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病房里仔细检查伤员的柳小敏,听闻司令出事后,心中猛地一紧,连手中的医疗器械都来不及放下,便立刻朝着司令部大院飞奔而去。
当她心急火燎地赶到房间时,只见司令静静地躺在床上,曾经那如鹰隼般锐利的眼睛,此刻却无神地望着天花板,眼神中满是空洞与迷茫。
柳小敏见状,赶忙快步上前,熟练地为赵伟学检查身体。
她神情专注,仔细地听着赵伟学的心跳,查看他的脉象,又进行了一系列常规检查。
然而,最终的检查结果却让她有些困惑,从身体机能上看,司令好像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病症。
大丫在一旁急得眼泪都快出来了,焦急万分地说道:“小敏姐,你可再仔细看看呀!
司令现在这个样子,怎么能说没病呢?一点精气神都没有,和平时完全不一样啊!”
谢婉婷也紧紧皱起眉头,眼中满是担忧。
正在村子里为村民看病的老郎中听闻消息后,也放下手中的活儿,匆匆赶来。
他一进屋,看到赵伟学萎靡不振的样子,不禁暗暗叹了口气。
在他的印象中,赵司令永远是那个充满青春活力,浑身散发着坚定与果敢气质的人,可眼前的赵伟学,与他记忆中的形象判若两人。
老郎中缓缓走到床边,再次为赵伟学把了把脉,随后无奈地摇摇头,说道:“司令这是急火攻心,加上身心极度疲惫。
想必是听到了什么对他打击极大的事情,这病啊,很难从药物上根治。
药物只能起到些许辅助作用,关键还得看司令他本人能否振作起来,否则吃再多的药都无济于事。”
谢婉婷、大丫和柳小敏听了老郎中的话,心中都沉甸甸的。
她们深知,赵伟学向来坚强,能让他如此深受打击的事情必定非同小可。
可如今该如何是好,怎样才能让赵伟学重新振作起来?
基地正处于关键时期,无论是火药的研制,还是两个基地的重建工作,都离不开赵伟学的领导。
而此刻,他却被这沉重的打击击倒,整个基地仿佛也陷入了一片阴霾之中。
谢婉婷心急如焚,她再次恳请医务室的众人想尽一切办法,又转头看向老郎中,眼中满是哀求:“老郎中,您再想想办法吧,司令不能倒下啊!”
老郎中无奈地又摇了摇头,语气沉重地说道:“参谋长,不是老朽不愿医治,实在是这病关键在‘心’。
倘若司令自己不想振作起来,即便用再多的药物,也是徒劳无功啊。”
谢婉婷听了,忍不住长叹一声。
她心里清楚,“旭日号”货船的沉没,极有可能意味着宫本樱子和她腹中的胎儿已一并消逝。
赵伟学深爱的女人,还有他们尚未出世的第一个孩子,就这样毫无预兆地没了。
想到这里,谢婉婷既为赵伟学感到深深的伤心,也不禁为自己难过起来。
自从在监狱里被日军残酷折磨,失去了做母亲的资格后,她曾有过一段极度消沉的时光。
那时的她,是多么渴望能为赵伟学生下一个孩子,让他们的爱情有一个美好的结晶。
然而,从被日本人抓进监狱的那一刻起,所有美好的憧憬都瞬间化为泡影。
好在赵伟学一直贴心地安慰她,告诉她只要两人真心相爱,即便没有孩子也无关紧要。
可此刻,看着躺在床上一蹶不振的赵伟学,谢婉婷只觉得身心俱疲。
基地里大小事务千头万绪,都等着她去处理,而她又实在放心不下赵伟学,想要抽出时间来悉心照料他。
直到今天,她才深切地体会到,自己的生活早已离不开这个男人,没有他在身边统筹全局,一切都变得如此艰难和疲惫。
而每天,到司令部打听赵伟学消息的人络绎不绝。
战士们、村民们,大家都满心期盼着司令能早日好起来。
自从司令生病不起,整个基地仿佛被抽走了灵魂一般,往日的欢快与轻松氛围荡然无存。
每个人的心头都像是压着一块沉甸甸的巨石,让人喘不过气来。
村里的老人们自发地聚在一起,为司令祈祷,希望他能尽快战胜内心的伤痛,重新振作起来,带领大家继续抗日,守护这片他们深爱的土地。
在这压抑的氛围中,整个基地的运转仿佛陷入了泥沼,许多工作的进度都无可避免地慢慢拖延下来。
首先受到影响的便是正在建设的制服厂。
原本工地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战士们和村民们齐心协力,干劲十足地搬运建筑材料、搭建厂房框架。
然而,赵伟学病倒的消息传来后,大家的情绪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负责指挥的干部们没了主心骨,工作安排变得混乱无序。
材料的调配出现失误,一些关键的工具也找不到合适的存放位置,导致施工时常中断。
原本预计很快就能封顶的厂房,如今还停留在半拉子工程状态,工人们望着未完工的建筑,满心无奈与焦虑。
水泥厂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
