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不对劲(1 / 1)

秦青川抬手,补了根烟,又问。

“计划外,也就是增产部分,价格规范没有同步实施吗?三色预警方案呢?批条交易中心呢?”

孙立军无奈,摇了摇头。

“没有,综合司柳广华司长认为,初期只有放开手脚,让市场‘裸跑’,才能精准发现问题,进而制定出更有效的管理措施。”

闻听此言,秦青川眉头轻皱,不由得暗暗腹诽。

什么鬼逻辑?

明明一开始就能同步监管,为什么要等恶化,再想办法疗伤?

这特么不是有病么?

……

连吸两口烟,稳定情绪,微眯着眼,笑问。

“这么说,在双轨制实施上,咱们处基本没有话语权,对不对?鹏城所谓的试点,其实就是撒了缰的野马呗?”

直白且大胆,令孙立军一时语塞,抿了抿嘴唇,尴尬地讪笑几声。

秦青川见状,也不再追问,露出温和笑容。

“这样吧,具体情况,我慢慢看资料吧。南礼士路有家淮扬菜馆,味道相当不错,你给他俩说一声,晚上我请。”

……

待孙立军离开,秦青川倒了杯水,一头扎进资料中。

除了中午去食堂吃饭,一直窝在办公室,时而仔细梳理数据,时而在草稿纸上奋笔计算,时而又陷入沉思……

随着资料一页页翻过,眉头越皱越紧,夹杂着几声沉重叹息。

无他,好好的改革方案,落实得七零八碎,不出问题才有鬼呢。

若不及时加以限制、调整,火星蔓延,势必烧个底朝天。

直至下班,看了大半,揉着额头,努力调整好心态,领着孙立军三人,前往淮扬菜馆。

一顿饭,大家有说有笑,互相打趣,原本略显拘谨氛围,随之烟消云散,四人之间交流也轻松不少。

次日,上午。

秦青川将剩余资料看完,从中摘取部分关键信息,又绘制出一份折线图,拿着本子和图纸,前往张思敬办公室。

寒暄,点烟,二人在沙发落座。

张思敬翘着二郎腿,脸上露出一丝调侃意味。

“你小子向来沉稳,今天这是怎么了?大学生实习报到,也就这两天的事儿,别太着急嘛。”

“人倒是不急。”

秦青川笑着回应,旋即单刀直入。

“处长,我大致看完试点实施资料,有太多地方想不通,对于开展工作,有些拿不准。”

张思敬眉梢一挑,神色悠然。

“说吧,方案和实际落实,肯定有出入。”

秦青川斟酌片刻,狐疑询问。

“双轨制实施,即便只针对轻工业,也理应全面铺开,否则极容易出现木桶短板效应,这点您应该清楚,可为何变成了逐步放开?”

张思敬吸了口烟,轻叹了口气。

“做事不能激进,直接大刀阔斧,反对声太大,逐步推进,取得成绩再扩大战果,才是老成之见。”

秦青川若有所思点着头,想起昨天,孙立军提到的乔建宏,皱着眉,试探性追问。

“乔建宏副司长意见很大,一直在从中作梗?”

张思敬侧目,瞥了眼,想到什么,郑重其事告诫。

“切不可妄下结论,更不要胡乱猜测,大家不过是观点不同罢了。”

说着,耐心解释。

“起初,乔司长建议,做好准备再开放,可是面临难题太多。

别的不说,建设批条交易中心,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与人力协调,且涉及到复杂的审批流程;

打造三色预警体系,技术层面存在诸多挑战,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准确性难以保障;

甚至与银行沟通,推出价格调节准备金,在利益协调与政策可行性上也存在诸多阻碍。”

乍听头头是道,可不是放任不管的理由,一着不慎,双轨制甚至有可能就此夭折……

秦青川暗叹一声,对之前博弈,更为好奇。

“柳广华司长呢,‘裸跑’又是怎么回事?”

“你小子,满打满算也就一天时间,知道的事还不少嘛。”

张思敬笑骂一句,端起茶缸,喝了两口,继续。

“乔司长坚持做好准备,再放开双轨,致使试点工作根本无法推进,上面对此极为不满,也就在那时,柳司长提议‘裸跑’……”

说着,眼神变得晦暗不明。

“用他的话来说,要看清狐狸尾巴,得先让狐狸敢出洞。”

乔建宏先推后拦,柳广华果决大胆,张思敬随波逐流。

一时之间,谁才是最大的阻碍,秦青川根本摸不准。

沉吟数秒,打算用具体事件再探探底。

“我这有几份数据,奇怪的很。鹏城振兴自行车链条厂,计划内产量占总产能82%,但主要供应厂家,也就是腾飞自行车厂,收到产品,过半标号都是计划外。”

张思敬弹烟灰的手,微微一顿。

“青川啊,摸石头过河,总得允许河床有淤泥嘛。”

说着,缓缓起身,走向办公桌,从抽屉拿出一个文件夹,待返回后,直接翻开,指着其中一份泛黄的报告。

“去年8月份,柳司长亲自带队测算过,结果显示,‘裸跑’半年能节省监管成本上百万。”

秦青川没接话茬,将拿来的折线图,铺在茶几,拿着钢笔一指。

“您看这里,腾飞厂采购金额大幅上涨,和振兴厂计划内产量变化曲线,几乎如出一辙,要说其中没有猫腻,谁能相信?”

张思敬眸中,一抹欣赏,一闪而逝。

“不错,够敏锐,当初会上,我也曾提过疑问,柳司长说这叫‘休克诊断法’,就像赤脚医生扎针,得让病灶彻底发出来。”

说完,压低声音,又说了句没头没尾的话。

“你知道批条交易中心,为何迟迟没有批复么,有人担心形成第二物资局。”

秦青川不假思索,脱口而问,“谁?”

张思敬笑了笑,并未回答,反而将烟头重重摁灭。

“改革总要付出代价,当初搞特区,不也有人骂‘新租界’么?”

说着,目光缓缓上移,似乎在看天花板。

“不怕乱,但要乱得可控。”

秦青川面色如常,心中却极为震惊。

不对劲。

柳广华不对劲,张思敬也不对劲。

什么叫休克诊断法,明明是休克疗法,这种延伸不合理。

还有,后面的话,怎么像是偷换概念,歪曲解读呢?

特么的。

难不成,张思敬和柳广华二人,暗中勾结,趁机谋取私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