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改革深化与内部矛盾(1 / 1)

君逸尘主导的改革,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就像是在狂风暴雨中颠簸前行的船只,终于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寻得了片刻宁静,初见成效。大宋的土地上,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城市里,街道繁华热闹,商铺林立,人来人往,叫卖声、谈笑声交织成一曲充满活力的市井乐章;乡村中,田野里庄稼茁壮成长,丰收在望,农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是辛勤劳作后收获的喜悦。然而,君逸尘并未因眼前的成绩而沾沾自喜、固步自封,他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穿透眼前的繁荣,望向更为深远的未来,内心深处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决心乘胜追击,开启深化改革的征程。这决心恰似一位英勇无畏的航海家,在茫茫大海中历经千辛万苦发现新大陆后,心中涌起的不是满足与懈怠,而是渴望继续扬帆远航,去探索更广阔、未知海域的澎湃激情。

此次深化改革,君逸尘精心谋划,可谓煞费苦心。他计划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税收体系。在他的设想中,每一个百姓,无论贫富,都能在合理的税负下安居乐业。不再有富商大户利用各种手段逃避税收,让普通百姓承担过重的负担;也不再有税收漏洞,致使国家财政收入白白流失。同时,他还打算优化资源分配,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经验丰富的厨师,在烹饪美食时,精心调配每一种食材,让每一份资源都能在合适的地方发挥出最大的作用。通过合理调配资源,促进各地区均衡发展,缩小贫富差距,从而推动社会的公平与进步,为大宋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筑牢根基。

但改革的深化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注定布满荆棘,充满坎坷。君逸尘这一雄心勃勃、高瞻远瞩的计划,宛如一颗重磅炸弹,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巨浪,无情地触动了一些权贵阶层的核心利益。这些权贵们,长期以来养尊处优,过着奢华安逸的生活。他们依靠旧有的制度,享受着各种各样的特权,财富与权势如同雪球般越滚越大。如今,改革的利刃寒光闪闪,即将无情地砍向他们的 “奶酪”,他们怎能坐视不理,任由自己的利益受损?于是,这些平日里各自心怀鬼胎、明争暗斗的权贵们,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迅速在朝廷内部勾结起来,结成了一个看似坚不可摧的同盟。他们妄图凭借这个同盟的力量,阻碍改革的推进,就如同历史上那些试图以螳臂阻挡滚滚车轮前进的愚人,不自量力却又顽固不化,可笑至极。

在一次庄严肃穆、气氛凝重的朝堂会议上,整个朝堂仿佛被一层无形的阴霾所笼罩,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恰似暴风雨来临前那沉闷、压抑的天空,预示着一场激烈的风暴即将来临。一位身形肥胖、大腹便便的权贵官员,身着华丽无比的朝服,那朝服上绣着精美的图案,在烛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他满脸肥肉随着情绪的波动而抖动,带着一脸极度不满的神情,像一只被激怒的公牛,猛地站了出来。他先是清了清嗓子,故意发出一阵响亮的声音,试图引起众人的注意,然后大声反对君逸尘的改革方案:“王爷,您先前推行的改革,确实已经让朝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但是,如今还要继续深化改革,这实在不是什么明智之举啊!您仔细想想,这改革一旦再深入下去,各种潜在的问题都可能会被引发出来,说不定会引起社会动荡不安,秩序大乱。到时候,朝廷的根基都会被动摇,国家陷入混乱,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不堪设想啊!” 他一边口若悬河地说着,一边夸张地挥舞着双手,脸上的表情极为丰富,仿佛他已经身临其境,亲眼看到了改革带来的那些可怕景象,试图以此来打动在场的每一个人。

