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政敌不如异端(1 / 1)

不得不说,跟着方默这种堪称雄才大略的主公,并不是一件坏事。

关键是方默展示出来的神迹!

那一幕可是真正意义上的震撼人心。

当黄巾军正在开始接收荆州全境的时候,大汉震动!

这一次是真的拦截不住了。

毕竟董卓大败而归。

5万军队,就只剩下1000人逃出生天。

这种消息,是封禁不住的。

此时益州刺史郤俭却根本不当人。

在任时贪婪残忍,横征暴敛,扰动百姓,使益州哀鸿遍野,谣言远扬。

按照原本的历史,他应该三年之后死于马相、赵祗等自号黄巾的士兵手中。

不过此时此刻,在得知荆州已丢之后,郤俭彻底慌了。

立刻让人向朝廷求援。

益州,古巴蜀地名。

想要入蜀,只有三条路。

第一条是从凉州、司隶前往。

属于羊肠小道,“蜀道难”也基本上集中在这里。

第二条就是从荆州进入。

至于说第三条,理论上是从交州进入。

但那仅仅只是理论。

不但沿途困难,而且也十分容易遇到南蛮阻路。

所以第三条路约等于没有。

而荆州这一路,不但是最容易的,也是最方便的。

郤俭一边派遣使者前往洛阳求助,一边派使者前来投降。

是的,郤俭根本没想打。

虽然太平道的确有一点点不当人了。

对于旗下的世家门阀打压到了极致。

但是却并没有将其灭亡。

对于世家门阀来说,那些所谓的财富、土地什么的其实都不是特别重要的东西。

重要的是什么?

答案是人。

只要人还在,任由你猖狂一时,最后也要喝世家门阀的洗脚水!

为什么郤俭如此有恃无恐?

倒不是因为他有什么多强的能力,而是因为郤俭从五斗米教的系师,也就是当代天师的张鲁口中,得知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得气运者不长生!

如果是别人说这句话,郤俭最多只是笑一笑。

但是说这话的人是张鲁。

这是五斗米教的当代天师!

那这句话就是权威!

而方默是什么身份?

太平道创始人张角之徒!

一开始张角要造反的时候,大家都吓了一跳。

甚至十分不解。

张角可是当代真修!

千载修为可不是假的!

就算五斗米教的传承特殊,想要力压张角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毕竟张道陵是张道陵,张鲁是张鲁。

虽然因为特殊原因,同样拥有上千年的道行,但实际战斗力到底有多少,还是一个未知数。

所以张角这样的有道之士,竟然想要举兵造反?

简直不可理喻。

不过很快,关于方默架空了张角的传言甚嚣尘上。

大家也就有了全新的猜测。

不是张角想要造反,而是方默打着太平道的旗号造反。

虽说方默曾经不止一次说过自己不想当皇帝。

但这种话也就听着笑一笑就好。

不当皇帝?

不当皇帝,那岂不是没有皇帝了?

这世上又怎么可能没有皇帝呢?

而一旦方默参与了造反,他的身上就多出来了气运。

气运越浓,他也就越短寿!

而且关键是,大汉四百年国运巨龙还在!

可没有实力大幅度减弱的迹象!

甚至就连东汉和西汉,到底是不是一个国家这种话题。

也被理解为是方默妄图借助这场讨论前去斩断大汉四百年国运。

这是如此的可笑!

国运虽然是人心所向,但除非一次一次战斗输了,否则根本不可能直接毁灭!

虽然方默成功拿下了扬州和荆州。

但在郤俭看来,黄巾军也就这点本事了。

还什么雷法武器……

哈哈!

知不知道什么叫做道教正统?

知不知道什么叫做五雷正法?

知不知道什么叫做当代天师?

区区雷法,无非就是一群道士的法术而已。

他有着张鲁,自然不怕。

不过问题是,郤俭为什么要和太平道争雄呢?

