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武邑风云起,乱世志不休(1 / 1)

书接前回,话说苏定方与妻子高慧英二人辞别秦二爷,回到河北武邑县。这一路,夫妻二人虽归心似箭,却也不忘留意沿途的局势变化。只见官道上难民渐多,衣衫褴褛,面有饥色,谈及各地,皆是乱象丛生。苏定方心中忧虑,高怀慧英亦紧蹙眉头,握紧了苏定方的手,似在给他力量。

回到武邑县,家中老仆早已迎出,众人相见,一番唏嘘感慨。小夫妻二人朝暮相拥,尽享这短暂的安宁时光。苏定方心中清楚,这般平静怕是难以长久。每日清晨,天还未亮,他便起身,与高慧英一同来到校场。千余人早已整齐列队,等待着将军的训示。

“弟兄们!”苏定方声音洪亮,传遍校场每个角落,“如今大隋天下刀兵四起,各地起义军纷纷攻城略地。咱们武邑虽小,却是咱们的家园,咱们的亲人和乡亲都在这里。练好本事,保境安民,是咱们的责任!”众人齐声应和,声震云霄。

高慧英手持三尖两刃刀,身姿矫健,为士兵们示范刀法。她的每一个动作都干净利落,力量与美感兼具,士兵们看得目不转睛,暗自佩服。苏定方则在一旁指导士兵们的阵法,他详细讲解着各种阵法的变化与运用,亲自下场演示,手把手纠正士兵们的错误。

操练之余,苏定方还常与高慧英探讨局势。他们在书房中铺开地图,上面插满了代表各方势力的小旗。“慧英,”苏定方指着地图说道,“瓦岗寨势力渐大,占据了不少州县。窦建德在河北一带也是风生水起,还有那杜伏威,在江淮地区虎视眈眈。大隋的江山,怕是要变天了。”

高慧英微微点头,美目盯着地图,思索片刻后说:“不管天下如何变,咱们守好武邑。只是如今兵源不足,粮草也有限,需早做打算。”苏定方轻抚胡须,沉思道:“我打算在武邑张贴告示,招募青壮。咱们给他们一口饭吃,教他们本事,他们便能保家卫国。至于粮草,我已派人去周边城镇采购,同时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多种粮食。”

日子一天天过去,武邑县在苏定方和高慧英的治理下,虽处乱世,却秩序井然。招募的青壮越来越多,校场也越发热闹。苏定方训练士兵的同时,还注重收集各方情报。他派了不少亲信扮作商人、流民,前往各地,打探消息。

一日,密探匆匆来报:“将军,听闻窦建德有意攻打武邑周边郡县,扩充势力。”苏定方闻言,脸色一沉:“来得好快!传令下去,加强武邑城防,多备滚木礌石。再派些人去周边郡县联络,若窦建德来袭,咱们也好有个照应。”高怀英也起身道:“我去准备些伤药,若真有战事,少不了救治伤员。”

武邑城中,气氛顿时紧张起来。百姓们虽有些惶恐,但见苏定方和高慧英有条不紊地部署,心中也安定了许多。士兵们日夜巡逻,城墙上站岗的士兵目光如炬,警惕地望着远方。

与此同时,苏定方还派人去联络附近的一些小股武装势力。他深知,在这乱世之中,团结力量方能生存。这些势力有的欣然应允,有的则犹豫不决。苏定方并不气馁,亲自前往拜访,以诚意和谋略说服他们。

在一次与小股武装首领的会面中,那首领面露难色道:“苏将军,我等势力弱小,怕加入后反倒拖累将军。”苏定方哈哈一笑:“兄弟此言差矣!众人拾柴火焰高。咱们联合起来,互相照应,岂不比各自为战强得多?日后若有好处,自然也不会少了兄弟们的。”那首领听了,心中一动,再加上苏定方详细讲述了合作的策略,最终点头答应。

随着各方势力的联络与整合,武邑县的防御力量逐渐增强。但苏定方知道,真正的考验还未到来。窦建德大军压境之时,才是武邑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他日夜苦练士兵,钻研兵法,期望能在乱世之中,为武邑杀出一条血路,护得一方百姓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