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竟然被认为是炮灰!(1 / 1)

马国宝一心想打到熊,为二哥的婚事出点力,压根没注意到刘茂才说话间,眼睛明显瞟了王大庆一眼。

他语气急躁地追问:“只是什么?”

刘茂才眉头明显抽动了一下,觉得马国宝实在太迟钝,便假笑道:“这趟任务紧,队伍人数太多不好协调。最重要的是,彼此之间没合作过,不熟悉,整不好会出问题。”

刘茂才话里意思很明显,同意带马国宝是因为妻子的请求,无亲无故的王大庆是万万不能接受的,毕竟组团打猎最后得平分收获。

这一次马国宝总算听出话外之音。

但一想到昨天下午开始准备,到凌晨赶夜路而来,就这么放弃实在不甘心,便急道:“我庆哥去年进赶山队才两个月就成了民主屯的年度劳动标兵,还受到县里嘉奖。”

“别说民主屯,就是拿着赶山队队员的身份,在我们这边也上不了台面。”

“谁不知道朝阳公社在整个专区,打猎常年垫底。”

刘茂才左右那两位背枪的汉子,笑中带着轻蔑。

马国宝平日里把王大庆看得比亲爹还重,哪受得了别人这样讥讽?当即要发作。

王大庆往前一步,挡在他身前,朝刘茂才微微一笑:“我听说那位大人物给每个参与者发五斤粮票,有这事吧?”

对面两猎人眼里掠过一丝讥讽:就为了五斤粮票跑这么远,真没出息。

“有,这次不仅我们屯,隔壁公社也有不少人参与进来。人数大概有两百人,现在打谷场那边正召集队伍临时组队。”刘茂才说话语气里已有些不耐烦。

马国宝一听立马从王大庆背后冒头:“那正好,我和庆哥去打谷场找个熟路的本屯人组队。”

刘茂才心里简直要笑出声了。

懂打猎的人早就组好队了,哪里还轮得到你们来捡漏。

他觉得这两个就是来蹭那五斤粮票的炮灰,没必要浪费时间,随口敷衍了句,转头便招呼队友进屋准备装备。

矮牛大姐看了眼屋内,转身一脸抱歉:“没想到他已经组好队了,我带你们去打谷场看看还有没有我们屯的人没组队。”

“姐您不用担心,我庆哥可厉害了,老虎都让他带怕的。”马国宝反向安慰。

矮牛大姐坚持要带他们去。

马国宝只好无奈答应。

他们把牛车寄放好便离开了。

不多时,三人便来到打谷场。

铁钩屯条件比民主屯好很多,打谷场也更大。此时放眼望去,全是人头攒动。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是来打猎的,也有不少就是来凑热闹看热闹的。

大队办公室门前搭了个遮风挡雪的棚子。

棚子里摆着桌椅,大队书记带着屯里几个委员会成员正在登记。

“组好队的人都要登记,之后才能领粮票。”

有人一边吆喝一边宣传规则,“另外,必须有配枪才算数。否则算混子,公分要扣……”

马国宝难得认真听。

听着听着,他突然惊呼:“听这意思,不仅要进山,还得提供熊瞎子出没痕迹,才能拿到五斤粮票?”

“很正常,谁能扛得住这么多人全去领粮票?”矮牛大姐笑着说。

王大庆早就知道这些,自然沉默不语。

这时,矮牛大姐看到不远处有熟人,指着提醒道:“那人脾气不好,听茂才说总是一个人进山打猎。这回应该还没组队,你们去问问看。”

“我听说规则有变,现在外屯人也可以自己组队了。我和小马两人就够了。”王大庆说道。

“你们难道没听清?放弃认领五斤粮票,外屯人才能自行组队。”背后传来一个冷淡的声音。

王大庆三人回头看去。

此时,刘茂才左右两人脸色都不好看,说话的是左边的那个。

右边的盯着王大庆:“口气不小,可你们没猎犬,靠一杆枪连打野兔都悬,更别说山林王者。要我说还是听嫂子的,找个靠谱的队伍才行。”

两个猎人明显瞧不上王大庆。

毕竟朝阳公社打猎在专区一直垫底,更别提偏僻的民主屯。

在他们看来,这种人来了铁钩屯就该夹着尾巴做人,哪还有底气张扬?

马国宝气得要怼回去,被王大庆一个眼神制住。他依旧带着笑:“机会难得,出来长长见识。谢谢两位大哥提醒。”

那两人撇撇嘴,各自翻了个白眼。

刘茂才对矮牛大姐说道:“你先回家,我带他们去登记。”

矮牛大姐不懂打猎的规矩,见丈夫要帮忙自然乐意,临走前还交代王大庆二人千万别逞强,真遇到危险就往山外跑,走得一脸担忧。

等她走远了,刘茂才带着两人去登记。

登记结束后,马国宝才知道:原来铁钩屯人还有个额外福利,只要介绍外屯赶山队来参与,就能得10个公分奖励。

马国宝一听火冒三丈,但事已至此也发作不了,只能黑着脸目送刘茂才离开。

王大庆却毫无表情。

反正他们又不是本屯人,工分也没啥用。他目光落在墙上那份地图上。

那是铁钩公社山林区域图。

地图内容简陋,只能看个大概,上面标注了几个点,是赶山队平时巡逻和临时安全屋的位置。

每个安全屋都是一个标记,当前有人驻扎。如果有人确切提供棕熊出没线索,即便没有参与狩猎,也能拿到五十斤粮票。

“哥,咱们去哪儿?”马国宝问。

王大庆前世是通过陈倩的只言片语才知道今天这场打猎行动。

可那信息不知传了几手,早已失真,他现在也拿不准哪处能遇到棕熊。

“七号点,靠近大寨辖区。”他说道。

“我听爷爷提过,就在张家屯附近,路也不难走。咱们就选那吧?”马国宝建议。

王大庆点头:“成,就它了。”

今天参与打猎的三百多人,每个点都有人选。

王大庆说话时注意到一个人。

前世他在朝阳公社劳动浴室泡多了,认识了个搓澡工,正是眼前这人,张林海。

张林海还没当搓澡工呢,现在还是张家屯赶山队员。

王大庆没让马国宝去搭话,自己走过去:“哥也选七号点?”

张林海转头看了他一眼,顿了几秒,道:“得喊我叔。”

王大庆长得年轻,看着不到二十,而张林海已三十出头,自然自认是长辈。

王大庆也很配合地改了称呼。

“你是哪个村的?”张林海问。

“隔壁公社民主屯。”王大庆如实回答。

“我是张家屯的,七号区域就是我日常巡逻的点。”张林海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