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可是忙了一会儿,等把学校的事情捋顺以后,也就到了开学的日子。
这天,王鹏一如既往地来到学校。
他见到了庞老师,将自己放在学校的教辅交给了她,并一本正经地感谢她对自己在小学期间辛勤的培养。
王鹏两世为人,早就是一个戏精,一阵的煽情,将庞老师的眼泪都煽出来了。
没过多久,王鹏便在赵校长和五年级乔老师的带领下,站在了毕业班的队里。
别看王鹏年龄小两岁,由于这段时间的持续不断的锻炼和练拳,身形一点儿都不比这些人差,甚至还冒高一点儿。
男生一队,女生一队,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镇上初中走去。
交接的过程很简单,两边的老师一碰头,然后便有歌班级的老师过来领人。
镇上的初中也不大,初一也就是两个班。
王鹏被分到了二班,班主任老师姓张,叫张翠莲。
张老师将王鹏他们领到自己的队伍旁边,便将大家一起带到了初一二班的教室门口,然后重新按男生一队,女生一队,个头大小,顺序列队。
列队完毕后,让大家男生一个、女生一个顺序走入教室,从前到后入座。
接着就是一个简单的班会,老师和同学们自我介绍,领新书发书。
就这样,王鹏度过了自己初中平淡的第一天,成为了一个正式的初中生。和前世一样,没有一点儿新奇的地方。
到镇上上学,王鹏一点儿都波澜不惊,他准备还是沿用小学的方法完成自己的学业。
从初一下学期跳班到初三下学期,然后直接参加中考。
王鹏知道要实现这个目标很不容易,学习上必须获得学校老师和同学的认可。
因此,他还是准备建立自己好孩子、好学生、好伙伴的人设。
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镇上的学生构成和村里的不一样,村里的学生都是知根知底的,世代相处的。
毫不夸张地说,就是你们家有多少余粮大家都知道,装不成逼。
镇上的学生就复杂了,有干疗的,文管所的,驻军单位的、公园管理处的、以及镇政府和住民的子弟,都有各自的路子,各有各的说法,甚至还来自天南海北,相对就复杂多了。
这些人,在来自农村的王鹏他们面前还是有点儿优越感的,认为他们是土老帽出生什么也不懂。
尤其是那些女同学,见了他们鼻孔都是朝天的。
王鹏当然不以为意,他每天在装着听课的同时,认真地编着自己教辅教材,同时也不忘给小龙他们每天早上补课。
对于这些城市户口的同学,几乎是不屑而顾。
王鹏他们班的数学老师是学校的教导主任,姓武,叫武法仁,也许是知道些什么,很关注王鹏。
看王鹏每次上课都低着头在那儿写写画画,也不知道他在做些什么,忍不住在课堂上提问过几次。
可是,每一次都问不住王鹏,也只能作罢。
但他知道王鹏不是专心在听课,而是在分心做一些其它的事情,只是找不出理由,只能听之任之。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之间就是期中考试了。
初中的考试,对王鹏来说就是三只手指捉田螺,十拿九稳,毫无悬念地王鹏以数学满分、英语满分、政治满分、语文九十五,班级第一、年级第一的成绩一考惊人。
对他关注的武老师更是给予了王鹏很高的评价。
“这孩子聪明,真聪明!,将来前途不可限量。”也许这是他对一个不专心听课学生竟然能考出这样的成绩的待客老师应有的惊讶吧。
但是,他却忽略了作为学校领导自己话语的影响。
有了教导主任的认可,王鹏好学生的人设直接就立了起来。
这时候,国家恢复高考的政策已经深入人心,增加了广大民众对自己、对孩子前途出路的期盼,同时也增加了大家对文化知识的重视程度。
希望学习好,羡慕学习好已成为学生、家长、社会的共识,形成了社会风气。
很明显的,自从成绩出来一壶,好多同学也从爱搭不理的变的向王鹏主动靠拢起来,冷脸的翻白眼的人也变的热情起来。
其实,到了初一以后。
有两个同学一直和王鹏走的比较近,一个姓张,叫张彬,一个姓高,叫高红,都是在班级里学习比较好的同学。
刚开始王鹏还觉得纳闷,直到一个月以后,才知道张彬就是张社长的儿子,高红的父亲则是公社教办的主任,让王鹏不由地大叹原来这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王鹏和村里的同班同学不是一个年龄段,从小也很少在一起玩,现在上了初中在一起了,也有几位同学在向他靠拢,每天相跟着上下学。
王鹏知道这几个家伙儿的目标很明确,也是想练拳了。
但是,王鹏组织起起自己的师兄弟来,是准备将来有大用呢,让他们作为子弟兵征战在今后商海。
加入组织,那是需要考验的,哪能轻易让他们入伙,况且他们年龄还比自己大,将来不听话怎么办?
