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从花儿全家来了烟城之后,简阳就赶紧把兔子工厂给安排上了日程。
简阳之前已经在落鸡山旁边买了地皮,造了兔场了。
因为兔子们经过十来个月的努力,已经从刚到烟城时的十几只,变成了现在的几千只.......
当然,几千只里也包含了简阳在当地收的种兔。
不过实话实说,兔子这玩意儿的繁衍能力,确实是不容小觑的。
用简阳的话说就是,要不是兔子脑容量不够,否则早统治地球了。
这会儿要搞兔子的深加工,简阳便选了落鸡山和兔场中间的位置,建了个小规模的食品厂。
虽然食品厂就三进十几间屋子,但是用的建材,却是当下最好最干净的。
什么牛粪糊墙,鸡屎铺路之类的,是万万不可以有的。
车间也用当地比较多用的木板来做隔断,而是全部用了青砖石板。
另外宰杀和熏卤的车间,也得分开。
前头宰杀,中间清洗,后面煮,熏,卤~~~
这一套下来,虽然比不得后世的食品厂的无菌要求,但是在当下,却已经算是比较卫生的了。
简阳的想法是,兔肝兔头之类的就便宜点儿卖,烟城当地就能基本消耗掉。
但是熏兔子卤兔子,一个就要七八十文,还得往外头卖才好。
好在如今烟城往勤云县的路已经修得七七八八了。
勤云县,就是简洪涛他们当初下船的大码头,那地方人多经济条件也不错,阿瑶已经让庄伯在那儿买了铺面开了大大的粮行和南北货铺子了。
熏兔子保存得当,放个半年都没啥问题,所以简阳决定大部分地熏兔子还是得去庄氏南北货行寄卖。
另外卤兔子,一锅就卤上个十几只,反正卖不掉,自家就能干完嘛!
于是在筹备了整整两个多月之后,简阳的兔兔这么可爱,一定很好吃工厂,终于开张了。
简阳觉得自己起的名字,简直太炫酷了。
可惜,就没一个人能记得住的。
结果迫于无奈,兔兔这么可爱,一定很好吃食品厂,被迫改为了兔八哥食品厂。
不过这还不是结局。
结局就是,兔八哥食品厂,在一传十,十传百的宣称之下,直接成了兔哥儿食品厂。
简阳说听着就感觉不像什么正经厂子。
好在青莲安慰她,“别管什么正经不正经的,如今咱酒肆一天少说也能卖掉十几只卤兔子,反正能赚就行呗!对了,咱们明天预定十八只,可别忘了。”
“姐姐姐,”简阳一叠声叫道:“你可千万别跟我说,这事儿你还是跟我花儿姐姐说吧,不然我这黄鱼脑子,转身就能给你全忘了。”
“你啊~”青莲用手指戳了下简阳的脑门,“就是脑子里的事儿实在是太多了。”
简阳毫不客气道:“可不咋地~这家没了我,得散~~”
引得边上蒋隽瑛直翻白眼。
不过她也没空批评女儿的张扬得意,整理整理教案,她这就得去女学给孩子们上课去。
打从女学开学之后,倒是零星又来了几个女童读书学习。
让蒋隽瑛觉得特别欣喜的是,有几个女孩儿,是上寨和中寨来的。
这事儿还得多谢上山。
要不是她不遗余力地跟山寨里的人夸奖女学吃得有多好,穿得有多好,住得有多好,山寨里的女孩儿肯定不会下山特地来读书的。
虽说,孩子们来女学,看中的是吃穿住,但是蒋隽瑛对此却没有什么反感。
因为这地方的人,过得实在是太苦了。
而女人,比男人还要苦。
女孩儿则是人群的底层,她们绝大部分,甚至比自己的母亲过得还要苦。
好像家庭里的每个人,都能踩上她们一脚。
女孩儿的家里能放她们出来上学,就已经是很大的恩赐了。
绝大部分的女童,则需要被留在家里帮忙干家务或者务农。
所以蒋隽瑛想着,哪怕是孩子们把女学当成是个遮风避雨的地方,那也挺好。
最起码,在这里,孩子们能吃得饱,睡得好,顺便还能认字,学本事。
蒋隽瑛甚至还找了周回,让他有空的时候,来教教孩子们功夫。
周回虽然跟着简洪涛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但却还是应了下来。
他自己要是没空去女学的话,还会嘱托冯南来帮忙。
屁蛋和冯南这俩,现在都在府学帮忙跑腿干杂活呢!
