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归京趣事(1 / 1)

李若月看着西北已然进入正轨,心中满是欣慰。她决定带着绿珠,跟着舅舅一同踏上归京之路。三人不急不慢,一路行医,顺便查看各地的风土人情。

这日,他们来到了一个宁静的小镇。小镇上的人们热情淳朴,但医疗条件却十分落后。李若月和舅舅决定在此停留几日,为当地百姓义诊。

消息传开后,小镇的百姓纷纷赶来。一间临时搭建的医馆内,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李若月负责给女眷看病,她温柔细心,问诊时轻声细语,让那些原本有些羞涩的女眷们渐渐放松了下来。

这时,一个小姑娘被家人带了进来。她脸蛋红扑扑的,眼睛却肿得像核桃一般。李若月笑着问她:“小姑娘,怎么啦?眼睛不舒服呀?”小姑娘抽抽搭搭地说:“姐姐,我家的鸡总追着我跑,我一害怕,摔了一跤,就成这样啦。”李若月忍不住笑了,一边为她检查眼睛,一边说道:“别怕,姐姐给你敷点药,很快就会好起来的。不过呀,下次看到鸡,别跑太快,不然又要摔跤咯。”周围的人听了,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绿珠在一旁帮忙递药、打下手,她机灵可爱,嘴巴也甜,和百姓们相处得十分融洽。有个大妈看着绿珠,笑着对李若月说:“姑娘,你这丫鬟真招人喜欢,干活又麻利。”绿珠听了,连忙说道:“大妈,您过奖啦,我家小姐才厉害呢,医术可高明了。”逗得众人又是一阵欢笑。

舅舅那边也不闲着,他正给一位老伯诊治。老伯患有多年的风湿,行动不便。舅舅一边给他扎针,一边耐心地讲解日常注意事项。老伯感激地说:“以前去城里看病,路远不说,还费钱。没想到你们能来咱这小地方,真是活菩萨呀!”

忙了一上午,终于看完了最后一位病人。李若月伸了个懒腰,绿珠端来一盆水,笑着说:“小姐,累坏了吧,洗把脸歇会儿。”三人正准备吃点东西,突然听到外面一阵喧闹。李若月好奇地走出去查看,只见一个年轻人正牵着一头毛驴,毛驴身上驮着两大捆草药。年轻人一脸焦急,看到李若月他们,连忙说道:“大夫,我听说你们在义诊,我这好不容易采到的草药,想卖给你们,给乡亲们治病用。”李若月看着那堆草药,品质还不错,便和舅舅商量了一下,付了钱收下了。年轻人高兴得合不拢嘴,直说:“这下能给家里多买点米面了。”

看着年轻人离去的背影,李若月心中满是温暖。虽然一路辛苦,但能在行医过程中帮助到这么多人,还遇到这么多有趣的人和事,这趟归京之路,注定会充满回忆。

在小镇停留几日后,李若月一行人继续前行。这天,他们来到了一个热闹的集市。集市上人头攒动,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

李若月对集市上的各类草药和奇特的小物件十分感兴趣,便拉着绿珠在各个摊位间穿梭。舅舅则在一旁一家卖笔墨纸砚的摊位前驻足,挑选着一些文房用品。

正当李若月在一个草药摊前挑选药材时,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争吵声。她好奇地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卖布的摊位前,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妇人和摊主正争得面红耳赤。摊主满脸怒容,大声说道:“你这老太婆,明明扯了我的布,还想耍赖不付钱!”老妇人则哭哭啼啼地说:“我没扯你的布,我就看看,你可不能冤枉好人呐!”

李若月走上前去,仔细打量了一番。只见老妇人手中紧紧攥着一个小包袱,身上的衣服补丁摞不丁,看上去十分可怜。而摊主则是个五大三粗的汉子,一脸凶相。李若月心中觉得事有蹊跷,便轻声问道:“大叔,您说老妇人扯了您的布,可有什么证据?”摊主哼了一声,指着布上一处缺口说:“喏,这就是她扯的,刚刚她还拿在手里看,看完就想走!”

李若月又看向老妇人,老妇人急忙辩解道:“我真没扯,我就是摸了摸,

老妇人说着,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我孙女病了,我就想看看能不能扯点布给她做件新衣服,可我身上实在没钱呐。”李若月心中一动,仔细观察那布上的缺口,发现边缘整齐,不像是扯破的,倒像是被剪刀剪的。

她慢慢地转过身来,目光落在摊主身上,轻声说道:“大叔,您先别着急。您看这布,它的裂口处并不像是被硬生生扯破的,反而更像是自然磨损的。您是不是误会这位老妇人了呢?”