因此,他一直在装糊涂,甚至连仙居寺都不带他们去,等考验一段时间以后再说吧。
不过,他这段时间的心思是全放在编教辅上了,他准备在国庆之前将样稿拿出来,争取在元旦开始发行。
明年的政策会更明朗,一旦做起贸易来,那需要的就是海量的资金,这是需要提前准备的。
在这期间,他除了每天坚持地上山去练拳和辅导小龙他们学习外,几乎没有对外联系,就是一门心思的编教辅。
也许是重生以后带来的福利吧。
王鹏觉得他现在,身体非常的好,精力也非常的充沛。
不仅不感觉到累,记忆力也非常的惊人,回忆起原来经见过的知识,十分的清晰。
因此,编书对他来说就是抄书,而且抄出来的书就像复印出来的一样,字迹工整清晰。
更是难得的是,小龙他们几个最近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幅提升。
这次期中考试,小龙甚至考了他们班的第二名,让他们的学习劲儿也足了不少。
转眼之间,一个多月过去了,王鹏终于完成了自己手里的三套教辅的编制。
小学同步辅导教材、初中同步辅导教材和两年高考全面模拟试卷,这样形成了由他自己编写的完整的一套系列辅导丛书。
国庆放假这天,他背着样稿来到了市里。
王鹏坐车到大南门,然后步行到了钟楼街。
打开大门进了院里以后,师父他们三个竟然不在,院子了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旧家具和摆设。
进到屋里以后,还看见家具上也摆了不少的瓷器等摆设。
“看来师父最近的收获不错呀?”
王鹏自顾自地看了起来。
还真有不少的好东西,在自己住的卧室里,竟然发现了一只成化鸡缸杯。
这种杯子,王鹏并没有见过,只是在书上见到过有关它的描述。
成化年鸡缸杯高约3.5厘米,口径约8厘米,底径约4厘米,造型小巧玲珑,杯口微侈,壁矮,整体轮廓柔和,直中微曲,曲中显直,造型端庄隽秀。
外壁绘有两组图案。
一组绘有一只公鸡昂首傲视,一只母鸡与一只小鸡在啄食蜈蚣。
另一组绘有一只公鸡引颈啼鸣,一只母鸡与三只小鸡啄食蜈蚣。
画面形象生动,情趣盎然。
此外,外壁还以牡丹湖石和兰草湖石将画面分成两组,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美感。
成化年鸡缸杯是明代成化时期的产物,成化皇帝朱见深为了博取宠妃万贵妃欢心,在景德镇御窑厂烧制了大量精美瓷器,鸡缸杯便是其中之一。
它不仅展示了明代成化时期高超的制瓷技艺,还蕴含丰富的吉祥寓意,是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品。
光这一件器物,就足以顶下自己给师父的十四几万块钱,看了是赚大发了。
看着这些东西,让王鹏对屋里的这些东西兴趣大增,不由地细细地打量起来。
其实,自买下这个院子,王鹏就没有好好地在这儿待一天,更谈不上细细地鉴别其中的物品了。
现在,正好师父不在,时间还早,正好可以好好地观摩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