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三江镇往事(1 / 1)

第二天,9点不到众人吃过早餐,坐上商务车前往三江镇。

从县城到三江镇开车需要1小时左右,车先在国道上开了20来分钟,便进入了沿江的一条县道。这条县道的两侧春意盎然,景色宜人,且路上鲜有车辆经过。但是道路狭窄,路面不平整,常有村民在路上拉车赶牛,使得车辆走走停停,时快时慢。

上车后,众人开始兴奋地聊了一会儿,随着车辆平稳地行驶,不一会儿众人便都打起了盹。当车行驶到了这条县道上,摇晃的车身和时停时行的节奏使得众人纷纷都醒来。

众人纷纷看向两侧的风景,一侧是农家田园,一侧是江水和层峦叠嶂的山丘。

山丘郁郁葱葱,时隐时现;江水清澈见底,芦苇丛里野鸭出没,水鸟在江面上飞飞停停。田间种着嫩绿的新苗,村庄白墙黛瓦,农人或在田间耕作或在地头穿梭。

“哇!这里好美唉!”丁媛媛叹道。

“真的呀,好一片田园风光,江水好清呀,那山好好看呀。”顾晓惠也说道。

这时林昉随口来了一句:“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众人在细品这诗句描写的意境时,他又来了一句:“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这句更绝,丁媛媛用崇拜的眼神看着他,而顾晓惠撇了撇嘴,有些不屑。

程懋成轻念一遍林昉念的诗句,说道:“真是贴切。”

林昉还凡尔赛的接了一句:“呵呵,随心想到的。”

在前世林昉为了免费登滕王阁,可是苦背好几天的《滕王阁序》,结果最后还是背错了,买票进去。没想到现在可以用来装叉了,真不要脸。

这时车辆,转过了一个弯道看到一片广阔的江水,江面还升腾着雾气,从雾气中隐约间,还有一条挂着白帆的小渔船在江上撒网捕鱼。

顾晓惠说道:“媛媛,有人在捕鱼唉,真像世外桃源。”

“是啊,这画面真的是太美了,烟雾缭绕的,好有意境啊。”丁媛媛应道。

而程懋成正在想他平生所学的古诗词,用来形容此情此景。

战宇峰则选择干脆直接过滤女生的话,暗道:这有p个美,小时候跟着舅舅天天在这江上玩,又累又晒,捕一天鱼还捞不到几条。

可是这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又响起:“蓼花汀上东风起,一叶小舟烟雾里。”

顾晓惠这回真忍不住了,喝道:“林大才子,你不要总是显摆自己的诗词,搞得我们都是文盲一样的。”

丁媛媛掩笑而不语,林昉一脸无辜,左看右看,我不就是念了几句诗嘛,真是有感而发的,至于吗?

程懋成哈哈大笑几声,然后笑道:“把西风改成东风,改得妙呀。”以此来解林昉的尴尬。

林昉的大舅舅李岳山对自己儿子李喻波说:“小波,还是要多读书啊。”

李喻波一边开车一边回道:“嗯,知道了。”但是心里却在说:“我在开车,只看前面,美景跟我有关系吗?”

李喻波和林昕同岁,比林昕小了几个月,中医学院毕业后回家帮父亲开医馆,现在也是一名坐诊中医师了,做事是非常踏实的,就是有些闷比较内向。

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林昉对丁媛媛说:“媛媛,你在严县读过书,你知道严县和三江镇的历史吗?”

丁媛媛想了想说:“我那时还小呢,应该没学过,读到小学二年级就转回钱城读书了。严县和三江镇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呀?”

林昉说道:“三江镇在几十年前,还是一个地委的行署,就相当于一个地级市的政府所在地,和越城一样的级别。”

丁媛媛诧异道:“三江镇以前还这么厉害呀,怎么现在只是一个镇呢?”

