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小农经济破碎,杨么醒悟南宋发兵(1 / 1)

“我们过去吧!”

杨么听了良久,已经大概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了。

一群铠甲鲜明的护卫,保护着杨么等人突兀挤入,这让一众百姓吓了一跳。

群情激愤的他们,顿时哑火了,敬畏与好奇爬满他们的脸。

“去将那社长给我叫出来!”

杨么见百姓都安静下来了,便让夏诚去将社长也叫出来!

“各位乡亲们,这样吵吵闹闹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你们中谁是领头的,出来吧。我们一起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杨么语气和煦,脸带亲切的笑容。

但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而畏惧的退了一步。

“这农社就是我建的,如今你们跟农社有冲突,我是来解决问题的。”

听见他是农社的创建者,百姓们眼中慌乱更甚了。

但百姓并没有就此离开,显然他们面对的困局很大。

见此,杨么感觉很无奈。

这个时代,民不与官斗深入骨髓。

他们农社,虽然不是他们印象中的官府。

但是百姓显然是知道,就是他们打跑了官府的。

如今这个地方,显然是农社的人说了算的。

他这个突然冒出来的社长上级。

只怕此刻他们更加怀疑,他杨么是不是来给农社撑腰的?

“大家放心,我来这里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不会来兴师问罪的。”

杨么再次强调自己的意图,还是无人应答。

就在此时,夏诚终于将社长带了过来。

“你了解情况吧,你来说说这什么个情况?”

杨么见社长来了,转变突破口。

社长是一个脸型方正,一脸黝黑的青年。

其露在外面的皮肤十分粗糙,显然是长期劳作所致。

这是一个实干家!

虽然不知道夏诚所说真假,但是必然是一个踏实肯干的人。

也是,杨么语气也没有很严厉。

“农社建了半年多了,依靠首领制定的策略,在三个月里,我们就做到了自给自足。”

能在三个月就能做到自给自足,那必然下了苦功的。

对此,杨么很是认可他这方面的工作。

“四月后,我们就大量出售家禽。”

四个月家禽出栏,就是使用了火炕孵化法,以及加上蚯蚓田缩短了养殖周期。

那也定是费尽心思的成果,杨么脸色缓和了。

“由于我们农产品供应稳定,质量优越,就将宁乡的商贩的订单全部吃了。”

“这些百姓的鸡鸭,就遭到商贩绝收了。”

“他们家禽的生计就断了,心生怨恨,这才联合起来到农社闹事。”

社长额头上,冒出了许多的毛毛汗。

来到杨么身旁,他清晰感受到了杨么对于他工作的不满。

说完后,便将眼睛转过来望向夏诚。

夏诚则对他点了点头,示意他稍安毋躁。

“乡亲们,社长的话,你们也听见了。”

杨么认真听完社长的解释,便转向百姓,语气诚恳:“乡亲们,可有什么要补充的没?”

这事上,社长虽然没有做出什么,但是现在可是关键时期。

这件事,不是简单的对错能够解释的。

一个农社的社长,地方上的一把手。

没有在地方上做好团结百姓,反而闹出这么大的乱子。

这严重影响了义军的政策以及义军的壮大,他在杨么心中已经严重失分了。

就在这时,跟随着社长一起出来的社员,见杨么态度冷淡,顿时不干了。

跟着社长干了半年多,是他最美好的时光。

这段时间,他们不但体会到了顿顿有肉吃,是什么感觉;还人生第一次破天荒拿到了俸禄。

“大人,你不能这样对待社长。”

“没错,这伙人就是无理来找茬的。”

“买卖本来就是双方的事,他们卖不出去东西不找那些商贩,反而来找我们。天下没有这样的道理。”

社员们义愤填膺,纷纷为社长鸣不平。

要不是社长拦着,他们早就想跟这群不讲理的干一架了。

在一众社员激愤言辞中,杨么见一众百姓,头低得更低了。

便将头转过来,一脸严肃地望着一众社员。

感受到杨么那慑人的威严,纷纷自觉地闭上了嘴。

“乡亲们,如今不把问题解决,那你们准备如何解决面临的生计问题?”

