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真相(求催更)(1 / 1)

波科玛莎妮娜的众多奢侈品从何而来,他父亲的生意为什么每次都可以精准的踩中俄国的关键节点。就比如俄国东城区的房子拆迁,热尔韦斯基为什么就可以提前半年布局。而且像这样的生意,每次都可以精准无比。

如果你真的有尼古拉这样牛皮的商业头脑,大家也会理解。但你的所有履历告诉大家,你没有那个本事。背后绝对有人在支持你,或许你没有犯大错,但你背后肯定有人干了这样的事情。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在某俄国Rq交流群,细心的网友扒出波科玛莎妮娜已经删过的以往照片信息。蓷特上是这么写着,感谢母亲大人送的妆饰配件,尤其是这副‘耳环’。

网友开始纷纷讨论,为什么这件事情过去好几天,波科玛莎妮娜的母亲是谁,在干什么?她怎么会那么有钱?再通过网友扒出来,波科玛莎妮娜去年的照片,曾经就有一张是在家里拍出来的。

背后的梳妆台,摆设的可都是高端名牌货。宝格丽、卡地亚、蒂芙尼和格罗夫等品牌,这些足以证明波科玛莎妮娜可不是一般的富有。已经超过普通人的想象,再加上曾经出现在照片里面的莫斯科高档私人别墅,一点都不简单,价值早已经突破3亿美元。

经过网友的深扒,波科玛莎妮娜的母亲为什么至今不出面辟谣。原先说好的这些奢侈品都是高仿的,并不是真的。那为什么不拿出购买记录单,相信你抛出来这个购买高仿的记录信息,大家也可以理解一下。

为什么事情发生后,热尔韦斯基原来并不是庇护自己的女儿波科玛莎妮娜,而是他的妻子。所以网友再把重点转移到她的妻子身上。还有就是波科玛莎妮娜为什么没有跟他父亲姓,也没有跟她母亲姓,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到这里,于是就出现曾经与波科玛莎妮娜一起居住过的小区邻居出来解释。热尔韦斯基是入赘的,真正厉害的波科玛莎妮娜的奶奶。波科玛莎妮娜是和她奶奶姓的,而她的奶奶到底又是谁。

不过先不着急,先说说他的妈妈。玛丽连索娃,曾经与俄国莫斯科商贸局和莫斯科建筑局有过行贿记录。去年就被爆料过一次,而且还主动上缴罚金1亿卢布。而且通过注册的公司,这7年时间,赚取很多钱。

现在她的母亲已经被深拔出来,下一步网友继续顺藤摸瓜,找出了玛丽连索娃的母亲。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玛丽连索娃是原俄国原副总里巴科郎索·索菲亚。曾经是俄国红十字会总对接人,也掌管俄国和莫斯科部分经济走向。

有的人很奇怪,俄国的经济不是由尼古拉掌管的吗?为什么还有别人来管理。答案很简单,尼古拉是俄国经济总设计师,可不是具体计划的执行者。对于重要产业和项目,尼古拉可能会派人亲自监管过问。

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顾及到方方面面。而且莫斯科州、圣彼得州、列宁格勒州等地方,拥有一套自己的管理办法。不是什么经济发展都会由尼古拉进行插手。所以导致地下的人拥有很大操作空间,此外前两年尼古拉名义上可是处于昏迷状态,对于各地的经济发展并没有实质性指导。

而且当初经济指导等方面的工作可是蒲先生和梅杰夫在主持,尼古拉还躺在疗养院里面。所以网友深把到这里,在结合对方做生意发家的那段时间,就能明白人家为什么可以轻松的赚钱了,而别人不行的原因。

玛丽连索娃曾经说过,从小的时候就经常和奶奶在一起。作为入赘进来的,这个家族的女主人确实非常强硬。所以把这个孙女看的非常重要,也可以理解。但她这个奶奶,巴科郎索·索菲亚也没有那么简单。

巴科郎索·索菲亚是前负责人列昂尼德的女儿,说起来也是俄国印象深远的人。说到这里,基本上大家就停止讨论。因为俄国也存在一些网络警察,如果发现传播谣言或者污蔑别人,将会被逮捕并起诉入狱的。

说到这里就可以很明确的告诉大家,事情已经真相大白。如果把事情捅出来,对大家都不好。而且大概率这件事情,也会被某些人压下来。至于巴科郎索·索菲亚有没有收到俄国红十字会的好处,显而易见。

按照尼古拉得到的情报显示,巴科郎索·索菲亚利用自己的职位,在俄国红十字会长期挪用捐款资金。并伪造文件,虚构项目支出,并将部分款项转入私人账户。

更为恶劣的是,她女儿还将部分资金用于投资海外资产,试图掩盖犯罪事实。调查人员还发现,热尔韦斯基这个女婿曾多次参与国际慈善活动,借机接触各国政商精英,为自己的非法行为寻找掩护。

对于波科玛莎妮娜的奢侈品来源问题,尼古拉这边的情报最终确认,那些昂贵的物品正是由巴科郎索·索菲亚用贪污所得购买的。而那场奢华的成人礼,则是她为了炫耀财富、提升家族社会地位而精心策划的一次表演。

如果巴科郎索·索菲亚的罪行被公之于众时,整个俄国社会将会陷入了深深的愤怒与反思之中。一方面,人们对这位曾经被视为公益事业代表的人物感到极度失望;另一方面,此案也再次暴露了俄国体系中的腐败问题。

而对于尼古拉来说,这件事情不是发生在自己这边,没有必要把手伸的那么长。本来反腐就是梅杰夫的任务,这些事情就让他去处理。

俄国红十字会作为一家致力于帮助弱势群体的非营利组织,本应是最廉洁透明的机构之一,但明面上热尔韦斯基的所作所为却摧毁了公众对该慈善的信任。

随着时间的发酵,现在俄国普通网友开始这样流传。一位圣彼得大学学生通过合法渠道,在圣彼得大教堂景区倒卖几杯咖啡,一天赚取7000卢布,被当地媒体猛烈抨击。甚至连圣彼得大学都给予对方记过处理,但这样的一个大贪官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惩罚,这是多么讽刺的一件事情。

(本书内容纯属架空历史,不要过分解读,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