有些来念书的孩子,年岁尚小,见到屁蛋和冯南,还会叫他们一句先生。
第一次被叫先生的屁蛋,吓得当场就想给小孩儿哥跪一个。
这俩土匪也是万万没想到,自己居然有一天会被人叫先生!!
为了不辱先生这个名号,这俩偷摸着每天也写字认字,一点儿不敢懈怠。
开学也就几个月,两人百家姓都能认全了。
冯南高兴地直朝家乡的方向磕头,说自己老爹上辈子的心愿,也算是达成了。
话说回来。
去女学的孩子,大多家境不怎么太好,但是蒋隽瑛也没有因此而免除束修。
毕竟孩子们需要交的束修,起码有一半已经由府衙补贴了。
女学想要好好办下去,也不可能一直只靠补贴和捐赠。
再说了,有句老话说得好,升米恩斗米仇,白得来的东西,就容易被糟蹋。
所以,该收的束修,蒋隽瑛都得收。
不过她倒是给孩子们找了个自己赚束修的法子。
那就是,抓了蛤蟆、蚂蟥、蜈蚣、马陆之类的玩意儿,都能送去救救我吧医馆卖。
没错,一听这医馆的名字,都不用猜就知道,铁定还是简阳取的。
她在说出这个名字的时候,老简帮一群人差点儿没笑死。
都骂她起的到底是什么玩意儿。
不会起名,能不能别乱起!
可没想到,姚大夫倒是极其喜欢这个医馆名。
他说正常人一听这个名字,就能嘎嘎乐半天。
人啊~很多病都是心病,这一乐,保不齐病就好了一半了呢!
于是,烟城最大的医馆,就挂上了‘救救我吧’的匾额。
话说姚大夫收药材,一般是不会管自己是不是能用得完的。
他说自己专门有地方卖的。
所以只要是好药材,他基本都收。
一般来说,一条水蛭,大的能卖三文,小的能卖两条五文,蜈蚣大得能卖上七八文,小的也要五六文。
癞蛤蟆则是论斤算,姚大夫要皮,隔壁豆娘则要蛤蟆肉,一桶蛤蟆怎么样都能换个五六十文呢。
这些玩意儿,西林简直满地都是。
孩子们只要入夜了去抓,一个月再怎么着,赚个两三百文是没啥问题的。
女学束修加餐费,一个月才一百文,孩子们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
就是半夜出去抓蛤蟆啥的,到底还是有些危险的,所以简洪涛专门派了巡逻的衙差,每天半个时辰时间,管接送小孩儿去捞水蛭,抓蛤蟆。
当然,府学的孩子想去,也可以一起去。
俩口子主打一个公平公正。
在老简帮忙忙叨叨地不断努力之下,烟城渐渐也有了起色。
来往行人多了,大家伙儿穿着打扮,也比之前鲜亮了。
新的梯田也开垦了出来,春耕也开始了.......
可外头的局势,却越发紧张了起来。
到了三月下旬,上头征兵令下来了。
范巡抚说了,西林这回要征兵三万,驰援都城。
另外,还需收春粮税。
这回简洪涛想蒙混过关,那是万万不可能了。
之前外头征税征得起劲,简洪涛却没给西林百姓加税,反而还减税了。
那他拿的什么东西往上交呢?!
其实他玩得,还是画饼大法。
每次布政使司催西林上税,知府大人都会交。
但是却不会足额交。
打个比方,上头催交十两,简洪涛就交二两,还欠的八两,说起来就是过几天送来。
上头见他好歹也算交了,便骂上两句,让他赶紧收钱去。
可前头欠的还没交上,后头又说要十两,简洪涛再交二两当次的,补上一两上次的。
就这么循环往复~~~
人家可能一年交一百两,而他呢?一年大概也不一定能交满十两。
这玩意儿,玩的就是一个:我虽然没给全,但我好歹给了,你总不能毙了我吧~~~~
事实证明,布政使司,是真的不能毙了他。
但是!
却可以给他全部丙级的考绩。
其实这事儿的杀伤力,本来是挺大的。
但是现在打仗都打到都城门口了,那考绩不考绩的,皇帝还哪儿来心思看啊。
皇帝现在就想征兵,干死齐王。
西林人少,却要征兵三万.......不然就是拿出粮草来,这可把简洪涛给为难坏了。
怎么办呢?!
他连夜叫回了周回三爷,以及和尚.......
四人在书房密谋一晚,终于在次日一早,三爷和周回,带着府兵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