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首位汉奸说宣传战,稽粥自信匈奴无敌(1 / 1)

匈奴王庭

“还请单于为属下报仇,不然我河套部就要亡在汉人手中了!”

河套首领阿史那刺看着被汉人摧残的部落,也只有干着急的份。

为什么?

忍不住干了一架,19岁的小将霍去病,差点就要了他自己的老命。

如今,只能灰溜溜的跑了求救。

“什么?汉人打过来了?”

老上单于脑中顿时浮现几年前,匈奴人在长城下,被雷霆轰杀的惨烈景象。

脸色铁青,紧握双拳,每每想起心中都涌现一股前所未有的恐惧感。

匈奴勇士一个个的在轰鸣中被掀翻、被粉碎。

那地狱般的景象,让他们做了好几年的噩梦。

后面更是诡异。

天幕!

这么一个如同天神手笔的东西,突然出现在大汉境内,还只有汉人才能看见。

刚刚知道这个消息时,老上单于都感觉天塌了。

甚至怀疑是不是他匈奴将大汉殴打太惨了,才让汉人的神灵降下了如此神迹。

“不对,汉朝不是还陷入内乱中吗?”

“他们哪还有精力北进?”

脸上的厉色一闪而逝,转而用审视的目光望向阿史那刺,说:“我并没有收到汉人骑兵集结的情报,汉帝是如何攻打你河套部落?”

河套部落占据着大漠最肥美的草场,是仅次于他匈奴部落的大部落,这太反常了!

这一刻,他有些怀疑阿史那刺是不是别有用心了。

“单于,阴险的汉帝并没有发动军队,来进攻我的部落。”

阿史那刺悲泣道:

“而是采用拿粮食诱惑我的子民去看戏,那什么白毛女的戏剧,全篇都是在污蔑我的统治。”

“他们看多了,就对我生出了憎恨,愤然离开了我。”

“戏曲,白毛女?”

一帮戏子能有这个能耐?

想到那群只能取悦自己,才能得到几口吃的戏子。

这让他陷入了深深地陷入不解中。

老上单于转过头,看向自己的汉人心腹中行说。

中行说皱眉深思了良久:“单于,这个戏剧我知道,它可不是你帐中那种供人享乐的戏剧。”

“据我所知,这个戏剧来源是天幕。”

“它能深入人心,引发下等人的情感共鸣,动摇其家国信念。”

“天幕就是借此瓦解刘汉的天下,要不刘彻警醒与识时务,如今恐怕刘氏一族都上了刑场了。”

“这戏剧蛊惑人心的本事不容小觑,可能其比刀剑更致命。”

中行说语气凝重:“如今,汉帝利用它散布在匈奴中。单于必须早做打算,否则整个匈奴都将陷入巨大危机中。”

稽粥不由露出了轻笑:“你的意思是,它会让我的子民联合起来,造我的反?”

“是的,汉帝就是想要鼓动匈奴人造单于的反,让匈奴人打匈奴人。”

“这样大汉就可以用最小的代价,征服匈奴人。”

显然,这种匪夷所思的手段,让匈奴这种信奉武力解决问题的种族,无法想象宣传的威力。

“哈哈哈,草原上的儿郎,可不会被这种低级的手段糊弄。”

自从冒顿在白登山围困汉帝刘邦后,匈奴对于汉人就处于平视态度了。

而他老上单于更是在冒顿的基础上,彻底击败了月氏,威震西域,建立匈奴帝国。

此外,他更是开发出自己的优势,对汉朝采取游击战术,多次侵扰汉朝边境。

将曾经冒顿没能做成的事,做成了。

让汉朝低下自己高傲的头颅,不得不采取和亲政策,来试好他匈奴帝国。

他的成就,是匈奴有史最高的。

他的威望无人能及!

他自信自己的部众子民,没有胆子造他的反。

中行说见老上单于这么膨胀,心中大急。

要是老上单于失败了,他还如何报复卑劣的汉帝,以及将自己推到这蛮荒之地的大汉帝国。

那“必我行也,为汉患者”,不是要成为一句笑话了吗?

接着不由说道:“如今的汉帝也是雄才大略的君主。”

“前些年他还重用董仲舒,准备完成始皇都未完成的思想统一。”

“而且据我所知,天幕曾经展示过他未来的成就。在那段历史中,他就成功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并且······”

“怎么了?”见中行说突兀停顿了,老上单于有些不悦:“赦你无罪,说吧!”

汉人,就是臭毛病多!

“根据臣打听到的消息,汉帝最后真的成功击败我大匈奴。”

“并且还让一个叫霍去病的,在史书上,获得了封狼居胥的称号。”

“什么?”听见中行说这样说,稽粥再于不能安坐了:“封狼居胥?狼居胥山!”

“这怎么可能?这不可能!”

这样的刺激太大了!

狼居胥山对他们匈奴人来说,那是他们祭祀圣地,更是他们匈奴人精神寄托处。

狼居胥山若是被汉军占据,他们匈奴这个名字必将垮塌。

“不可能。”稽粥再次断然否决,冷声道:“你确定这不是谣言?

但他的内心中的惶恐的,怎么也掩饰不了。

他脑中不由自主的浮现曾经的画面。

那年春天自己跟随父汉南下,越过长城便落入周勃的陷阱。

那数十年的冰冷的箭矢,此时一如那天一般划过他脖颈。

那冰冷的感觉,依旧清晰降临他的心中。

稽粥意识到自己的失态,道:“太夸大其词了,即便汉军个个都是勇士,他们也难于占据大漠,更别说也没灭了我匈奴帝国。”

接着语气铿锵道:“汉朝虽强,终难撼动我匈奴根基。”

中行说深入一想。

这句话,还真是让他不知道如何反驳。

击败匈奴在历史上有赵国李牧、秦大将蒙恬。

前者以“战车阻滞+弓弩齐射+两翼包抄”的战术,首次实现了对匈奴取得歼灭性的胜利;后者以战略扩张,彻底改变边疆格局。

但,那其后又如何呢?

如今,他们一个个都已经作古了,他匈奴反而越来越强盛。

中原文明重度依赖农业经济,很难适应草原游牧社会生存模式的。

漠北土地贫瘠,并不适合农耕,汉朝是无法在此建立可持续的屯田体系。

即使短暂占领,也难以供养军队和移民,反而要加重他的经济负担。

这一切都是负收益!

他匈奴即是一时不敌,也可依靠“聚则为兵,散则为民”的策略,全民皆骑马的特性,实现其快速转移与避战。

汉军的穷追猛打,只会让自己陷入“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困境中。

汉军在战略上,永远是输家!

而他匈奴,先天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