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们有礼物
如果说三四年前李龙的目标还只是想着把日子过好,别再像上一世一样,混到最后一事无成。
那么现在的他就想奔着更好的生活而去。就算李龙再谦虚,他也清楚,现在的自己几乎算是四小队的标杆人物。别说全村就是全乡的首富也不为过。
他现在是许多人的榜样,不少人正在摹仿他的发家轨迹。就现在一些没捞着去编抬把子的人,会去小海子打鱼到石城卖,甚至于会大着胆子跑到山里去挖贝母。
就目前这个时候,光靠种田想要致富是很难的,副业才是最大的现金来源。
大部分模仿着李龙轨迹的人,可能卖鱼挣几个零花钱,可能进山挣点辛苦钱,也有的会被林业队抓住,两手空空。
但总有那么几个幸运儿,通过努力赚到了自己想像不到的大钱。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不能光低头在地里刨食,想要赚钱,想要日子过得好,还得找其他路子。
在地里干的话,光种粮食是不行的,得种经济作物,这个李家已经趟出路子来了;不想地里干活的话,就得找对路子,这个李龙也给了榜样。
李龙自己也清楚,未来四十年里,在四小队想要种地发家,只有在那是黄金十年。
那十年里抓到机会,手能把握着大把的土地,再怎么着都能富起来。
就跟后世网上经常有人说的那样,踩到了风口上,就是猪也能飞起来。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积累前期资本,到风口到来的时候,至少有足够的现金能够去购买那些机械,承包那些土地。
上一世土地的黄金时代到来的时候,不是没有人能看到这一点。那时候队里的盐碱地被分割成条块,几十亩上百亩的被承包出去。
有人早早的就盯上了土地,但苦于付不出足够的租金。
毕竟能够从银行里拆借出大量资金的,只是少数。
许多人眼睁睁发财的机会从眼前溜走,却无能为力。
李龙不想这样——那时候刚过二轮土地承包时间不远,盐碱地能种棉花,一块的承包时间基本上都是十五到二十年甚至更远,承包费也在十几万到几十万。
普通农村家庭大都拿不出来。
所以就算这一次贝母赚了不少钱,李龙觉得还需要更多。现在贝母的这个机会他把握住了,至少目前在这个赛道上还没有人能比得过他。他也希望在后面,能把握住更多的机会。
第二天清早吃过饭,杨大姐接手了明明昊昊之后,李龙把吉普车简单的收拾了一下。车里的杂物比较多,今天要接五个大学生,后备箱就得放空,不然的话没办法坐。
把吉普车收拾好之后,李龙把那只五六半自动步枪也放到了家里。今天只是在队里和县上活动,不适合带这个。
然后他就开着吉普车去到了四小队。
老马号外面,杨老六扬着鞭子把那些牛羊从圈里赶出来,准备去南面的大渠两边放羊。这时候大渠放过两遍水了,渠两边的杂草长的比较好,适合牛羊吃着。
他看到李龙的吉普车过来,举着鞭子冲李龙挥了挥手,李龙按了一下喇叭和他示意了一下,然后就把吉普车开进了院子。
这边的人也才吃完早饭,大学生们帮着老罗叔他们把饭桌厨房收拾干净,说说笑笑的挺热闹。
昨天罗教授已经给他们说了,今天可以去县里逛一逛,几个大学生都很兴奋。
来这个小村子已经快半个月了,天天就是挖土做实验,吃的虽然很好,住的也很不错,但时间稍微长,肯定还是有些不习惯的。
有了许成军和老罗叔他们的警告,村里对大学生感兴趣的人,最多也只是在外面围观一下,不敢再靠近了。
这些学生们娱乐活动不多,晚上也就是打打牌,看看书。
现在能往县城里去一趟,他们还是挺高兴的。
李龙看出来这几个学生都换了新衣服,显然已经准备好了。
下车后李龙去和罗教授说了一声,然后又去问老罗叔他们需要些什么。
普通的生活物资,村里的门市部里能买到。
老罗说就让李龙带几包鸡蛋糕回来,还有一副象棋。
他们原来下的象棋,棋盒子早都已经烂掉了,最近又少了两个棋子——本身就是木头棋子,几个老人家下棋的时候动静比较大,把那旗子往棋盘上拍的时候就给拍坏两个,一个马一个车。
“行,我给你们带回来两盒。”李龙笑着说。
