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何等数额!
竟占全国赋税的两成?
想想都觉得振奋!
然而兴奋之余,朱元璋很快恢复了理智。
他看着韩成问道:“你肯定弄错了,我之前查阅过元朝市舶司的记录。
市舶司收益好的时候,能挣个七八万贯,不好的时候比我们大明还差,只有几千贯,甚至完全无利可图!”
元朝的市舶司竟然不挣钱?
这不该啊!
怎么会与我的记忆相差这么大?
但瞧老朱的模样,又不像在胡言乱语。
这让韩成一时有些迷茫了,难道真是自己记错了?
不应该呀!
他清楚记得元朝的市舶司收入甚至超过南宋,可这结果却令人困惑。
“别再争论了,叫人把元朝市舶司的所有账册拿来核查,一查便知**。”
朱标的话掷地有声,为众人指明方向。
随即,朱元璋即刻传令,不久后,元朝市舶司的详细资料便被呈上。
所有人翻开细看,瞬间陷入沉默。
因为无论是韩成还是朱元璋所言,皆无误。
(本章完)
——
元朝市舶司的资料在韩成所在的偏殿堆成了两摞,内容详尽无缺。
历朝更迭之际,政权交接并非仅关乎府库,还涉及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
从户籍、田亩到各类记载,这些档案对新朝而言至关重要。
有了它们,新政权可以迅速掌握局势,制定政策并巩固统治。
这便是为何刘邦入咸阳时,诸将欢腾,而萧何独守安静,未随波逐流。
秦朝遗存的大量文献,非但没有被弃置不顾,反而受到格外珍视与妥善保存,其中的深意不言自明。
后来,随着对秦朝各地的治理逐步展开,众人逐渐意识到萧何此举的深远意义,也验证了他那卓识远见……
朱元璋出身贫寒,却终成一代**,论起与他的境遇相似的君主,刘邦无疑是最佳人选。
因此,朱元璋常以刘邦为参照对象,不断反思自身。
正因如此,他对元朝遗留下的各类文书档案极为看重,无论有用与否,能保全的便保全,能搜集的就搜集。
毕竟,这些并不占太多空间。
所以,当他一声令下时,很快便得到了关于元朝市舶司的相关资料。
朱元璋、朱标、朱棣三人正在研读元朝市舶司的资料,重点是查看历朝市舶司的年度总收入并一一记录。
至于韩成……
这会儿,他已经躺在床铺上进入了梦乡。
他实在太累了,几乎撑不住眼皮。
看到朱元璋吩咐取资料,又想到翻阅这些资料需耗费不少时间,便趁着间隙抓紧休息。
于是,屋内呈现出一幅罕见的画面:朱元璋、朱标这对父子皇帝与太子,加上燕王朱棣,皆埋头专注地查阅文件,气氛繁忙而严肃。
唯独韩成在一旁酣然入睡,偶尔还传出细微的鼾声。
这三人,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跺跺脚就能让整个大明为之震动。
即便是朱元璋与朱标,光是朱棣一人作为燕王的身份,就足以让其他人毕恭毕敬,不敢稍有懈怠。
哪怕是胡惟庸这样罕见的奇才,在面对朱棣时也不得不维持表面的恭敬。
然而韩成却显得与众不同,此刻在三人同时在场的情况下,竟然安然入睡。
过了许久,事情终于有了结果。
看着朱标亲手抄录的元朝市舶司多年来的收益记录,朱元璋的脸色阴沉得可怕。
旁边的朱标和朱棣脸色也不好,有些难看。
因为仔细查阅资料后发现,事实比他们预想的还要令人震惊——无论是韩成还是朱元璋提到的关于元朝市舶司的收入数据,都是准确的。
元朝市舶司的确非常盈利,巅峰时期,市舶司征收的关税,加上元朝廷直接参与的海上贸易所得,总收入竟超过了三百万贯!
单是太仓市舶司,一年便能让元朝廷收获黄金三千多两,珍珠四五百斤!
韩成所提及的数字,远小于元朝每年通过海上贸易获取的实际利益。
然而,在经历了最辉煌的阶段之后,元朝市舶司的收入开始逐步下降。
并且经过一段时间后,甚至出现了**。
跌宕起伏间,几万贯、几千贯的财富就这样消散殆尽,最终竟是一点不剩。
韩成与朱元璋的话都有道理,只是各自着眼的时期不同罢了。韩成提及的是元朝鼎盛期市舶司的盈余,而朱元璋讲的则是元末几十年间的市舶司收入状况。
因此,两人的结论大相径庭。
“该死!”
朱元璋凝视着最终核算的结果,眉头紧锁,许久才忍不住爆发出一句怒骂:“我们被那群混账给耍了!”
他的拳头已经攥紧,恨不得狠狠砸向桌面,借此释放内心的愤懑。
可惜,韩成屋内的桌子早已被他先前的怒火摧毁,此刻也只能强压下这股冲动。
数据明明白白地摆在面前,朱元璋岂会不知,自己当初上了中书省那帮人的当,被他们蒙蔽了双眼。
这些人当年申报元朝市舶司收入时,只挑选了后期的数字,完全忽略了前期丰厚的盈利。
所以他对市舶司一直不以为意。
等到后来发现明朝市舶司收入同样不高,并以此对比元末情形,朱元璋并未深究,只觉得理所当然。
于是后来,江阴侯、靖海侯等人呈递奏疏,声称开放市舶司不仅无助于防范海寇,反而易泄露军情之类种种弊端,朱元璋几乎没有太多考虑便下令关闭了市舶司。
在他看来,市舶司每年的收益寥寥无几,还不抵日常开销。
既然如此,又何必维持呢?
可如今查阅元朝市舶司的完整档案后,竟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若当时知晓这些内容,朱元璋无论如何也不会关闭市舶司!
这些家伙,耍的是什么把戏啊!
这锅甩到他头上来了!
朱元璋怒火中烧,恨不得挥刀斩人。
但转念一想,此事已隔多年,丞相制早已废除,中书省也已撤销,想找人泄愤都不容易。
“没想到市舶司竟然如此盈利!”
朱元璋双目通红。
想到此前与韩成的争辩,在韩成面前信誓旦旦的模样,他此刻脸颊滚烫。
万万没想到,自己在这事上也犯了错!
要不是韩成点醒,他恐怕至今仍蒙在鼓里。
站在一旁的朱标同样对元朝市舶司的盈利能力感到震惊。
“确实难以置信,竟能赚取如此巨利!”
他不禁感叹道。
“然而,为何到后来的几十年,市舶司便不再盈利?元朝依旧,市舶司如旧,其间差距怎会如此悬殊?”这同样是朱元璋心中的疑惑。
“查!此事必须彻查!
若能查明原委,我大明的市舶司便可重新开启,也能再度获利!”
朱元璋紧握双拳说道。
此刻,他已不再提及不重启市舶司之事。
只要想到那高达两三百万贯的市舶收入,朱元璋便兴奋不已,满心斗志。
若朝廷每年能有这样一笔巨款入账,他能办成多少事啊!
“必须查清!”
朱标同样握拳,语气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