他又没什么野心,巴蜀这地方就算是想要打进来也十分麻烦。

所以与其自己和黄巾军打生打死,让朝廷看笑话,倒不如按兵不动。

表面投降。

如此一来,黄巾军就可以去和大汉朝廷打个你死我活。

至于最后是谁赢家不重要。

他仍旧是益州刺史才重要!

对于益州的投降,方默只是稍稍一想,就猜到了原因。

他倒是欣然答应。

随后让人开始接管益州。

没有去动那些世家门阀的人,而是掌握了军政大权。

但又保留了一定的武装。

并没有如同扬州、荆州的世家门阀一样直接动手。

另外只要郤俭等直接投降之人遵守太平道的法律,就不会受到清算。

也算是给整个中原大地打个样。

双方在你来我往的讨论中,汉中的张鲁就坐不住了。

太平道。

正一道,也就是五斗米教。

这是如今的两大道教。

太平道强势,正一道自然也就弱势。

关键是政敌不如异端。

而在正一道看来,太平道就是异端。

所以正一道自然不会投降太平道,连夜正一道就搬迁了。

去了哪里?

自然是凉州。

其实也是没办法。

交趾眼看着就要被合围了。

不能去。

黄巾军是从荆州攻来的,也不能去。

那么剩下的就是司隶和凉州。

司隶是洛阳所在。

但是因为太平道的缘故,大汉朝廷对于所有的道士都没好感。

甚至正一道还多出来一个“米贼”的称呼。

位于汉中的正一道,自然也就只剩下了前往凉州一条路。

不过张鲁知道自己恐怕不会受到凉州诸多势力的待见,所以他的目标是经凉州、并州,前往冀州或者兖州。

具体去哪,那自然是要看哪里合适。

如果有可能,张鲁也不想离开益州。

但是他不敢赌。

万一太平道要剿灭正一道怎么办?

他不可能让爷爷张道陵创立的正一道毁在他手里。

虽然方默很快就发表了声明,正一道作为正统道教之一,被纳入太平道的道学馆之中。

这就让正一道成了正经官道学之一。

按理来说,这个时候张鲁应该回去。

不过现实却是,张鲁走得更快了。

方默也懒得理他。

反正这就是给正一道埋钉子。

张鲁不接招,那就让他的后人头疼去。

正一道是不可能被灭的。

这和太平道不同。

太平道是张角与东汉朝廷同归于尽之后,遭到后世君主清算,自然再无任何存在的可能。

而如今,太平道原本此时应该已经濒临毁灭的气运,被方默强行续了一口气。

可正一道却是必须传承63代的!

恩,63代是定数,至于能不能传承第64代,那就要看后人的智慧了。

所以张鲁真的白跑了。

因为方默很早之前就和张角三兄弟讨论过这件事。

也得到了张角等人的支持。

灭教。

尤其是正一道这种真正道教始祖的宗教,是十分不理智的行为。

因为作为两个原始道教。

太平道如果是干脏活的“阴”。

那么正一道就是光明正大的“阳”。

阴阳相合,本来应该是天数。

但是奈何张角妄图逆天而行,导致最终“阴”被毁灭,而“阳”独存。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此后道教面对官府的时候,就无形中矮了一截。

一直到鞑清的时候,道士们才雄起了一番。

应是顶着嘉定三屠,扬州十日保住了发髻。

拒绝那恶心人的金钱鼠尾。

而且关键是张道陵只是飞升了。

并不是死了。

他是真的可能会下凡来到人间的。

一旦张鲁死亡,正一道传承断绝,张道陵弄不好就要下凡除妖了。

一个神仙。

还是开创了道教体系的神仙。

没人敢胡来。

毕竟就连超凡体系都出现了,谁敢确定一个神仙能不能下凡除妖?

正常的王朝交替没什么。

但是你跑去断人传承,怕不是真的要让对方下界除妖。

至于为什么张鲁不相信……

废话,异端的话怎么能相信!

信了那不成异端了?

