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城的演武场上,王俣握着马鞭的手青筋暴起,眼前是密密麻麻的人头,有穿着破旧官服的文臣,他们身后带着腰间别着农具的乡勇,甚至还有几个曾在梁山义学读过书的文阀子弟。
他望着远处“勤王”大旗,忽然想起今早接到的密报:开京又有三十七名官员深夜越城,带着官印前来投奔。
“殿下,豪族们送来的粮草到了。”李奎报的声音带着忧虑,“但他们要求恢复‘部曲制’,还要世袭州牧……”
“岂有此理!”王俣马鞭重重抽在旗杆上,“孤要的是勤王义兵,不是地方草头王!”
他忽然瞥见人群中几个穿绸裹缎的豪族子弟,“这些人昨天还在向梁山纳粮,今天就摇身一变‘忠臣’,当孤是三岁小儿?”
李奎报刚要开口,城外忽然传来骚乱。
斥候浑身是血地冲进来:“殿下!梁山丈量队在光州被屠了!凶手打着‘高丽忠义军’的旗号,抢了粮车就往全州跑!”
“什么?”王俣手中的令箭掉在地上,滚到一个乡勇脚边。
“殿下,这肯定是梁山的阴谋!”李奎报捡起令箭,“他们故意让豪族杀丈量队,再把罪名扣在咱们头上,这样百姓就会以为……”
“以为孤纵容暴徒!”王俣咬牙切齿,忽然看见演武场角落几个豪族正在私语,他们身后还有着几辆粮车,“来人!把那几个豪族拿下!搜他们的身!”
士兵如狼似虎地扑过去,从豪族袖中搜出的不是别的,正是梁山的赤红旗,旗子侧边贴了一道巴掌宽的白布,上面用墨写着“光州丈量队”的名字。
人群顿时哗然,有不少人想着迅速的远离他们,却被王俣的亲卫拦住。
“都给孤静一静!”王俣登上点将台,声音里带着从未有过的狠戾,“孤知道你们恨梁山,想报仇!但咱们不能做莽夫,不能中了奸计!”
台下忽然安静,只有风声卷着“勤王”旗猎猎作响。
王俣深吸了一口气,望着台下百姓复杂的眼神,忽然想起姜齐做的那些事,那些到嘴的话,在喉咙里转了一圈,说道:“百姓追随孤王,要的是实实在在的饭食。”他转头对李奎报吩咐道,“打开全州粮仓,给投奔来的百姓发粮——就说是孤从梁山抢来的!”
“殿下!”李奎报震惊,“那是咱们最后的……”
“发!”王俣打断他,双眼眯着,看着那些百姓和豪族,“孤宁可自己挨饿,也不能让百姓骂孤是连百姓救命粮食都抢的昏王!”
他姜齐能争取百姓民心,自己如何不可以!
黄昏时分,全州城的粮仓前挤满了百姓。
王俣亲自握着木勺,给每个百姓的陶罐里舀上粟米,偶尔夹杂着几块腌肉。
一个老妇捧着陶罐跪下,浑浊的眼里流出泪水:“王上真是活菩萨……”
“起来吧,”王俣扶起她,心中一酸,“以后孤给你们……”
“殿下小心!”李奎报突然扑过来,一支弩箭擦着王俣耳边飞过,钉在粮仓立柱上。
人群顿时大乱,王俣望着四散奔逃的百姓,他捡起弩箭,摸着冰冷的金属箭头,忽然笑了,这一箭,不是威胁,而是提醒。
“李奎报,”他擦去箭头上的血渍,“传孤的命令:即日起,全州开仓放粮,凡是愿意跟着孤抗梁的百姓,每人每日发粮一升!”
“可是粮食只够撑十日……”
“十日之后,必有转机!”王俣望着北方的天空,“孤要让天下人看看,高丽王室没死,还能给百姓饭吃,还能保护他们不被梁山的‘均田令’逼死!”
夜幕降临时,全州城燃起了无数火把,照得“勤王”的大旗通红。
王俣站在城楼上,看着城下啃着粟米饼的百姓,这是他这么多年来,头一次仔细的看着那些百姓,看着他们将掉在地上的渣滓都捡起来放在嘴里,突然觉得,之前在奏章上看到的那些百姓,和眼前的这些,完全不一样!
远处,豪族的庄园燃起熊熊大火,那是百姓们在发泄怒火。
王俣知道,这场仗已经不是单纯的“复国立威”,而是一场争夺民心的生死之战,梁山用粮食换民心,他就用粮食赌民心,哪怕最后粮尽援绝,也要让百姓记住,曾有一个高丽王,愿意为他们把最后的粮食都捧出来。
王俣的指尖在披风边缘摩挲,锦缎上的纹章已被战火熏得发灰。
他望着身边李奎报鬓角的新白,忽然想起登基时初见这位鸿儒时,对方还能在雪夜中吟诵李太白的《将进酒》,而今却要在兵荒马乱中算粮筹谋。
“如果孤早些年便按照梁山的模式来经营高丽,会不会……”
“殿下,如果那样,您估计活不到现在。”李奎报的声音像块冷铁,“那些豪族会在您颁布‘均田令’的次日就勾结女真,辽国,第二天,你的王座就会变成你的断头台,就连宋国的市舶司——”他忽然压低声音,“会断了高丽最后一口气!”
王俣想起五年前,当他试探着提出“减轻农税”拉拢民心,提振东北九城士气时,崔氏豪族立刻断了王宫的炭火供应,逼得他不得不将公主送去辽国“和亲”,借着辽国的势,才平安的从东北九城之地活着回来!
此刻他望着远处豪族庄园的火光,那些曾用高利贷逼死百姓的楼阁正在坍塌,却觉得烧心的不是火光,而是现实的冰冷。
“是啊,”他苦笑着低下头,发冠上的珍珠坠子轻晃,“天下这么大,居然不许我高丽出现一位雄主!”
李奎报忽然道:“殿下可知,梁山在登州开启海贸之时,宋国的文人们连夜给江南士族发了信,他们怕的不是梁山赚钱,也不是怕赵官家赚钱,他们怕的是,他们不再赚钱!”
王俣长叹一声!
“百姓要的不是振臂一呼,是能捧在手里的粟米饼。”李奎报指向粮仓方向,那里还有百姓排着队领粮,“梁山用‘均田令’换民心,咱们用‘勤王’换热血——但热血不能当饭吃,等这些百姓吃完这十日的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