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他已不在江湖(1 / 1)

四月十七日清晨。

晨雾犹如轻纱一般笼罩着滇宁王府。

“镇元子前辈”的徒弟“清风”一袭素衣,神色肃穆地向滇宁王朱锦衔抱拳辞行。

行礼过后他当即转身离去,脚步坚定地朝着东方走去,身影渐渐融入了薄雾之中。

坊间传言,“清风”此去是前往蓬莱仙岛投奔他的师叔——蓬莱仙翁。

然而鲜有人知,这位“清风”实则乃是锦衣卫的退役人员骆铭铨所扮。

所以离开京师之后,骆铭铨并未真的踏上前往蓬莱仙岛的路途。

他寻了一个隐蔽之处迅速易容换装,再沿着偏僻小路悄然潜回了滇宁王府。

从此以后“清风”此人也是消失得无踪无影,再也不曾现身江湖之中。

而骆铭铨已经化身为滇宁王府之中“隐身的幕后大佬”,不再公开露面了。

他凭借在锦衣卫十多年积累的经验与手段,游刃有余地暗中掌控着王府大小事务。

——表面上滇宁王府的当家人依旧还是朱锦衔,但在幕后骆铭铨才是那个运筹帷幄之人。

早已经习惯了“身处黑暗”的骆铭铨,将这份隐秘的掌控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

而另一边。

施宗义在长乐村稍作停留之后,便于四月十七日午后乔装成“方有才”重返京师。

他特意走进一个人声鼎沸的茶楼,寻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壶雨前龙井,侧耳倾听周围人的议论。

此时,茶楼中央的说书先生惊堂木一拍,大声说道:

“列位看官!要说这江湖奇事,最轰动的莫过于‘镇元子前辈’的白日飞升!”

“您道那场面多么神奇?那祭坛上的‘飞升灵果’香气一散,方圆十里的鸟儿都飞来了!”

“成群结队地盘旋在祭坛上空,叫声清脆,仿佛在为镇元子前辈送行!”

“更神的还在后头!”

说书先生故意压低了声音,又突然拔高。

“镇元子前辈飞升之时,紫金色的烟雾缭绕,火光冲天,那身影扶摇直上,越飞越高!”

“等烟雾一散,祭坛上所有东西全都不见了,连个线头都没有留下!”

“有人说啊,那是真仙下凡,功德圆满返回天上仙界去了。”

“还有人说‘镇元子前辈’这是看透了江湖险恶,不愿意再度卷入纷争……”

听着这些议论,“吃瓜群众”施宗义心中暗自点头——看来,效果相当不错。

他操作那场轰动江湖的“白日飞升”仪式,除了化解各方猜忌,还有一个重要目的:

——想要试探一下明国江湖之中是否还存在着某些隐世不出的武林高手。

施宗义特意将“飞升仪式”搞得声势浩大。

从搭建九丈九尺高的祭坛,到散发“蟠桃灵果”的异香,再到震撼的烟火特效……

每一个环节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就是要将整个江湖的目光都吸引过来。

毕竟,越是轰动、传奇的场面,越能引得那些蛰伏暗处的隐世高人们现身。

当“镇元子前辈”在众目睽睽之下实实在在地施展一一番“白日飞升”的奇术之后。

无论是觊觎其神通的野心家,还是秉持正义的隐世高手,都有可能按捺不住好奇心或警惕心。

虽然,目前尚未发现什么异常情况,但施宗义也不心急。

反正就是“有枣没枣,先打两杆”。

……

如今,施宗义在京师的四大计划已悉数完成。

忠义武馆的“天罗地网”在京城悄然铺开,珍稀药材也有了新的收获。

而最让他解恨的事情,便是将“姹女流派”在京师这边的残余势力一网打尽。

通过洗脑收服的外围人员,他也掌握了不少关于“姹女流派”总部——东瀛伊豆的重要线索。

然而,施宗义并没有立刻动身前往东瀛。

难得来一趟京师,他决定暂且留在伯父施纯家中小住一段时间。

一方面,他想多陪陪血脉亲人,享受这来之不易的亲情时光。

另一方面,他也打算好好的培养一下两个小堂弟施宗文和施宗武。

在他心中,若是将来真的飞升离开这个位面,忠义武馆或许就要交到这两兄弟的手中。

此后的日子里,施宗义时常与小堂弟们相处,教他们读书识字,讲述江湖故事。

偶尔也会给他们传授一些基础的武功心法。

看着两个小家伙虎头虎脑、聪慧机灵的模样,施宗义心中满是欣慰。

而在这平静的生活表象之下,他也在默默筹划着下一步的行动。

待到时机成熟,便向那远在东瀛的“姹女流派”总部发起最后的清算。

……

镇元子前辈虽已离去,不再涉足江湖,但他的故事却如燎原之火,迅速蔓延开来。

街头巷尾,人们谈论的话题总也绕不开那场震撼人心的“白日飞升”。

有人惊叹于他的绝世神通,有人艳羡他能得此机缘,也有人对其中的玄妙之处争论不休。

他已不在江湖。

可江湖的每一个角落,都飘荡着关于他的传说。

经久不衰,引人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