君逸尘静静地听完这位权贵官员的发言,神色镇定自若,眼神坚定如磐石,丝毫没有被对方的言辞所动摇。他不慌不忙地开口回应道:“大人,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是为了让天下所有的百姓都能过上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虽然在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会触动一些人的既得利益,但我们绝不能因为害怕这点阻力,就畏缩不前,因噎废食。难道为了维护少数人的特权,为了让他们继续享受不正当的利益,就要牺牲整个国家的未来,牺牲广大百姓的幸福吗?我们肩负着治理国家的重任,应当以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为重,而不是被眼前的私利蒙蔽了双眼。” 君逸尘的声音沉稳有力,掷地有声,在空旷的朝堂上久久回荡,仿佛一道正义的光芒,穿透了层层阴霾,照亮了在场众人的心房,让那些心怀正义的官员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然而,权贵阶层的反对声犹如汹涌澎湃的潮水,一波接着一波,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他们纷纷附和那位官员的话,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各种反对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乱成了一锅粥。有的权贵官员大声叫嚷着:“改革会破坏祖宗定下的规矩,这是对祖宗的大不敬!祖宗们留下的制度,历经数百年,一直行之有效,怎么能轻易更改?” 还有的官员忧心忡忡地说:“改革肯定会让国库收入减少,到时候国家没钱,拿什么来养兵,拿什么来治理天下?” 更有甚者,危言耸听地说:“改革会引发百姓的不满,百姓一旦闹事,天下就会大乱,我们都将成为千古罪人!” 总之,他们绞尽脑汁,挖空心思,想出各种奇葩、荒诞的理由来反对改革,试图以此来阻止改革的步伐。

为了打破这僵持不下、令人头疼的僵局,君逸尘决定采取迂回战术。他深知,在这场改革与反改革的激烈博弈中,中立官员的态度至关重要,他们就如同天平上的关键砝码,哪边轻哪边重,往往取决于他们的选择。于是,他私下里主动与一些中立官员沟通交流,试图争取他们的支持。

君逸尘找到了一位名叫王大人的中立官员。王大人平日里为人正直,清正廉洁,在朝堂上口碑颇好,只是对改革的一些细节心存疑虑。君逸尘亲自来到王大人的府邸,府邸虽然不算奢华,但却收拾得干净整洁,透露出主人的质朴与严谨。两人在书房中相对而坐,书房里弥漫着淡淡的书香气息,墙上挂着几幅字画,彰显出主人的高雅品味。君逸尘先是客气地寒暄了几句,称赞王大人府邸的雅致和他为人的正直,然后话锋一转,直奔主题:“王大人,您对此次改革深化方案有何看法?想必您也看到了,如今大宋虽然在改革下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诸多深层次的问题。若不进一步改革,这些问题将如同隐藏在暗处的礁石,随时可能让大宋这艘大船触礁沉没,成为阻碍国家进步的巨大绊脚石。” 王大人皱着眉头,神色凝重,缓缓说道:“王爷,您说的这些我也明白,只是这改革涉及面太广,牵扯到的利益群体众多,我担心会引发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比如说,这税收制度一改革,那些狡猾的富商们会不会借机转移资产,导致国家税收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大幅减少呢?这可不是小事啊。” 君逸尘听后,微微一笑,从袖中掏出一本厚厚的账本,账本的纸张微微泛黄,看上去颇有年头,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数据和信息。他说道:“王大人,您且看,这是我让人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收集的一些数据和案例。您瞧,在其他一些尝试过类似改革的地区,改革后税收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因为经济的繁荣和税收监管的加强,有了显着的增长。而且,我们可以提前制定相应的政策,设置重重关卡,防止富商们转移资产。比如,对资产转移进行严格的审批,提高转移成本,让他们不敢轻易冒险。” 王大人接过账本,小心翼翼地翻阅起来,他的眼神专注而认真,一边看一边不时地点点头,脸上原本紧锁的眉头也渐渐舒展开来,眼中的疑虑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丝认同和赞赏。