李月山附和道:“是啊,三江镇是古代慕州府州所在地,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

众人顿时来了兴趣,都在洗耳恭听。

林昉如说书先生一般,缓缓道来,就差一张书案和一块惊堂木了。林昉说道:“早在1700多年前,三国时的吴国三江镇已经是一个县,当时叫德县。到了唐代武则天时期,三江镇成了慕州府的置所,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到了北宋更名为肃州。当时的肃州管着现在严县、汾溪县和双安县。

那么,三江镇为什么在古代能成为一个府州所在地呢,因为三江镇是三条江的汇合之处,上游严清江流到这里便流向下游的汾溪县,这条江到了汾溪县就叫桐灵江,桐灵江流到钱城就叫钱江,三江镇还有一条江是流向澜阴县的澜江。

古代时交通主要靠水路,严清江的发源地是皖庆省的歙州,如清末时钱城有名的红顶商人,就是从歙州坐船到了三江镇,再由三江镇转渡船北上到了钱城。三江镇经水路向西可以到皖庆省的歙州,向北可以抵达钱城,再由大运河可以抵到平江、宁城和京城,向南经澜江可以抵达澜阴县和婺城。所以古代三江镇,成了沚江西部一个重要水路枢纽,人来货往也相当的繁华。

并且三江镇在历史上也出过不少的名人,北宋范仲淹、南宋的陆游都在这里任过知州,蒲松龄在这里完成了《聊斋志异》的刻版。”

“原来三江镇在古代还是挺重要的嘛,怎么后面变成了一个镇?地名为什么从慕州改成肃州,德县改成严县了啊?”丁媛媛问道。

“水路交通是古代交通不发达时,最佳的交通选择,但是到近现代就不一样,从晚清开始我们有了火车就有了铁路、然后有了汽车就有公路。从民国后,随着道路交通越来越发达,水路交通就逐步放弃了,所以三江镇从府城变成了县城。到了60年代,建了严清江水电站,严县政府就搬到现在的城关镇,所以三江镇从县城变成了镇。

而地名从慕州改名为肃州,德县改成严县,据说是北宋末年慕州方十三带领农民起义,快把整个沚江都给打下来了,还占了歙州,整个东南都失控了,后来朝廷派大兵镇压,才将农民军给剿灭。北宋的皇帝非常地生气,就把慕州改为肃州,德县改为严县。慕州有和睦之州的意思,德县是有德之县,皇帝生气慕州和德县这十几万人的造反,所以以后你们这里就是肃清之地,严控之县,就改名为肃州和严县。”林昉继续说道。

丁媛媛惊讶地于男朋友的知识渊博道:“原来是这样啊,林昉你对历史也这么了解呀。”

这时,顾晓惠插了一句:“我看过电视,方十三应该是被梁山好汉给灭的。”

“这种传说在严县也有,但是真实历史梁山当时只有36个人,而方十三人马达到十几万,那是小说电视剧编写的,为了吸引人去看啊。”林昉笑道。

“这小说也是真敢写,看来以后看历史小说时,不能太相信了。”顾晓惠撇撇嘴说道。

“小说不是历史,你们要知道三国的桃园三结义、空城计都是小说编的。《三国演义》是小说,而《三国志》才是史书。”程懋成说道。

“啊!?这也是假的,那也太坑人了吧。这个作者也太会编了,如果是现在肯定要告他捏造虚假历史。”顾晓惠愤愤地说。

程懋成没有继续说,只是呵呵了两声。这意思是:不是别人太会编,是你太没文化了。

李喻波和战宇峰同时在暗道:还好,我们没有说话。

丁媛媛为了避免闺蜜的尴尬,问道:“林昉,你对三江镇挺熟悉的嘛,以前常来吗?”

林昉回道:“我来得不多,一共加在一起可能连5次都不到,连同这一次。小时候我爸在这里工作过,来过几次,后来读书时和战宇峰来过一两次,是吧宇峰?”

战宇峰暗道:“怎么引到我这里来了,我可是全程没怎么说话啊。”战宇峰回道:“我和林昉高中时,每年暑假都会来住几天,我外婆在三江镇,我们来过两三次吧。”

林昉问道:“有两三次这么多吗?”

战宇峰回道:“高一时,我们是好几个人一起来的,当时刘蕾也来了。高二暑假时,我先到了外婆家,你和那个谁一起来找我的,唉!是谁啊,想不起来了,这脑子,怎么记忆力这么差。”觉得自己是不是年纪大了,记忆力下降了。

他不敢纠结那个同学到底是谁,继续说:“高三时,拿到录取通知书,我们三个人一起来的,在这里待了一天就回去了,咦?!是三个人吗?我怎么记得好像是三个,但我怎么只记得你,那个同学是谁?反正有一个同学的亲戚是住在城门楼对面的,你有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