水泥厂的建设对于基地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关乎着防御工事的修筑以及后续基础设施的完善。
但此刻,由于缺乏赵伟学的统筹规划,技术指导人员之间意见不一,施工方案一变再变。
采购的设备因为资金和运输协调问题,迟迟不能到位。
窑炉的搭建进度缓慢,工人们在迷茫中工作,效率大幅下降。
原本应该熊熊燃烧的窑火,现在只剩下几缕微弱的青烟,仿佛也在为基地的困境而叹息。
烧窑厂的状况同样令人担忧。
烧窑厂承担着为基地烧制各种生活和防御用品的重要任务。
可自从司令病倒,烧窑厂的原料供应出现了问题。
负责采购原料的人员因为心事重重,工作疏忽,导致原料的质量参差不齐。
窑工们也因为心情低落,操作时频繁出错,烧制出来的成品次品率大幅上升。
窑厂内堆积着大量不合格的产品,而合格的产出却远远无法满足基地的需求。
整个烧窑厂弥漫着一股压抑和沮丧的气息,往日窑厂师傅们响亮的号子声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些重要建设项目的拖延,不仅影响了基地当下的发展,更让战士们和村民们对未来感到迷茫。
大家都明白,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每一项建设工作都与抗日大业息息相关,耽误不得。
可如今赵伟学重病不起,整个基地失去了核心凝聚力,仿佛一艘在茫茫大海中失去航向的船只。
所有人都在期盼着赵伟学能早日苏醒,重新带领大家走出困境,驶向胜利的彼岸。
而谢婉婷深知,既然赵伟学一时半会儿难以恢复,那么自己就必须振作起来,倘若自己也一蹶不振,整个基地的工作必将陷入瘫痪。
念及此,她深吸一口气,强打起精神,对参谋唐玉萍和叶音吩咐道:“立即通知连级以上军官,还有柳区长、鲁副区长他们,速到司令部开会。
另外,去打探一下,到山外为部队开拓空间的一营和四营回来了没有?”
唐玉萍迅速立正,干脆利落地回答道:“报告参谋长,一营长唐三正带领三个连在太和镇一带打击日军,四营的马彪带着两个连在跳庄一带活动,目前他们还没有传回消息。”
“好,你去通知各级军官吧。”
谢婉婷神色凝重地说道。
不多时,众人陆陆续续来到司令部会议室。
谢婉婷目光扫过各级军官,只见每个人脸上都笼罩着一层压抑的神色。
她清了清嗓子,严肃地对大家说道:“各位,据我所知,现在整个基地的工作运转都迟缓下来,这绝对不行!
如今司令虽然病倒了,但我们绝不能因此懈怠,各项工作都必须抓紧推进。
不管司令是否在我们身边,我们都要一如既往地把手上的工作做好,这不仅是对司令负责,更是对抗日大业负责!”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众人都默默点头,眼神中逐渐燃起坚定的光芒。
谢婉婷接着说道:“制服厂、水泥厂、烧窑厂等建设项目,不能因为目前的困境就停滞不前。
我们要重新梳理工作流程,明确责任分工,加快建设进度。
尤其是制服厂,战士们急需新的军装,这关系到部队的士气和形象;水泥厂对于防御工事的修筑至关重要,必须尽快投产;烧窑厂要保证产品质量,满足基地日常和防御的需求。”
这时,一位连长站起来,忧心忡忡地说:“参谋长,如今大家因为司令的病情,士气有些低落,工作推进起来确实困难重重啊。”
谢婉婷目光坚定地看着他,说道:“我理解大家的心情,但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要振作。
司令为了我们这个基地,为了抗日事业,付出了太多。
现在他倒下了,我们更应该用实际行动让他看到,他的心血不会白费,我们有能力把基地建设好,把抗日斗争进行到底!
大家要多给战士们做思想工作,鼓舞士气,让大家明白我们所肩负的使命。”
另一位营长也起身说道:“参谋长说得对,我们不能自乱阵脚。
可目前一营和四营在外作战,我们的兵力有些紧张,各项建设工作的人手调配也成问题。”
谢婉婷思索片刻,说道:“这样,除了留下必要的警戒力量,其他能抽调的人员都合理分配到各个建设项目中。
同时,我们要发动村民参与进来,军民一心,共度难关。
另外,密切关注一营和四营的动向,一旦他们有消息传回,立刻向我汇报。”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会议室里的气氛逐渐变得热烈起来,压抑的氛围也被一扫而空。
大家开始积极讨论各项工作的具体推进方案,每个人都重新找回了斗志。
然而,谢婉婷心里清楚,尽管会议初步统一了大家的思想,但要真正让基地的工作重回正轨,面临的困难依然不少。
一营和四营在外作战情况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