病员,一起去寻找部队,要么下决心把他们扔到这里,让他们自生自灭。”
“假如不去寻找部队,那我们怎么办?我们就在这里打游击,那我们不成了无根的浮萍吗?要知道,我们在缺医少药。没给养没补充的情况下,离开了大部队,我们的日子会更加难过。”六连长罗大坤疑惑的问道。
“何止是难过,是困难重重,我们能够坚持几天都难说。”华为民也是一脸担忧。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是一个大家想都没敢想过的问题,现在被梁继华抛了出来,在大家心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离开大部队,我们以后怎么办?给养怎么办?最现实的问题是吃饭穿衣,这些问题又怎么解决?
就单凭我们这些人的实力,别说是发展,就是生存都是难事。特别在东北这片土地上,本来就是日本人和护国军的天下,再加上当地匪患猖獗,要想在这里生存是难上加难”华为民首先旗帜鲜明的反对。
罗大坤也附和说:“最好的办法是我们能够找到大部队。”
“现在我们的大部队说不定都自顾不暇,说不定也被日本人追着东奔西窜。不知道在何处是家。”吴长新嘀咕道。
“现在他们自己身上的一头虱子都挠不清,还有闲暇时间来照顾我们吗?”副营长邢伟共露出为难之色。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他们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可是没有办法。面对此情此景,大家都一时没有了主意。
刘景才眼巴巴的看着梁继华,他想知道梁继华究竟心里怎么想的。
梁继华并不想表态,他想看看大家到底有什么想法。
“梁长官,你是怎么想的?”
此时,李梦天在心理上还是行动上对梁继华都产生了很大的依赖性,他试探性的说到:“一连长说的也有道理。如果找到大部队,至少我们眼前的困难可以得到缓解。去寻找部队伤病员的事情上确确实实让人为难。不去找部队,我们怎么办?这些地方毕竟我们是人生地不熟。现在夏天还好过一点,如果一旦到了冬天,部队驻防的地方,食宿都是问题,都需要我们解决,哪一样问题解决的不到位,或者想不到位解决不掉?都会给部队造成很大的损失。我现在倒是很想知道梁长官你的想法。
我现在已经下定决心,要以你的意志为意志,在你的带领下把这支部队带出去,发展起来,成为战必胜,攻必克的铁军。”
“我们侦察连也是跟随梁长官一起来的,来的时候,参谋长就非常明确的告诉我们,我们的任务就是跟着梁长官,梁长官到什么地方,我们就到什么地方,梁长官的决策就是我们的决策。
说心里话,我是不愿意离开这这片黑土地。不仅仅是因为这片黑土地养育了我们,更主要的是,他是我们华夏的土地,我们就这样拱手相让,良心上也得不到安宁。”
刘景才的话大家认为倒是合情合理。毕竟刘景才是跟着,梁长官一起来的。可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营长李梦天的话。
想想,梁继华刚到部队的时候,抵触情绪最明显的当属于李梦天,仅仅几天的时间,李梦天的态度有了这么大的转变,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他的态度对大家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自己的老营长都能转变态度,自觉地服从于梁继华的指挥,那自己更没有什么可说的。
更何况在两天的战斗中,梁继华的指挥能力和对官兵的关心程度确确实实是可圈可点,令人钦佩。
现在场上的情况已经非常的明朗,梁继华也不再矫情,直接说出了自己的决定:“首先找一个可靠的地方安顿下来,给伤员养伤。一方面,也让部队得到休整。另一方面,壮大自己的队伍,同敌人展开斗争。”
话锋一转:“当然,如果有人想去找大部队,我们也是热烈欢送,在枪支弹药和装备上,我们保证给你优厚的待遇,穷家富路,这一路上不知道要遇到多少沟沟坎坎,要经历多少磨难?从内心的讲,我不希望任何一个人离开我们这个集体。希望同舟共济,共同面对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刘景才对梁继华的决定第一个表示赞成:“我们就是找到大部队,大部队的日子也不一定好过,他们的日子不好过,我们也强不到什么地方去,我赞成梁长官的意见。我们就在当地找一个地方,占山为王。
土匪在一个地方占山为王,拉上几十口子人就能吃香的喝辣的,难道我们就做不到吗?你看我们这些人的身手、装备和数量,都要远远大于一般的绺子。那些绺子能够生存下去?我们咋就不能?”
说起当土匪,三连长徐德发,四连长薛文立即提出了反对意见。
因为在大家的心目当中,当土匪就坏事做绝,丧尽天良。
要让自己沦为土匪,那是万万不干的。
遭到反驳的刘景才也有自己的理论:“土匪怎么的?土匪也分三六九等,也有好赖之分。文明的土匪大有人在。从历史上,不论是隋唐演义的七贤庄的庄主单雄信,还是水浒传的英雄们,哪个不是正派人物,大帅也是土匪出身,不照样能成为东北王吗?
不要以为土匪就是劫人越货,杀人绑票,我们就做杀鬼子、宰汉奸、打贪官污吏,平横行乡里恶霸的土匪。
我们可以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对什么样的抢,什么样的不抢。对什么样的人要心狠手辣,对什么的人心慈手软,把罪恶累累的行径,变成替天行道,伸张正义的义举。保护一方百姓安居乐业。”
你说的仅仅是个包装的问题,土匪就是土匪,你就是包装的再华丽,其内你的东西照样的是土匪,照样的是让人不齿。
刀枪舌剑,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梁继华知道,几个人就是这样,再争论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当前的任务是,抓紧形成一个决议,把事情定下来,分头行动。
“大家说的话我都明白,道理大家也都清楚,我们就在当地打游击,打游击和当土匪是俨然不同,泾渭分明。
不论怎么着,我们必须有一个有自己的地盘,有稳固的后方,也就是我们大家说的老巢。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旦出现问题才能应付自如。
比如现在我们假如有根据自己的根据地,我们的伤员就会得到很好的救治,我们的战友也不用风餐露宿,部队可以得到很好的休整。
至于说给养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看得出来,梁继华的指向也非常明确,那就是在当地打游击,仔细想一想,他所提出的一些方案和办法也不是不可行,没有自己的地盘,没有自己的老巢,就像现在这样,一场仗下来,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和战绩,但是矛盾和问题也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