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改革的全面推行(1 / 1)

在君逸尘宛如勤勉老黄牛般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下,朝廷那备受万众瞩目的改革方案,终于恰似春日里顽强破土而出的嫩绿新芽,在各方殷切期盼与精心筹备中,有条不紊地开始全面推行开来。此次改革规模宏大、内容繁杂,堪称包罗万象,广泛涵盖了农业、商业、教育等诸多关乎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其核心目标仅有一个,那便是全方位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使百姓的生活水平能够如同芝麻开花一般,一节更比一节高。

先说农业方面,朝廷当机立断,大手一挥,海量的银子仿若奔腾不息的流水,源源不断地投入到水利设施建设之中。往昔岁月里,那些破旧不堪、濒临荒废的水渠,因年久失修,砖石坍塌、渠壁漏水,灌溉功能几近丧失,农田常因缺水而干裂,庄稼收成惨淡。如今在朝廷资金的支持下,工匠们忙碌穿梭,他们运来崭新的石料,用精湛的技艺重新堆砌渠壁,修补漏洞,曾经干涸的水渠再次迎来清澈水流,焕发新的生机。与此同时,崭新的水利工程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如星火燎原之势纷纷涌现。在平原地区,新建的大型灌溉枢纽拔地而起,巨大的水闸能精准调控水流,将河水引入纵横交错的新渠道,润泽广袤农田;在山区,巧妙设计的盘山引水渠沿着山势蜿蜒伸展,把山泉水成功引入梯田,让原本靠天吃饭的山地也能旱涝保收。

为了将先进的种植技术与新型农具推广至每一位农民手中,朝廷精心挑选并派遣了一群专业的农业专家。这些专家不辞辛劳,犹如走街串巷、吆喝叫卖的小贩一般,挨家挨户地深入到农民家中,耐心细致地给农民们进行现场示范。他们背着装满种子、农具模型的行囊,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哪怕烈日炎炎晒得皮肤黝黑脱皮,或是遭遇狂风暴雨浑身湿透,也未曾有丝毫退缩。

有个名叫李老汉的农民,一辈子都守着自家那几亩薄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耕生活,向来对新事物持有怀疑态度。这一日,农业专家满怀热忱地来到他家。专家手中拿着一种新型的农具 —— 播种机,兴致勃勃地向李老汉介绍道:“李大爷,您仔细瞧瞧这播种机,操作简便且实用,用它播种可比您用手播种快上数倍,而且播种极为均匀,如此一来,庄稼日后的长势必定十分喜人。” 李老汉听闻,不禁挠了挠头,脸上满是狐疑之色,犹豫着说道:“这新奇玩意儿能有您说的那么神?我看呐,还是我这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老办法靠谱些。我用手播种,虽说慢点儿,可心里踏实,知道种子都撒在了该撒的地儿。” 专家见李老汉心存疑虑,顿时急了,赶忙说道:“大爷,您就权当试一试,要是真不行,秋收时减产的粮食我照价赔偿给您。咱这机器可是经过反复试验的,在别的地方用着效果特别好,您就给个机会,说不定能给您带来大惊喜。” 李老汉在专家的再三劝说下,这才勉强点头同意尝试。

结果,播种机刚一开动,便状况百出。机器的轮子毫无征兆地陷进了泥里,那泥沼仿佛一只无形的大手,死死地拽住轮子不放,任凭专家和李老汉如何使劲,它都纹丝不动。两人涨红了脸,憋足了劲儿,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可机器依旧深陷泥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才终于将机器从泥沼中弄了出来。李老汉看着满身是泥、狼狈不堪的专家,忍不住笑着说道:“我说这玩意儿不靠谱吧,归根结底,还是得靠咱自己这双勤劳的双手。” 专家略显尴尬地笑了笑,一边擦拭着脸上的汗水,一边说道:“大爷,实在对不住,这只是个意外,下次肯定不会再出问题了。这地儿泥软,是我们没提前考虑周全,回去改良后,一定让您看到效果。”

还有一次,朝廷为了提高粮食产量,积极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并承诺给予相应奖励。有个叫王大胆的农民,人如其名,胆子特别大。听闻开垦荒地有丰厚奖励,他二话不说,当即带着一家人浩浩荡荡地奔赴深山之中开荒。他们在深山里披荆斩棘,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开出了一块地。可谁能想到,这块地下面全是坚硬的石头,根本无法用于种植庄稼。王大胆瞬间傻眼了,一屁股坐在地上,满脸沮丧,不停地唉声叹气:“这可如何是好?白白忙活了这么久。” 就在他满心绝望之时,不经意间,他突然发现石头缝里长出了一棵模样奇特的草。王大胆灵机一动,心中暗自思忖:“说不定这草能卖个好价钱呢。” 于是,他小心翼翼地把草挖出来,带到城里去售卖。没想到,还真有识货之人,愿意花大价钱将这棵草买走。王大胆见状,高兴得合不拢嘴,兴奋地说道:“这改革还真是好啊,让我误打误撞发了一笔横财。”

在商业领域,改革的春风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而来,其影响极为深远。昔日,商人经营生意,犹如置身荆棘丛中,艰难万分。繁琐复杂的贸易流程,宛如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横亘在他们面前。仅印章一项,便需加盖无数个,为了逐个衙门跑手续,他们常常奔波得双腿酸痛,磨破了嘴皮子,却依旧难以将事情顺利办成,不少商机就这样白白流逝。如今,在朝廷大刀阔斧的改革之下,情形已截然不同。全新设立的一站式服务窗口,宛如一道便捷之门,商人只需在此一处,便能将所有事务一次性妥善搞定,大大节省了时间与精力。与此同时,朝廷还从税收政策方面发力,大幅降低税收负担,让商人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政策的利好,原本因高额税负而紧绷的神经得以舒缓,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他们做生意的积极性随之被彻底点燃,市场活力空前高涨。

