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舆论(1 / 1)

兴华三年夏,交趾丁朝宫廷发生内讧,原太子、南越王丁琏杀死太子丁项郎。

不久宦官杜释发动宫廷政变,杀死了丁部领和丁琏。

阮匐、黎桓等人又杀死杜释,扶立丁璇即位,随后黎桓执掌政权,镇压阮匐等反对势力,占城趁机进攻丁朝首都华闾。

这些话说来复杂,其实总结起来就一件事“交趾内讧,弑君篡位”

公元前221年,始皇帝一统华夏,继而进攻位于华南、越南北部的百越(又作百粤)。

公元前214年,秦设桂林郡(在今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海郡(在今中国广东省)及象郡(越南北部)。

这个时候,交趾土着还没有文明可言,还在树上蹲着呢。

可是好景不长,至秦末,中国内乱,南海郡尉赵佗割据当地,史书记载:“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成立南越国”

没想到这个来自中国河北真定之人,却被后世的越猴,乱认了祖宗,成了他们的祖先,把这个时期称为“赵朝”,并据此认为,两广都是他们的。

其实赵佗建立的南越国,实际上是汉族统治者建立的一个地方割据政权,且政权中“颇有中国人相辅”。

直到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越南成为汉朝领土。

汉朝实行直辖统治,设立“交趾刺史”(后又改为交州),辖境横跨中国广东、广西、海南及越南的北、中部。

越南北、中部的交趾(交趾又作交址,在今河内一带)、九真(今清化省、乂安省一带)、日南(今广平省、广南省一带)三郡便属于它的管治范围。

史书记载如此准确详细,说明交趾自古以来,便是华夏领土,和越猴们没什么关系。

直到东汉建武年间,交趾郡辖下的一位女姓雒(luo四声)将征侧被太守苏定“以法”惩治,征侧不服,乃于公元40年,与其妹征贰起事反抗,史称“二征起义”,一度攻下交趾、九真、日南等地六十五城。

东汉朝廷派大将马援率军镇压,最终在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九年(43年)歼灭征氏姊妹,事件遂平。

自此以后,上千年的时间里,一直到唐末,交趾一直作为华夏领土存在。

只有现代越南的南方属于他们的原始政权,这个政权又叫“占城”。

到了五代时期,中原又一次大乱,交州土豪曲氏家族掌管静海军节度使一职,与中国岭南的南汉政权相争。

南汉大有三年(930年)南汉灭曲氏,但交州本地将领杨廷艺等仍争夺自主权,这说明这个时期,交趾已经有了朦胧的民族独立意识,对于华夏来说,这是个危险的信号。

南汉大有十一年(938年),廷艺旧将吴权控制当地,南汉出兵讨伐,吴权在白藤江大败南汉军队,随后自立为王,建立吴朝,越南正式从中国分裂出去。

黎桓称帝后,自己认为自己天下无敌,居然异想天开,听说宋军已灭南汉,就给徐灏写了一封信,开头居然自称:“大越国皇帝,至书中原天子”

把自己和中原皇帝放在平等位置上。

并索要邕州(南宁)、钦州、象州三州,这是要把后世的广西省,“打包带走”的节奏。

曹彬灭了南汉后,正在广州安抚百姓,恢复生产,收到这封信,顿时勃然大怒,如此作为“断不可忍”。

但是长期的军事胜利,让他产生了轻敌思想,只是派了一个裨将,率领两千中原士兵,加上三千南汉士兵,去“教训一下”不知天高地厚的越猴。

正是盛夏,北方来的士兵不适应越南气候,在热带雨林中病倒无数,南汉士兵毕竟投降不久,毫无作战能力,全凭北兵作为主心骨,这样一来,被黎桓抓住了机会设伏,五千人几乎全军覆没,宋军士兵的人头被筑成京观,以显示武功。

这下曹彬再也不敢隐瞒,上书徐灏请罪,把责任都拉到自己身上,求皇帝降罪。

“呯”徐灏的手重重拍在桌上。

“曹彬轻敌冒进,坏我将士性命,该死,来人.........”盛怒之下的皇帝,张口就想派人把曹彬压回来,那可是五千人啊,由不得他不心疼。

“陛下.........”孟浮生急忙开口,打断了皇帝,以防他愤怒之下,做下什么不可挽回之事。

“说........”徐灏怒气未消。

“陛下,现在不是追究责任之时,交趾山高林密,曹公虽有罪,但是他熟悉那边情况,请陛下允他戴罪立功。”孟浮生一揖到地。

徐灏吐出一口气,缓缓坐下,沉默了半天才说话:“曹彬降爵为忠勇伯,杨业不知规劝,夺爵,罚薪半年,以儆效尤”

“在汴梁设台祭奠南征阵亡将士,传旨曹彬杨业即刻进兵,收交趾..........”

说道这里,徐灏手掌紧紧攥在一起,关节都发白了,咬着牙说道:“把那黎桓给我抓来,坏我军士性命,我要给他千刀万剐,慰藉将士们..........”

“交州山高路远林密,请陛下增援”孟浮生是枢密使,这行军打仗是他分内之事。

“陛下,请陛下下旨,命李煜遣兵,随同大军征伐,并提供给养”赵普出班大声道。

“臣附议”赵广义抱着笏板叫道。

徐灏一愣,和赵普对望一眼,嘴角勾了起来,这一招驱虎吞狼倒是好计。

“准奏,调杨延昭回京,命范玉峰、呼延赞领殿前亲军南下...........”

随着皇帝的一声令下,宋朝的战争机器缓缓加速。

在徐灏的授意下,舆论全力发动起来,每日在汴梁的酒楼茶馆、街市上,都有说书人,说那交趾历史,然后就会说到这次战争,他们杀了我们几千人,是可忍孰不可忍,此仇不报、枉自为人。

最后肯定拉出一个满身是伤的“士兵”,涕泪横流、亲身说法。

舆论越来越热烈,最后居然有上百个书生“弃笔从戎”,跑到皇宫门前静坐,要求从军。

一个月后,“报仇”的呼声,甚嚣尘上,征兵点前,又一次排起了长队........

资本家对战争的态度,那真是太欢迎了,这次出征的军费,都是他们出的,徐灏以交趾的土地和人口作为抵押,借来了大笔钱粮。

从这一刻起,猴子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