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部落则就是生活在深山里的少数民族。
他们人口相对庞大一些,一个族群则至少有二百来户人,而且他们生活在山里,战斗民风是十分彪悍。
之前帝国想把他们消灭掉,但是后来发现这是无法彻底灭绝的,除非你的到山上见人就杀,但是这代价太高了,后来采取了安抚的策略。
虽然安抚他们,但是也在其周边设立的驻军,防止这些人袭击商队。
不过帝国驻扎在这里后,给予其经济补助后,这些野人部落们,也就不针对帝国商队了。
双方相安无事,而南方的这股军团,主要做起来了保护商队和剿匪的任务。
毕竟一些流氓聚集在一起,在山上,占一块地,干起来打家劫舍的勾当。
而野人部落对于这些土匪,山贼们,也是不过问的,当然因为这些土匪,山贼也明白,想在这一块地混,那得和这群人搞好关系,所以每一次抢劫成功了,那么他们都会拿出来一些钱财,分赃给这些野人部落。
可以说野人部落依靠两头吃,在这群山之间生活的那是有滋有味。
当然这是相对的,无法与那些大城市的人相比,但是比起来流民什么的,他们至少饿不着,渴不着。
如今杨瑜则把这两个地方的军队,都给调遣过来了,可以说,这也是他最后的底牌了,若是这次战争在输了,他就没有一丝的希望了。
毕竟驻扎在关中内部的军团已经让张谦一波送没了,而东部的军团则还在刘成僵持着,如果调遣东部的话,刘成的军队入关中,那他一样是活不了。
而之所以让楚尚之为主将,主要是因为楚尚之的年纪比较大,快六十岁了,作战经验丰富,一个老将,所以相比于年轻的钟离兰,他更相信楚尚之。
毕竟在战争方面,将领越老,经验越足,作战胜利的概率越大,反观年轻的将领,冲动,冒失,当然年轻的将官适合为先锋官,因为敢打敢杀,有着一股冲劲。
但是杨瑜没有想过一个问题,那就是楚尚之对于钟离兰是很有意见的,而钟离兰也是根本不买这个楚尚之的账。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钟离兰和楚尚之从官衔上来讲,俩人是同级,而在钟离兰的眼里,楚尚之这是倚老卖老……而钟离兰不买楚尚之的账,从而就会造成,双方各自为战的局面。
而李俊则里派遣的主将是李思,也就是李俊的长子,同时副将则是呼延成俊和刘淼。
而此时在宋部大营中。
三人这开始了作战会议,而刘淼看向李思说道:“依我之见,我们应该阻断此二人合兵之势,采取分而歼之的策略。”
“根据目前可靠情报,楚尚之部兵力较弱,且驻地离我军更近,此乃天赐良机。”
“我军可先以精锐主力直捣楚尚之部,力求速战速决。”
“若一时难以取胜,便将其团团围困,使其动弹不得。”
“与此同时,即刻调拨轻骑劲旅,于钟离兰军必经之路设伏截击,切断二人会师的可能。”
“待彻底解决楚尚之部后,我军便可集中全部兵力,以逸待劳,与钟离兰决一雌雄。”
刘淼则是赫连部族的族长,此人四十七岁,也是一位作战经验丰富的将领,他此时谏言到李思,采取分而击之的做法。
因为在他看来,若是对方的兵力整合起来了,那么兵力达到了顶峰,其次这里作战,是敌人的主场作战,在敌人兵力顶峰,主场会战的情况下,他们的胜算并不大。
反之若是能阻拦双方会师,一方面战胜了楚尚之后,他们的士气会得到提升,如此之下,在面对钟离兰的时候,势头十分之盛。
而李思听完后,看向一旁的呼延成俊,而呼延成俊抚摸着自己的胡须,随后说道:“以我之见,可行!”
听完呼延成俊的回答后,李思又看向了刘淼,随后说道:“那么在你看来,谁为主将抵挡钟离兰,又谁为主将去剿灭楚尚之去1”
“钟离兰麾下北地军,拥众十万,士卒皆久经沙场,其军风剽悍凌厉,也深知与我们作战之法,历数过往战事,皆可见其骁勇善战之态。”
“放眼我军阵营,唯有将军您,威名赫赫,临阵应变之能冠绝三军,方能在这强敌压境之际,担起阻敌之重任,以雷霆之势挫其锋芒,御敌于防线之外。”
刘淼在李思的旁边一顿吹捧,毕竟这宋部的未来,则是在李思的手里,他是李俊的长子,若是李俊百年之后,那么李思则会继位宋部,所以刘淼明白吹捧这个李思,他未来的路,才能更光亮。
至于为什么宋部刚刚占据雍州,势头刚起来,刘淼就盘算着宋部下一任接班人的问题了,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他发现了李俊的身体不是很好。
李俊之前在中原的时候,那是吃香喝辣的,生活条件可以说是十分的优越,而且身旁也是仆人一群。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来到雍州后,这日子过的相对艰苦起来了,本来之前是海参鲍鱼,一大堆的补品,现在他必须要表现和民众一样,喝起来了稀粥……
一方面,的确是没有什么好的条件继续让他那样吃各种补品了,另一方面,他需要把粮食都用在有用的地方上,如果自己浪费粮食,那么他刚起步的复国大业必然会因此而陨落。
再加上环境的不适应,再加上每天处理的事情十分之多,他的身体可以说是能很清晰的看出来,一天不如一天了,当然和和他的年纪也有一定的关系。
这个时代,人普遍的年纪也就是四十五岁左右,而六十岁这种都是高寿了……当然大多数是这样,也有一些独特的人,活到八十多,甚至九十多,但这种是少之又少的。
而李俊也是人已到中年了……
而派遣李思来打这场仗,其实也更能表现出来他身体的问题。
因为他必须要给自己安排一个好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