在与中立官员沟通的同时,君逸尘还马不停蹄地收集了大量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他不辞辛劳,四处奔波,派遣手下的得力干将深入各个地区进行调研。这些数据和案例被他精心整理成册,每一页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期望,准备向皇帝详细阐述改革深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他深知,皇帝的态度才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只有说服了皇帝,改革才能在强大的皇权支持下顺利推进。

终于,君逸尘得到了面见皇帝的宝贵机会。他抱着那叠厚厚的资料,资料被装订得整整齐齐,封面上用端正的字体写着 “改革深化方案详情” 几个大字。他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金碧辉煌的皇宫。皇宫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每一处装饰都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奢华。皇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上,身着华丽的龙袍,龙袍上绣着栩栩如生的金龙,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皇帝目光威严地看着君逸尘,声音低沉而有力地问道:“王爷,听闻你此次要向朕阐述改革深化之事,可有十足的把握?这改革之事,关乎国家兴衰,朕不得不谨慎啊。” 君逸尘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挺直腰板,身姿挺拔,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陛下,此次改革深化,实乃大宋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关乎国家命运的关键抉择。您看,这是目前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许多富商大户通过各种非法手段逃避税收,有的甚至与地方官员勾结,瞒天过海,导致税负不均,普通百姓苦不堪言。他们承受着过重的税负,生活艰难,而那些富商们却逍遥法外,财富越积越多。而我们的改革方案,将如同一张严密的大网,堵住这些漏洞,让税收更加公平合理,让每一个纳税人都能依法纳税,让国家的财政收入更加稳定。再看这资源分配,如今一些地区资源过剩,却得不到合理利用,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一些地区却资源匮乏,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影响了百姓的生活。通过优化资源分配,我们可以让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更合理的调配,促进各地区共同繁荣,实现全国一盘棋的发展格局。” 说着,君逸尘拿出一张巨大的图表,图表上用不同的颜色和符号详细标注着各种数据和对比,一目了然。皇帝看着图表,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眼中流露出一丝思索和认同。

就在这时,一位太监急匆匆地跑进来,手中拿着一份奏章,神色慌张,脚步急促,差点在大殿上摔倒。皇帝皱了皱眉,脸上露出不悦的神色,问道:“何事如此慌张?成何体统!” 太监哆哆嗦嗦地说:“陛下,刚刚收到消息,那些反对改革的权贵们,联合起来写了一份奏章,恳请陛下停止改革深化。他们还说…… 还说若陛下执意改革,他们将集体辞官回乡,以此来威胁陛下。” 皇帝听后,脸色一沉,龙颜大怒,眼中闪过一丝寒光,他看向君逸尘,问道:“王爷,你看此事如何是好?这些权贵,简直是目无君上,竟敢如此要挟朕!” 君逸尘却不慌不忙,微微一笑,神色镇定自若地说:“陛下,这些权贵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他们贪恋权势,享受惯了荣华富贵,怎会轻易辞官?不过是想用这种手段来吓唬陛下,阻碍改革的推进。而且,改革乃大势所趋,民心所向,若因他们的反对就停止,实在可惜。陛下,您想想,若是不改革,大宋如何能长治久安,如何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屹立于强国之林?我们不能因为少数权贵的反对,就放弃国家的未来和百姓的幸福。” 皇帝沉思片刻,目光坚定起来,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大声说道:“王爷所言极是,朕心意已决,支持改革深化方案。那些权贵若敢辞官,朕倒要看看,没了他们,大宋是否就运转不下去了!朕就不信,离了他们,朕还治理不好这天下!”

在君逸尘日以继夜、殚精竭虑的不懈努力下,朝堂之上各方势力的博弈终见分晓。皇帝权衡利弊,念及江山社稷长远,最终力排众议,毅然决定支持改革深化方案。这一关键决策,犹如一场久旱后的甘霖,又似注入改革洪流中的一剂强心针,瞬间让整个改革阵营士气大振,为接下来各项改革举措的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