摊主一听,顿时火冒三丈,他瞪大了眼睛,提高了嗓门儿:“你这小姑娘懂什么!不是她扯的难道还是我自己剪的不成?我在这儿摆摊做生意,怎么可能平白无故地冤枉她呢?”

周围的人听到摊主的叫嚷声,纷纷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有人说老妇人看起来就不像是个好人,也有人觉得摊主这样咄咄逼人有些过分了。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李若月突然灵机一动。她迅速从自己的包袱里掏出一块碎银子,然后快步走到摊主面前,将银子递给他,说道:“大叔,这块布我买下了,就当是帮这位老妇人付账了。不过,您也别再为难她了,她一个老人家,看着确实挺不容易的。”

摊主看着李若月手中的银子,脸上的怒色稍微减轻了一些。他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伸手接过了银子,并迅速揣进了怀里,嘴里还嘟囔着:“算你们运气好,今天碰到我心情好,不然可没这么容易了事!”

老妇人见李若月帮自己解了围,感激涕零,拉着她的手说:“姑娘,你真是好人呐!可我实在没钱还你。”李若月笑着安慰道:“婆婆,没关系的,您孙女病了,这钱就当给孩子买点好吃的补补身体。您家在哪,方便带我去看看她吗?我懂些医术,或许能帮上忙。”老妇人一听,连连点头,忙带着李若月等人往家走去。

穿过几条狭窄的小巷,他们来到了老妇人家。一间破旧的茅草屋,屋里光线昏暗,一个小女孩正躺在床上,脸色苍白,虚弱地咳嗽着。李若月赶忙上前,为小女孩把脉诊断。过了一会儿,她眉头微微皱起,对老妇人说:“婆婆,孩子是受了风寒,加上营养不良,才病成这样。您别急,我开几副药,吃了应该就会好起来。”

绿珠立刻跑去附近的药铺抓药,李若月则留在屋里,教老妇人一些简单的护理方法。不一会儿,绿珠带着药回来了,李若月帮忙熬好药,看着小女孩喝下。老妇人在一旁抹着眼泪,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

看着小女孩的状况逐渐稳定,李若月心中也松了一口气。她又留下一些银子,嘱咐老妇人给孩子买点有营养的食物。离开时,老妇人站在门口,一直目送他们远去,嘴里还念叨着:“真是遇到好人了……” 李若月一行人继续踏上归京之路,集市上的这场风波和对小女孩的援手,让他们的旅程又增添了一份别样的温暖。

第三章:神秘村落的奇异病症

离开热闹的集市后,李若月、绿珠和舅舅沿着一条蜿蜒的小路前行。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了一个偏僻的村落。村落四周被青山环绕,看上去宁静祥和,但空气中却隐隐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

三人刚走进村子,就发现有些不对劲。村子里的人大多面色憔悴,神情萎靡,看到他们进来,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警惕。李若月主动上前,向一位路过的村民询问:“大哥,你们村子这是怎么了?大家看起来都不太好的样子。”村民打量了他们一番,犹豫了一下说:“哎,最近村里不知怎么的,好多人都染上了一种怪病,浑身乏力,还时不时地发烧,找了好几个郎中来看,都没治好。”

李若月和舅舅对视一眼,行医之人遇到病症,自然不能坐视不管。他们表明身份和来意后,村民们的态度立刻热情起来,纷纷带着他们去看望患病的家人。

李若月走进一间屋子,看到床上躺着一位年轻的女子,她紧闭双眼,额头满是豆大的汗珠,嘴里不时发出痛苦的呻吟。李若月赶忙为她把脉,脉象紊乱,气血不畅,可又不像是普通的病症。舅舅在一旁也仔细检查着,同样眉头紧锁。

随后,他们又走访了几家,发现患病的村民症状都大致相同。李若月陷入沉思,她回忆着所学的医术知识,试图找出病症的根源。这时,绿珠在屋外发现了一些异样。她看到村子里的一口井旁,有一些奇怪的粉末,颜色微微泛绿。绿珠好奇地捡起一些,拿给李若月看。

李若月看着这些粉末,心中一动。她将粉末放在鼻子下轻轻嗅了嗅,有一股淡淡的刺鼻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