“要那么多那东西干啥?又不能吃。”老罗叔摆摆手说,“一副就够了。”
五个大学生早就把位置分配好了,何丽娟坐在副驾驶上,朱悦婵,郑治国,李清源坐在后排,作为组长的胡东风,坐在后备箱里。
这时候既然当领导,就得有领导的榜样作用,小组长也是领导。
学生们都上了车,李龙和罗教授打了个招呼,便开车离开了。
“罗教授,其实你也应该出去转转的。”老罗叔和罗教授一起在老马号的门口,目送着他们离开,老罗叔说了一句话。
“没啥好转的,有这时间不如直接再弄点材料和这个土壤拌一拌,我感觉我快研究出来成果了。”罗教授笑着说。
“嘿,还是你们厉害。说实话,我看到你们给那一片甜菜苗施的一些肥,能感觉到那苗跟其他地方长的就不一样了。”老罗叔感叹着说,“这个盐碱地啊,要是能改造过来,咱们四小队以后能多出来多少土地啊。”
“我们尽量努力吧。”罗教授也不敢打保票,土地的盐碱化在全国都存在,这个课题很大,困难也很多,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刚上车的时候,几个学生都不怎么说话——他们和李龙打交道比较少,不知道该说些啥。
吉普车行驶在去往县城的路上,窗户都被摇了下来,大学生们望着外面快速后退的风景,心情都特别好。何丽娟甚至在副驾驶位唱起了歌,很快其他人就应和起来,一曲歌唱完,车里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
因为后备箱还坐着一个人,所以李龙开的尽量平稳,速度没那么快。等到达乡里,上了柏油路之后,速度就提了起来。
“李龙同志,从四小队到县里一共多远?”何丽娟在旁边好奇的问。
“十公里左右,”李龙说,“到乡政府这一片刚好是一半。”
路上车很少,偶尔能碰到个骑自行车或者步行的人。
到了县城的时候,李龙放慢了速度,他们说道:
“你们打算逛哪儿?”
“我们对这边也不太了解,李龙同志,你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后面的郑志国说。
“这是一个小县城,你们要是买东西的话,一个是去百货大楼,一个是去自由市场。如果想要看一看文化古迹的话,南面有一座大佛寺,东边有一个陕西会馆。”
“那咱们先去百货大楼吧?”何丽娟在边上说,她需要买好多小东西,零零碎碎的感觉缺了好多。
“行。”其他人没意见,李龙便把吉普车直接开往百货大楼。
因为是在工作日,百货大楼里人并不多,几个大学生下车后立刻奔往自己的目的地,不同的柜台。
李龙泽直接去往文化用品柜台,买了两盒象棋,四副扑克。 这个是消耗品,多买点,没毛病。
然后又去柜台那里买了鸡蛋糕,每个老人一包,给罗教授一包。
买完之后他就回到了车上,坐在车里等着其他人。
何丽娟和朱悦婵一起商量着应该买哪样东西。女学生买东西,哪怕是一毛两毛钱的卡子,也会去比较一下是黑的好还是灰的好。
男生买东西程序就比较简单,掏出钱直接去目的地,挑了东西付钱走人。目光都不带斜视的,非常理性。
十分钟之后,三个男大学生就从百货大楼里出来了。又过了二十分钟,两个女生才边说话边走出来,手里拿着发箍,还有擦脸的油,嘴里讨论着这些东西的优劣。
这里的东西,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明显比乌城要少,但并没有减轻两个女生购物的欲望。他们手里林林总总提的东西不少,李龙扫了一眼,发现除了化妆品发饰还有零食。
上车之后,李龙开往市场。
相比较百货大楼,市场这里明显要热闹的多。今年市场的管理方也进行了灵活的调整,学着石城那边的老街,商铺可以做生意,商铺前面的路上也可以摆摊。
这一调整之后,人流量明显大了许多,虽然这个商铺里那些租了铺子或者买了铺子做生意的人有怨言,但也没有办法。
李龙其实觉得这也是个双赢的事情。散摊多了,招揽的人就多,人流量大了,交易量才会增加。
吉普车停在外面的停车场,五个大学生立刻到里面去转,他们并没有分开,有点同进退的意思。李龙想着应该是觉得这样比较安全吧?
