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大收获啊!赶紧去卖!(1 / 1)

“捅到青枪鱼窝了!”

张进激动地叫了出来,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这一网实在是太强了,网里全是个头硕大的青枪鱼。

哪怕是最小的,估摸着也有十五六斤!

码头上,青枪鱼的收购价还算可以。

一般来说,五斤以下都能卖到八毛左右。

像这种十斤的,肯定会翻倍!

这满满一网,往少了算也有个三五百斤!

而且不止是青枪鱼。

渔网里还有好些个大螃蟹。

都是价钱还算可以的梭子蟹!

单这一网,至少能在码头卖上两千!

“这下发了!阿进,你说的没错,我们的运气来了!”

张大海站在旁边,笑得合不拢嘴,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两弟兄连忙戴上手套,就上去挑选装货。

可能是深海的关系,这些梭子蟹的个头都在五斤左右,算是上好的货。

像这种梭子蟹,钳子必须要完整,不然等到了码头,没有蟹钳根本卖不上好价。

在这个时候,梭子蟹算是比较珍稀的海鲜了。

因此梭子蟹的市场价格,至少能到三块钱!

张大海的激动也由此可见——这批海货的价值可真不小。

弄好了这一网。

两弟兄抬头望向海面。

今天的鱼情格外好,这么瞄一眼,也能看到许多海鱼在水面附近悠游。

接着他们又下了几次网。

虽然收获没有像青枪鱼这一网那么丰厚。

但零零碎碎加起来,也值一些钱了!

张大海兴奋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像这样的好运,能够一年遇到一次,都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

没想到两弟兄竟然在第一次出海,就搞了这么多海货!

97年这个时候。

一般渔民出船,一天能捞个八九百的海货,就已经是了不得的收获了。

再抛开柴油钱和其他的费用,八九百还能剩个六百左右回家。

当然了。

这些钱都得分的,船长、副手……等等往往是十来个人员。

分下来,除了船长会多一些,其他人拿到手的,也不过十几二十左右。

这样的收入,在渔村已经算是高收了。

可想而知,这个年代挣钱有多么艰难。

村子里的万元户少得可怜,除了村长包了地有些钱之外,其他渔民依然过着靠海吃海、看天吃饭的苦生活。

运气好,勉强能温饱;运气差,饭都吃不了。

而且很多连船都没有,只能拿着个铲子、桶子在沙滩上捡蛏子那些小东西。

父亲张中军能留下这艘小破船,也算是对得起兄弟俩了。

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

渔船昏黄微弱的灯光照耀在海面上,泛起淋漓水波。

张进和张大海站在船头,望着满船的海货,心中涌起一股从未有过的满足和希望。

“阿进,我们这次真是运气好到冒烟了!”

张大海激动地搓着手,看着眼前满船的收获,心中喜悦难抑。

“家里吃的都快没了,再加上老娘的身体,我们迫不得已出海,却想收获这么大。”

“真是菩萨保佑啊!”

张进点了点头,心中也充满了无比的欣喜。

根据他前世的记忆,他和张大海今天应该只是抓了两百来块的黄花鱼。

难道因为重生的缘故,连运气也好起来了?

还真是老天爷在发力?

……

渔船缓缓驶向码头,螺旋桨在水中激起阵阵涟漪,形成一道美丽的水波纹。

满载海货的渔船吃水比之前深了些,航行速度明显变慢,但两弟兄的心情却高涨到了极点。

估计大约九点就能到码头,正好能赶上晚市。

一般来说。

晚市才是码头最热闹的时候。

因为下午六点左右的早市,都是拿桶子捡蛏子卖的那一伙人。

晚市则是返航回来的渔船上的,基本都是大货。

不过虽然是晚市,也得早点赶去才好。

因为拖到十点那会,附近所有的渔船都来了,全部挤在码头,等待卸货。

如果排队的船太多,船上的海鲜可能会死掉,那可就亏大了。

而且人一多,喊价也就没了底气。

就算是好东西,也很容易卖不上价来。

临近九点。

两弟兄的渔船终于到了码头。

此时已经有几艘渔船停靠在旁边,正忙着卸货。

张大海将船稳稳地靠上岸。

张进则下了船,四下走了几步,打算看看其他船上的收获。

转了一圈。

发现大部分渔船上的海货还是黄花和梭鱼居多。

像他们这样捕到青枪鱼以及梭子蟹就显得有些少见了。

这让张进松了口气。

如果其他船也捕到差不多的货,那鱼贩子们就会压低价格,生意也不好做。

而此时正是梭子蟹的时候,很多渔船专门出海捕捞梭子蟹。

一网下去,船里就满是梭子蟹。

数量一多,价格自然就下跌。

张进记得曾经有一回,五艘渔船同时出海捕捞梭子蟹,结果捕了几千斤的梭子蟹,最后居然只能卖到一块钱一斤。

那些船员气得直捶胸口,但又毫无办法。

如果不尽快把梭子蟹卖出去,它们一旦死掉,价格会更加低廉。

两弟兄在这里排队等了足足半个钟。

张大海不时搅动着船舱里的水,生怕这些大货因闷热而死掉。

码头边有专门的吊杆帮助卸货,渔船靠岸后,交上几块钱,就有码头工来帮忙卸货。

终于轮到他们了,吊杆把海货一一吊上码头。

张进立即走上前,招呼着周围的鱼贩子:“来来来,快来看这批货!”

“哟!这么多稀罕东西?这次好像都没什么青枪鱼和螃蟹!”

“这些梭子蟹挺大啊,张家兄弟今天真是好运气!”

“这还不止,看看,还有不少斑节虾呢。”

周围的鱼贩子们显然见过不少场面,尽管看到兄弟俩的收获时稍微愣了一下,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毕竟,要是太过表现自己的欣喜,最后价格就不好往下压了。

张进敏锐地察觉到这些鱼贩子眼中的精光,心里暗自一笑。

他对张大海使了个眼色,然后朝一个姓曾的老板走了过去。

想卖个好价,不仅要东西不错,还得懂得如何去聊。

鱼贩子里面,有一个脸上有刀疤的中年男人。

张进认出他就是海鲜寡头,曾建业。

这个曾老板从事鱼贩生意已经有些年了,事业越搞越红火,几乎是这片最大的鱼贩商。

“曾老板,您看这些青枪鱼,全是上等货!”

“怎么也得上三块了。”

张进笑着出声。

曾老板眯起眼睛,仔细端详了这些青枪鱼,又扫了一眼旁边的梭子蟹。

只见他点头道:“成色质量确实可以。”

“这样,青枪鱼两块五,梭子蟹三块,如何?”

张大海听到一下压了这么多价,当即就要开口。

但却被张进阻拦了。

张进上前一步,语气从容道:“曾老板,您不能这么压价啊。”

“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青枪鱼按三块算,梭子蟹四块,这是最合理的公道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