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数据风云(1 / 1)

10亿!说不要就不要了?

所有人对这个新来得毛头小伙子都带着审视的目光。

“但是,”

周离话锋一转,气势陡然凌厉。

“如果我拿出来了,从今往后,研发中心的所有计划、资源调配,必须完全服从我的指挥!

各位必须摒弃门户之见,全力配合!

谁敢阳奉阴违,别怪我不客气!”

专家们面面相觑,周离的笃定和那不容置疑的气势,让他们心中竟产生了一丝动摇。

他们深知,周离提出的7纳米方向,绝对是正确的,是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只是他们缺乏破釜沉舟的勇气和足够的技术支撑。

难道……这个年轻人真的有什么他们不知道的底牌?

钱正明沉默良久,看着周离那双仿佛能洞察一切的眼睛,缓缓开口:

“好!周总,我们相信你一次!

就以三天为限!

如果你真能拿出7纳米核心数据,我们这些老家伙,就跟着你干!”

“我们同意!”

其他专家也纷纷表态,与其说是被说服,不如说是被周离那股破釜沉舟的气势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所感染。

有时候,这些超一线的科学家,也是个老小孩,对打赌这种滑稽的戏码也挺上头。

叮!系统提示:专家委员会初步认可度提升,任务完成进度50%,获得部分核心数据。

周离心中了然,搞定了一半,接下来,就是拿出真正的“干货”了。

他有系统托底,这三天,足够他将系统奖励的数据进行梳理和“伪装”,变成他“研究整合”的成果。

他要的,不仅是口头上的服从,更是从内心深处,彻底掌控这支华国顶尖的技术力量!

周离立下三天之约,整个华信浦江研发中心的气氛骤然变得微妙而紧张。

空降的年轻cto,石破天惊的7纳米赌注,十亿资金的豪言,这一切都像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浪花。

怀疑、观望、期待、嘲讽……

各种情绪在庞大的研发基地内部暗流涌动。

专家委员会的成员们虽然答应了赌约,但内心深处大多仍持保留态度。

钱正明召集了核心团队,一方面要求大家保持正常工作秩序,另一方面也暗中指示,密切关注周离的一举一动。

“三天拿出7纳米核心数据?

哼,除非他是神仙下凡!”

那位高度眼镜专家,名叫刘铭,私下里对同事嗤之以鼻。

“等着看他怎么收场吧,到时候别说10亿,恐怕连人都得灰溜溜滚蛋!”

周离对此心知肚明,他并未理会外界的纷纷扰扰。

他在研发中心申请了一间独立的、安保级别最高的实验室作为临时办公室,并且要求接入了中心数据库的最高权限端口。

从表面上看,他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日夜不停地查阅资料、进行数据推演,桌面上堆满了各种看似高深莫测的图纸和公式。

实际上,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与系统沟通,接收并消化那庞大而精密的7纳米工艺核心数据。

这些数据远超当前地球科技水平,包含了材料配方、光刻掩膜设计、蚀刻工艺参数、良品率控制等所有关键环节。

为了让这一切看起来“合理”,他调阅了大量华信现有的14纳米及预研项目的资料,巧妙地将系统数据与现有技术进行“嫁接”,制造出一种“在现有基础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假象。

第二天,乔巧以天穹集团技术顾问的身份来到了研发中心。

她的到来名正言顺,既是协助周离熟悉华信的技术体系,也是代表天穹集团表达对合作的重视。

乔巧的专业素养和干练作风很快赢得了部分年轻工程师的好感。

她利用工作交流的机会,不动声色地收集着研发中心内部的各种信息,特别是关于专家委员会成员的态度和刘铭等人的异常动向。

“周总,刘铭最近和几位持反对意见的专家走得很近,似乎在私下串联什么。”

乔巧低声向周离汇报。

“我们的网络安全工程师发现,他昨天试图访问您实验室的安保系统日志,被防火墙拦截了。”

周离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跳梁小丑,不必理会,盯紧他就好。”

他知道,总有人会因为嫉妒、利益或者别的什么原因跳出来阻挠。

但这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将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彻底清除。

时间过得很快,距离三天之约越来越近。

研发中心内部的议论声更大了,甚至有消息泄露到了外界。

一些科技媒体开始捕风捉影地报道“华信新任cto夸下海口,三天攻克7纳米技术难关”,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竞争对手幸灾乐祸,等着看华信和周离的笑话。

李泽坤也打来电话,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

“周老弟,这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

7纳米非同小可,不必急于一时。”

“李董放心,我自有分寸。”

周离的语气平静而自信,反而安抚了李泽坤。

第三天上午,约定的时间即将到来。

研发中心最大的会议室再次座无虚席。

不仅专家委员会成员全部到场,许多得到消息的资深工程师和研究员也挤满了后排。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主席台上那个即将揭晓谜底的年轻人身上。

钱正明坐在第一排,面色凝重。

刘铭则嘴角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一旦周离拿不出东西或者拿出的是伪造数据,他就会立刻发难,彻底将这个空降的“骗子”钉在耻辱柱上。

实验室的大门被推开。

周离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个银色的、带有特殊加密接口的固态硬盘。

他步伐稳健,眼神平静,仿佛只是要进行一次普通的技术汇报。

他无视了那些复杂的目光,径直走到会议室的主讲台,将固态硬盘接入了投影系统。

空气仿佛凝固了,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周离的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钱正明和刘铭身上,淡淡开口:

“时间到,各位,请看。”

随着周离的操作,巨大的投影屏幕瞬间亮起。

没有华丽的开场动画,没有冗余的客套话,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却又条理清晰的工艺流程图、原子结构模型、关键参数列表以及复杂的物理化学公式。

屏幕的标题赫然写着——

“7nm FinFEt工艺核心数据 V1.0”。

嗡!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仅仅是这个标题和初步展示的框架结构,就足以让在场的内行们心头巨震。

这绝非随意拼凑的臆想,其专业性和严谨性,远超他们之前的任何预研方案。

“这……这是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全新结构?”

钱正明猛地站起身,快步走到屏幕前,几乎将脸贴了上去,浑浊的老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

“这个栅极设计……太巧妙了!

它解决了漏电问题!”

“还有这个材料配比……是硅锗?

但比例和掺杂方式完全不同!

这能大幅提升载流子迁移率!”

“快看这个多重曝光方案!

竟然能绕开EUV光刻机的限制?

我的天……”

一位负责光刻工艺的专家语无伦次地惊呼起来,双手都在颤抖。

越来越多的专家围拢到屏幕前,他们忘记了之前的质疑和赌约,完全沉浸在了眼前这片崭新的技术天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