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落水(1 / 1)

余梦非无事依旧常去镜心湖边。

有时林岁安与她同去,瞧瞧岸边的垂柳和水中成群的各色锦鲤。

因怕误了事儿,余梦非还特意给了松鹤堂一个粗使的小丫鬟十几个铜板,叫那小丫鬟若是有人找她就立即喊她去。

有时余梦非若是没有见到小公子放风筝,便很快就回来。

若是见到小公子,便在那儿待一会儿。

除非是那粗使小丫鬟来找她,或是小公子走了,她才匆匆回松鹤堂去。

若是遇到旁人问起,就说喜爱那湖中的锦鲤,去瞧那湖中的锦鲤去。

这两日下了些许小雨,只一会儿便又停了。

弄得到处都湿漉漉的,一不小心绣鞋便湿了,林岁安便不爱出去。

只是余梦非依旧去了。

林岁安靠着软榻做着针线,忽听到外边儿嘈杂的声音传了进来。

“老夫人,老夫人。”

一个小丫鬟着急忙慌的跑了进来,惊扰了正在午间休息的老夫人。

当值的绿萝立即出来,呵斥那惊慌的小丫鬟。

“咋咋呼呼做什么?若是没有重要的事儿,惊扰了老夫人,有你好果子吃!”

“绿萝姐姐,小公子落水了。小公子掉湖里了。”

那小丫鬟顾不得绿萝对她的呵斥,喘着气,十分着急的连连说着。

想是跑得太急,春日怡人的天气里,汗珠顺着那小丫鬟的额角流了下来。

顿时,整个松鹤堂都被惊动了。

老夫人只披着大衣裳,趿着鞋子就出了屋子。

只焦急的问了那报信的小丫头一句:“可有人去救了。”

见那小丫鬟点头,老夫人顾不得旁的,便由丫鬟扶着,急忙的往镜心湖去。

松鹤堂的丫鬟婆子无事的都跟在后头。

林岁安听见镜心湖边出了事,还是小公子林曜掉进了湖里。

整个人惊了一瞬,绣花针扎进了指头里。

她头一个想到的便是这事和梦姐姐有没有关系。

又摇了摇头,以梦姐姐的人品,定不会做出有害主家的事儿来。

况且,梦姐姐还有事儿求老夫人、二爷。

她顾不得指尖渗出的血迹,匆匆的出了绣房,先老夫人一步朝着镜心湖奔去。

待林岁安赶到镜心湖时,那湖边儿和廊桥上围满了人。

林岁安挤开人群过去,便瞧见余梦非浑身湿漉漉的坐在廊桥上。脸颊发白,双手颤抖,似是脱了力。头发上还有水顺着脸颊流下来,想来是刚从水中上来。

小公子林曜则被一个应当是奶嬷嬷的妇人用外裳包裹着抱在怀里。那奶嬷嬷心知闯下了祸事,也吓得六神无主,目光呆滞。

旁边还躺着平日里陪着小公子玩儿的那个名叫宋时的小厮。

那小厮也不过六七岁的样子,浑身湿透,所幸瞧着并没有什么大碍,只躺在那儿大口喘着粗气。

最先来的是二夫人赵惊华。

她一来,所有人都让开了道。

赵惊华顾不得仪态,快步跑到廊桥上,瞧见那奶嬷嬷怀里好似一动不动的孩子。

“曜哥儿。”赵惊华惊呼一声,以为林曜出了事,神情悲痛,眼泪顺着脸颊便流了下来。

“阿娘。”一道小小的呼声响起。

赵惊华一愣,一把抱过奶嬷嬷怀里的林曜,紧张的瞧着怀里的孩子。

孩子睁着眼,身体也是温热的,因是落水吓着了,整个人恹恹的。

林曜瞧见是自己最亲的阿娘,落水时惊恐害怕的情绪瞬间涌了上来,缩在赵惊华的怀里哭了起来。

他不过是个未满五岁的孩子。

“阿娘。”林曜颤抖着的声音显得委屈极了。

惹得赵惊华十分心疼,赵惊华轻声应着,安慰着小儿子,又查看他是否受伤。

瞧见林曜没有大碍,提着的心才放了下去。

又瞧见一旁这么多奴婢,却还让主子掉进了湖里,赵惊华一股愤怒涌上心头。

“啪。”

一声清脆的耳光震住了湖岸边所有人。

连林曜都因此忘记了哭泣。

那奶嬷嬷被赵惊华狠狠一记耳光扇得嘴角渗出鲜血来。

从惊惶中回过神来,奶嬷嬷立马跪在地上,对着赵惊华磕头。

“夫人,老奴该死,没有照看好小公子,是老奴的错,求夫人责罚。”

奶嬷嬷的头磕在木质的廊桥上“砰砰”响着。

“你确实该死。”赵惊华狠狠瞪了那奶嬷嬷一眼,语气不怒自威。

“照看小公子不尽心,将她驱逐出府去,明儿重新找了奶妈子来。”

“是。”一旁赵惊华身旁的大丫鬟立即应了。

赵惊华当场发落了小公子林曜的奶嬷嬷,无视那奶嬷嬷的求饶喊冤,抱着林曜转身就要回金柯院去。

这时,老夫人才带着一群人浩浩荡荡的来了。

见赵惊华抱着浑身湿透的林曜要去金柯院,忙叫她将孩子送去更近些的松鹤堂。

又遣了腿脚快的丫鬟回金柯院去取小公子的衣裳来。

众人都走了,原地浑身湿透的余梦非和那小厮才被人扶起,跟在众人后面。

林岁安落在后面,扶起余梦非。

瞧见她精神状态还算不错,微微放下心来。

只是这里人多眼杂,一时林岁安也不好开口去问余梦非这到底怎么回事儿。

等小公子林曜换了衣裳,喝了驱寒汤,又请了府里的大夫来把了脉。

见他真无事了,众人的心才落了下来。

老夫人怀里抱着小公子林曜,和二夫人一同坐在松鹤堂正厅里。

陪小公子玩儿的小厮宋时已经换了衣裳,此刻同那些伺候小公子的丫鬟婆子们一同跪在厅堂里。

余梦非也换了湿衣裳,被传唤了过去。

赵惊华正询问着今日发生的一切。

一个穿着打扮瞧着体面些的丫鬟跪在前面,将今日的事儿一五一十的说了。

\"自二爷给小公子扎了那只风筝,小公子便喜爱得不得了。这几日都去湖边放一会儿。只是小公子嫌奴婢们站在廊桥上太拥挤,便只叫宋时去举着风筝。今儿下了会儿雨,桥上还有些湿,奴婢们本劝着小公子不要去桥上,就在湖边儿玩一会儿。可小公子见今日风好,那奶嬷嬷又说桥是木头的,哪里能积水,便纵着小公子去了。\"

说着,那丫鬟顿了顿,悄悄瞧了眼上头坐着的老夫人和二夫人,又继续道:“想是小公子跑得太快了,回头瞧风筝时脚下便滑了,就跌进了湖里......”

“不是这样的。”

一道冷淡的声音打断了那丫鬟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