所以这件事还挺无解的。

张鲁虽然跑了。

但并不是所有正一道的人都跑了。

更何况正一道在汉中经营多年,在此地早就有着浓厚的道学基础。

所以当太平道宣布正一道为官学,不会受到清剿之后,汉中的百姓们自然十分高兴。

很快,太平道就通过诸多搜集,找到了一批正一道的底层法术。

然而虽然是底层法术。

但方默和自己掌握的天罡三十六法,地煞七十二行术相印证之后,还真的给他找出了一个从来没有学过的法术。

【叮!恭喜你学会神通“缩地成寸”。】

=

【名称】:缩地成寸(主动)。

【品阶】:神通(?阶)。

【属性】:念动咒语,连通地脉,可化千里为五里或百步之间,化万里为十里,或五步之间。

【说明】:空间挪移类小神通之一,消耗甚大。

=

虽然只是小神通。

虽然使用一次差不多就要1000法力。

但是不得不说,这门神通真的很强。

尤其是在战斗过程中,可以各种骑脸突刺。

也可以瞬间逃跑。

只要对方没有控制空间的技能,这门法术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方默解析了这门法术。

结果除去“移景”之外,还察觉到了“壶天”、“土行”。

甚至有一种“潜渊缩地”的味道在其中。

乍一看,好像是很垃圾的法术。

因为其中包含了一门天罡法,若干地煞术。

结果却是小神通。

但这门神通只是采取了“潜渊缩地”中的后半部分。

而且还只是最多达到“万里”这个程度。

而作为天罡法,“潜渊缩地”修炼到极致之后,仅仅只是“缩地”,就是只要站在地脉之上,就可以瞬间想去任何地方。

从这里就能看得出来,“缩地成寸”只是一丁点皮毛。

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后,方默也曾经很奇怪。

因为这个时代有很多法术并没有被创造出来。

神话传说也有。

但远没有后世那么活跃。

可为什么方默使用出那些天罡法、地煞术之类的,张角并不意外?

然后张角才告知了方默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因为张道陵创造了“天庭”。

所以正宗道教都是有沟通“天庭”之能的。

而众所周知,神灵是人类愿力的具象化。

换句话说,天庭中的神灵也是如此。

所以,只需要只要天庭中的神灵还存在,所有道士都可以倒果为因。

即“颠倒阴阳”之法,学到来自未来的法术。

听上去不可思议。

但实际上当方默出现在这个世界之后。

那么对于未来,也就只有一条路。

也因此,对于张角这种真修来说,自然不会意外方默的法术。

方默暗自咋舌。

虽然他也知道,千载道行并不是凡人,但这也太夸张了一点。

“不过随着你和这个世界的羁绊逐渐加深,未来也在变得模糊。”张角笑着说道:“命运最大的作用,就是让不信命的人听从命运的安排。”

“不懂。”

“你和这个世界捆绑越深,对于这个世界的影响也就越大,随后的未来,也会改变。”张角笑着说道:“我很欣慰。”

方默愣了愣,随后突然间醒悟到了什么。

张角他们三兄弟之所以那么爽快的答应下来,宁愿被架空,也要完成方默的要求,是不是就是因为张角他们看到了未来?

不过那是没有自己的未来。

如今多了自己,所以他们才会全部同意?否则不说张角,就哪怕是张梁、张宝随便站出来一个,自己这个少天师就直接没有任何作用。

毕竟张角三兄弟号“天公将军”、“地公将军”和“人公将军”。

而方默现在只是被称呼为少天师。

但还并没有一个专业的明确的,正式称呼。

其他人叫方默少天师,是出于尊敬。

张梁、张宝叫方默少天师,那是出于爱戴。

可并不意味着方默就真的是少天师了。

毕竟张角号“大贤良师”。

少天师那是正一道的称呼。

这也是为什么方默最终的封号是“次天师”的缘故。

这也是独一无二的。

而不是那些根本不了解,而认为“次天师”是什么假冒伪劣。

“次”这个字从一开始,就是第二顺位的意思。

这也是“次子”的由来。

次天师,就是第二位天师。

理论上来说,如果太平道有第三任天师的话,应该叫做幼天师。

然后三代之后,才统称天师。

至于为什么不用“伯、季、叔……”?

单纯就是因为不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