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视察天府大学堂(1 / 1)

说完,石云一摆手。

众人又赶回浦子山中。

回到浦子山中的茅草屋,已经是黄昏了。

清军搜寻了附近各个村庄,却始终不见石云等人。

只得无奈地离开。

在浦子山山腰处的一座茅房屋中。

石云将白齐文等人请进了屋内。

石云吩咐厨房早就准备了一桌野味。

白齐文单手抱于胸前。

对着石云行礼道:“石将军,我自从上一次战败以来,无时无刻不想着回归天朝,遗憾的是好几次都被李鸿章的部下给拦住。若不是我机敏,我早就被李鸿章给弄死在长江上了。我此生的心愿就是做一名将军,是太平天国给了我这个机会。”

石云抱仔细地打量着白齐文,发现其左半边脸满布疤痕,曾经受过严重的炮伤。

石云抱拳还礼道:“久闻白齐文先生大名,一直未曾谋面,若不是呤唎先生介绍,今日怕也难有缘相会。我奉翼王石达开之命,相邀二位入川。关于雇佣军军饷之事,都是小事情,你们都可以跟翼王提。不过翼王关注的不仅仅是眼前的作战。而是希望白先生能够协助翼王在四川开展洋务运动。”

“嗯,就是打算让我派人在我的母国采购军械,招揽西洋工匠入四川吧?”

石云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

白齐文随即走到门口,将房门一脚踹开,而后对着一旁站岗的一位洋兵说道:“拿枪来”。

等到护卫将燧发枪双手递上之后,白齐文单手提枪在手,他看准近二百米左右距离处的一棵百年雪松。

当即”啪啪”两枪打了过去。

石云走到门口,等到亲兵查看后,回来奏报道:“石将爷,弹丸已经贯穿了雪松。这枪可比火铳好多了。”

白齐文将枪丢给卫兵。

有些得意地说道:“眼下李鸿章的淮军和戈登的洋枪队用的就是这种燧发枪。”

石云摇头道:\"翼王说过,还是想要最先进的火枪,要在武器上超越清兵。\"

白齐文挠了挠头。

他忽然想到母国正发生南北战争,整个国家混乱不止,正是购买军械设备的好时机。

他想起曾经用过的一款来复枪令他印象深刻。

白齐文随口说道:“购买最先进的制枪设备很可能要花费数百万两银子,可不是区区这两千两银子就能解决的……“

白齐文看着石云的眼睛,等待他的回答。

石云微微一笑:“只要你能请来可以生产最先进武器的洽谈之人,银子好商量。”

白齐文看到石云不像是在说大话。

他招呼一声,将他的表弟杰瑞找来。

杰瑞是一位戴着金属眼镜的高个男子,长的文质彬彬。

二人叽里呱啦地交谈了几句。

呤唎也参与进来,三人谈了好一阵。

白齐文才说道:“我和呤唎分别派人去美国和英国。一定想办法将工厂的经理给翼王殿下请到。事不宜迟,现在就动身,不过我和呤唎还是要留下来,你看我们下一步该如何行动?”

石云对白齐文的安排十分满意。

他想了一下说道:“洋枪队人数太多,在长江泛舟西进太扎眼。我的意思,你和呤唎单独坐船从长江走。其他人分批走陆路,由陕西入川,沿途我会安排天国密探接应。”

呤唎也点头表示同意。

他对石云说道:“那这些枪械我们俩也一起带走吧,再带上十几名你的卫兵跟随我们一起。”

石云知道这是一种冒险行为,但是呤唎毕竟是国内通,因此他犹豫片刻后,就答应下来。

第二日清晨,洋人就分成几波,开始各奔东西。

石云在江面上将呤唎和白齐文二人送走。

看着一叶扁舟逆流而上,直到消失在天边的尽头,石云才赶回。

他回到浦子山中,写了一封十万火急的密信,交付给亲兵。

吩咐其先一步送到四川给石镇清和邱云机。

而远在千里外的成都城,石镇清带着两位军师和众多的将领在前呼后拥中视察了装修一新的天府大学堂。

学堂内部都已经新描了红漆,换了红瓦,也新换了不少教师,已经焕然一新。

石镇清听到屋室内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他转头向张遂谋问道:“军师,萧浚兰在何处?李惺和牛树海还没有来到吗?”

张遂谋拱手说道:“翼王,萧浚兰正在和两位大儒参观下东西校场,想必这两位对于是否加入我们太平军还有些迟疑,因此想看看我军军威是否有夺取天下的气势。”

石镇清点头道:“我已经安排大军退出成都了,城内仅仅留了一万人守城,就是不想骚扰百姓。也罢,他们去看看也好。不然他们以为我是李自成第二,坐不稳成都总督的宝座。”

几人沿着步行长廊正行走间。

石镇清忽然听到里面一位教授初小的老师问到了一个人名。

老师用沙哑的声音问道:“杨锐没有来吗?”

他的一位同学站起身回答道:“回老师的话,他爹杨成煦说咱们天府大学堂是培养造反逆贼的地方。不让他来上课。”

老师怒道:“荒谬至极。”

老师长叹了一口气,这才继续讲课。

正在这时,学堂近两米高的红漆墙上,一个七岁的小男孩正背着书包,踩着高墙向前徐徐而行。

一刻钟后,男孩才攀墙进入学堂内。

而在学堂的大门外,一位长衫秀才正拿着鸡毛掸子追了进来。

秀才一边追着男孩,一边喊着。

“好你个龟儿子,老子的话你都不听了。\"

儒生毕竟是大人,很快就逮住了孩子。

他扒开男孩的裤子,不顾四处挣扎的男孩。

在他雪白的屁股上啪啪打了两下。

看似重重打下,但是下手仍旧很轻。

“杨锐,我看你还敢不敢逃出家了,这课咱们不学了,回家爹教你。”

杨锐哭诉着说道:“你教的唐诗三百首我已经倒背如流,你一辈子就考个秀才,连个举人都不是,几时做的朝廷大员?”

听到儿子挖苦自己,儒生杨成煦一把放下杨锐,丢下鸡毛毯子。

虽然知道是自己儿子讽刺自己,但是他说不出哪里不对。

不觉有些心酸。

他大骂道:“我教不了你了,你这个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