李龙慢慢的走进去,一眼先扫过那个收购站,想看看这边的情况。
收购站门口是有两三个人在排队,手里提着袋子筐子准备卖东西,里面有个人正在和收货的人讨价还价。
听了两句都能听出来,主要价格和品质问题。里面那个收货的人显然在这方面欠缺一些经验,没办法服众。
李龙只是听了几句之后便慢慢的往里走去。
这个收购站的生意一直不怎么样,也不知道为什么收货的人就是不改——只要稍微提一提价,来的人肯定会多一些。
市场里的商铺有八成都在营业,只是大部分铺子的主人还相对比较保守,坐等客来。少数几个会热情的在门口招呼人,表面上看区别不是很大。
杨大姐的那个铺子还在关着,有人在门上写了几句话,李龙走过去凑近看了看,上面写的是问这个铺子租不租?
好几个人在问,有人还留下了联系方式。
李龙笑了。这个铺子的位置很好,想租铺子的人肯定挺多。这几个人还比较直接呀。
他又往前转了转,发现市场里面已经有卖饭的了。不过整个市场里,开店卖吃的也就一家,生意不是很好。
现在国营食堂已经不再收粮票了,东西也算物美价廉,除非价格有相当的优势,或者非常有特色,否则私人开食堂的优势并不会大。
反倒是推着车卖小吃的生意不错,李龙看到几个大学生买了推车上的糖糕,一人拿着一个,边吃边逛。
市场不算大,走到头之后,出大门就是马路,马路那边是文化宫,李龙隐约还记得曾经在这里通过一个小伙子买过各种票。
也不知道那个小伙子现在怎么样了。
几个大学生出了市场过了马路到文化宫那里去,李龙想着他们是不是会去看电影?
他就跟了过去。
几个大学生上了台阶,看着黑板上写着的电影消息——这时候还没什么海报——至少这里没有。等过两年,电影的海报有没有不知道,录像的海报倒是有了。
就在李龙以为他们要看的时候,这几个大学生又转回来下了台阶,看到李龙后,胡北风笑着说:
“李龙同志,走吧,咱们换个地方去看看。”
“你们不看电影?”李龙有些疑惑。
“不看,这些片子乌城早就放过了。”何丽娟解释着,“我们大都看过,所以不看了。”
李龙恍然大悟。也对,这时候可不是全国同步上映的,也可能同步,但一年拍出来能公映的片子就那么多,现在队里放露天电影,有时候还有六七十年代的战争片呢。
正常,这时候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的缺,不然《少林寺》也不会一下子卖那么多票,也不会想着引进那么多的国外影视节目了。
五个人又从市场里穿出去,李龙发现他们逛出来的时候,每个人手里多了一顶帽子。
那帽子有点老气,不像是他们这些学生戴了。
接下来学生们又去陕西会馆那里看了看,没去大佛寺就准备回了。
李龙原本是想请他们在县里吃中午饭,被学生们拒绝了——他们的说法是,老马号的伙食感觉更好一些,他们吃惯了。
好吧,这一点李龙倒是没想到。
开着吉普车,把学生们送到老马号,这里饭已经快做熟了。
下车后,学生们提着自己的东西,果然如李龙所想,那些帽子是学生们送给老罗叔他们的。
“唉唉唉,给我们买这个干啥?乱花钱,你们还是学生呢……”老罗叔他们既开心又埋怨,“钱留着给你们买吃的补补身体……”
“我们都是大人了。”胡东风笑着说,“天天让你们照顾着,我们也不好意思,这是我们几个学生一起送给你们的礼物,谢谢你们哩。”
“好好好,那我们收了……这帽子……真好。”
老罗叔他们就把帽子给戴上了。
还挺合适的。
“没有我的吗?”罗教授佯装不满,“不会把我忘记了吧?”
“哪能忘记您呢?”李清源笑着说,“看看这个。”
他拿出来的是一个精致的笔记本:
“教授,看您的那个本子都记满了,我们就想着该用个新的了。您看看这个硬皮本怎么样?”
“好好好,来的是真及时。”罗教授笑了,“你们观察的还挺仔细的嘛。”
“李龙同志,这是送给的。”这边何丽娟拿着一个小相框送给李龙:
“听老罗说你和嫂子还生了对双胞胎,不知道送什么好些,就这个相框吧,把全家福摆进来,一定很好看。”
李龙也没想到会有自己的礼物,真就是意外之喜。
不错,他挺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