见一众社员终于安静下来了,杨么转过头来,继续劝说道。

而见到杨么弹压一众社员的社长,眼中闪过一丝失落。

他感觉自己这个社长位置,可能不保了。

一时间,委屈的感觉袭来,让眼睛有些涩涩的。

好不甘心啊!

自己这是要被牺牲掉了吗?

“大人,你真能把我们的家禽买了吗?”

想到生计问题,顿时让畏惧的百姓,激起了一丝反抗的意识。

其中一人大着胆子试探性问道,眼中闪烁着期盼与不安。

“这是商业买卖,这不是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杨么摇了摇头,要是这样解决问题,农社绝对会成为百姓薅羊毛的地方。

而周围的百姓,虽然早就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但眼中流露出的失望怎么也止不住。

甚至,几个有脾气的,脸色都渐渐变红。觉得杨么就是在逗他们玩。

“我有一个疑问,你们为什么没有加入农社?”

在龙阳时,整个乡的人在他的号召下,都加入了农社。

根本就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他有些疑惑他们为什么没有加入?

“这……”

听了杨么的问题,众人面面相觑,又一次陷入了良久的沉默。

“社长,你来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见到百姓再次沉默,杨么心中叹气,转而再次望向社长。

“首领,我已经宣传过了,这是他们自己不愿意加入农社的。”

望着杨么锐利的眼神,社长感觉自己实在是太冤了。

“不愿意加入?”

杨么眉头紧锁,语气中带着不解。

“大人,社长确实已经宣传过了。”

此时,一个年纪稍大长者,似乎看出了些什么。

“这真的不能怪社长,当时社长宣传时,已经把好处都说得清清楚楚的。”

“当时,要不是老朽实在没有了出路,也不敢贸然加入农社的。”

老者叹了口气,继续道。

“大人,你们是好人。”

“但是大家被那群天杀的官吏欺压怕了,生怕再次被利用。”

“毕竟,一上来就告诉我们三餐吃饱,有肉有蛋,还有俸禄拿。”

“这实在太像招摇撞骗的骗子了。”

听见此话,杨么心中一震,这才明白了自己的失误。

这些外派的社长,可没有自己在龙阳的影响力。

他们得一点点地建立起信任,逐步消除百姓的疑虑。

同时,社长此时也明白自己的失误了。

“知道怎么做了吧?”

看见社长没有了开始的怨气,反而带上了一丝愧疚。

杨么更加缓和了语气,目光中带上了一丝欣赏。

“是的,这是我工作上的失误。我马上就改!”

这时,社长对着杨么恭敬一礼,便向百姓走去。

开始耐心解释起农社的政策,同时让一众社员现身说法,展示农社的实际成果。

百姓们渐渐放下戒心,开始认真聆听。

讨论一时间,开始剧烈起来。

“·······”

“臭老三,你他么给我闭上你的臭嘴。”

“无利不起早?你一个家徒四壁的混子,有什么能被我们社长惦记的?”

“·······”

在一片吵闹声中,不少百姓被说服,当场决定加入农社。

虽然更多的人没有加入,但是对农社那隐隐的抵触与敌意,也再减少了。

“夏诚,今天的事搞个总结报告,下放到各个农社,让他们注意这么一个事。”

见到情况一切都向好的方面发展,杨么便对夏诚吩咐道。

“是,首领!”

夏诚点头应允,心中明白此事的重要性。

就在杨么准备向下一个农社而去时,一个信使骑马极速而来。

“首领,有紧急密报!”

接过来一看,两封密报。

随手杨么就打开了一封,上面就写着:

宋将刘光世带五万精兵,沿长江顺流而上,也到达鄂州。

赶忙打开另一封,字迹就显得急促了:

金宋已经达成协议,岳飞即将南下。

杨么脸色骤变。

这是宋朝二十万精兵,尽数出动的节奏啊。

上次总兵力才十万,要不是天幕提醒以及岳飞造成了强大的民怨。

他可就直接栽了。

这次二十万战兵,加上地方的寨子,起码五十万的兵力。

2:50的比率,这仗怎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