城中有个叫张老板的绸缎商人,在以往的经营岁月里,每次到了交税时节,看着白花花的银子如流水般被征收,心中的疼痛犹如刀割。那高额的税负,压得他在生意场上举步维艰。此次改革如一场及时雨,让他重获生机。当核算此次应缴税额时,他惊喜地瞪大了眼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 所交的税相较以往竟少了一大半。张老板激动得双手颤抖,内心满是对朝廷的感恩之情。为了表达这份诚挚的谢意,他特意精心制作了一面锦旗,亲自挑选上等的绸缎,请来城中有名的绣工,在锦旗上绣下 “改革好,朝廷棒,商人乐开花” 几个大字。随后,他带着锦旗,郑重其事地前往官府。在官府门口,他双手捧着锦旗,恭恭敬敬地递交给官员。然而,在悬挂锦旗之时,由于现场的混乱与匆忙,工作人员一时疏忽,竟将锦旗挂反了,字都颠倒过来,引得周围百姓哄然大笑,闹了个不小的笑话,可即便如此,也丝毫未减张老板内心对改革的喜悦与对朝廷的感激。

然而,改革的全面推行之路绝非坦途,恰似平静无波的湖面骤然被一股神秘力量掀起惊涛骇浪。那些长期依赖旧制度,尽享荣华富贵、吃香喝辣的既得利益者,面对改革浪潮的冲击,为了维护自身根深蒂固的既得权益,开始在暗中蠢蠢欲动,抵制改革。他们如同隐匿在黑暗角落里的老鼠,在阴影中穿梭,偷偷摸摸地谋划着各种破坏之举,企图以此阻碍改革的顺利推进。

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地方陆续出现了小规模的骚乱。在一个宁静祥和的小镇上,几个平日里游手好闲、以惹是生非为乐的地痞流氓,在既得利益者的金钱诱惑与花言巧语怂恿蛊惑下,变得愈发胆大妄为,竟肆无忌惮地跑到熙熙攘攘的集市上肆意捣乱。他们目露凶光,双手挥舞着棍棒,疯狂地砸向街边的几家店铺,一时间,货架翻倒、商品散落一地。混乱之中,他们甚至还对几个无辜路人拳脚相加,几个路人躲闪不及,被打得头破血流,倒在血泊之中痛苦呻吟。

君逸尘得知此事后,内心的怒火瞬间被点燃,气得火冒三丈,怒发冲冠。他深知此事若不及时处理,必将引发更大的混乱,影响改革的进程。当即,他迅速召集幕僚商议对策,精心组织力量前往平息骚乱。他亲自从精锐部队中挑选并派遣了一队训练有素的士兵,这队士兵身着鲜亮铠甲,手持利刃,行动迅速,犹如一阵疾风般火速赶到小镇。

士兵们风尘仆仆抵达小镇,入目便是一幅混乱不堪的景象。集市中,地痞流氓们肆意妄为,打翻摊贩的货物,抢夺行人财物,肆意的笑声与百姓的哭喊声交织。见此情形,士兵们眼中燃起怒火,毫不犹豫地抽出腰间长刀,如猛虎扑食般冲了上去。这些地痞平日里横行霸道,面对的不过是手无寸铁的普通百姓,哪里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士兵的对手。双方甫一交手,局势便一边倒,士兵们配合默契,或挥刀格挡,或出拳直击,打得地痞流氓们东倒西歪,抱头鼠窜,毫无招架之力。有个身材瘦小的地痞,趁乱转身逃窜,慌不择路间,竟一头栽进路边的粪坑,溅起大片秽物,顿时浑身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臭气。士兵们见状,毫不费力地走上前去,像拎小鸡一般,单手揪住他的衣领,将他从粪坑中拎了出来,那地痞吓得脸色惨白,连连求饶。

君逸尘坐镇后方,目睹这一切,心中明白,单纯依靠武力镇压,不过是治标不治本,唯有让改革政策深入人心,才是解决乱象、稳定局势的根本之策。于是,他从朝中众多官员中,精心挑选出一批饱读诗书、口才出众且深谙民间疾苦的官员。这些官员被赋予重任,如同肩负使命的使者,纷纷奔赴各地。他们效仿街头技艺精湛、善于吸引眼球的艺人,每到一处热闹集市、宽敞广场,便摆开阵势。有的手持画卷,上面绘着改革后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场景;有的则用通俗易懂的方言,将改革政策编成朗朗上口的歌谣。他们绘声绘色地描述着改革后,农田水利将如何得到修缮,百姓赋税将会如何减轻,商业贸易又会迎来怎样的繁荣,给广大百姓详细讲解改革所带来的诸多好处,引得周围百姓纷纷驻足聆听,不时发出阵阵惊叹与赞许之声。

有个官员在给百姓们讲解农业改革政策时,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加轻松地理解,特意编了一首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水利修得好,庄稼长得高。新技来帮忙,丰收有保障。荒地变良田,粮食堆满仓。改革就是好,百姓乐洋洋。” 百姓们听了,都被逗得哈哈大笑,纷纷觉得这官员讲解得生动形象、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