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这些犯官,你可知都是哪儿当归回来的(1 / 1)

梁青娥见大儿子三言两语吓的孩子们不敢动弹,禁不住有些好笑。

但见乐宝慌的捂着嘴,方才雀跃的模样一点不见,不觉又有些心疼。

她拍拍乐宝的背,温声安慰:“你爹吓唬你呢,不过他有句话说的对,官船里的贵人们咱们惹不起,你们避开些,省得无端生事。”

“阿奶,我们晓得。”

孩子们闻言,齐齐应声,他们并非啥都不懂的无知幼童,知道世道深浅。

这几年间,薛家把码头管理的井井有条,为免道路拥堵,所有摊贩都被集中迁至开辟出的新区域。

薛家一如既往不收摊位费,只有一条铁律,那就是所有在码头摆摊的商贩,不得生事惹事。

于是,摊贩们虽私下暗自较劲,表面上倒也维持着一团和气,大家各自保持着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

林老虎熟练将牛车停在自家铺子前,等卸下牛车,便牵着大黄,往林子里饮水吃草去。

林大熊正守在茶棚里煮茶汤,一眼瞥见老娘、大哥带着一群孩子们过来了,他不禁咧开嘴,黝黑的脸庞瞬间染满笑意。

只他这会儿不得闲,高声吆喝老娘一声,赶着往灶膛里添把柴,回身又忙着给来喝水的力夫们舀茶。

叶银红看见俩儿子,那脸上的笑就没断过。

见众人热累的不行,忙放下手里的活计,忙忙活活给众人倒茶水,找扇子。

大壮二壮见爹娘忙的脚不沾地,俩小子噔噔噔就跑去了茶棚帮忙。

乐宝略歇了会儿,就扯着阿奶的衣角,想要去看大河,看大船。

梁青娥正在剥蒜瓣呢,闻言就要带小孙女去码头看船。

叶银红忙道:“娘,还是莫要去了,这次朝廷大赦天下,这几日从南边过来的船,里面经常有赦免回乡的官老爷们,要是冲撞了他们,咱们可得罪不起。”

乐宝好奇道:“那些人原是犯官,被赦免了,还是官吗。”

叶银红一把捂住她的嘴:“可不敢乱说,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人现在就算是平民,也不是咱们能招惹的。”

乐宝使劲把二婶的手扒拉下来,“二婶,我不招惹他们,我离远一些去看红河,还不成吗。”

梁青娥见小孙女说的实在可怜,不由道:“阿奶也想看看红河,你等阿奶剥好蒜,咱们往那边去看大河,你说好不好。”

“好,谢谢阿奶。”

见乐宝消停下来,叶银红不禁松口气。

她目光落在那个穿梭在桌椅间的小身影上,压低声音问:\"娘,这孩子是哪家亲戚,我怎么从没见过。\"

梁青娥这才想起,二儿子两口子常年在外,还不知家中新添了人口。

她看一眼如个小蜜蜂一样,自来到就不停擦桌子擦板凳的林辉,把兄弟俩的遭遇,和怎么来家的经过,简单说了一遍。

这几年,叶银红忙于生计,即便回村也是行色匆匆,鲜少与邻里寒暄。

是以如林辉这些小一茬的孩子,要是住的远些,在村里基本碰不着面。

这会儿听到兄弟俩在后娘手底下过的遭罪日子,瞧着林辉的眼中,不由含着怜悯。

她见林辉有些腼腆,为免孩子拘谨,忙笑着开口:“好孩子,往后你哥俩安心在家里过日子,得空也跟着你大壮哥认些字,往后也能多条出路。”

“嗯,多谢二婶。”林辉悬起的心落下来,小脸满是感动。

日头还未到中天,离码头下工尚早,梁青娥见叶银红能摆弄开,便牵着一串叽叽喳喳的孩子,往红河边走去。

临走前,她还特意叮嘱叶银红:\"老二家的,要是薛家有人来,你就让老大赶紧喊我,我这里有事请薛小姐帮忙。”

为免惊扰冲撞到官船里的贵人,一行人避开渡口附近的位置,往稍显僻静的河湾走去。

盛夏的红河宛如一条银绸带,阳光洒落,河面碎金跳跃,粼粼波光,晃得人睁不开眼睛。

沿河两岸生长着高大的槐杨,枝叶交织间,绿荫成盖。

人站在树荫下,往河的另一端极目远眺,风从河面吹过来,带着难得的清凉。

“阿奶,是船,有大船驶过来了。”

乐宝指着极远处的一艘船,连连欢呼。

众人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果见一艘枣红色的船只,往这个方向驶来。

二壮笑道:“这儿是码头,有船不稀奇。”

他嘴里说着不稀奇,眼睛却一瞬不瞬盯着破水而来的大船,都不舍得眨一下。

那艘船行驶的极快,不一会儿,枣红色的船身已经清晰可见,几乎是片刻间,船便从他们眼前经过,缓缓驶向码头。

“哇,这船好气派,足足有三层那么高,咱们镇上最高的铺子,还只有两层。”

孩子们满眼惊叹和艳羡,眼睛随着船只,也移向了码头。

伴随着码头传来的号子声,这艘船停泊靠岸。

大船靠岸后,不一会儿,便有人从船上下来,他们离的远,只见这几个身影跌跌撞撞奔下跳板。

虽隔得老远,也能瞧见他们衣袍凌乱,脚步虚浮,像是刚经历了一场大难。

几人正凝神望着,忽然间,一道撕心裂肺的嚎啕声乍然响起。

几个孩子吓得一激灵,纷纷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好奇朝那边望去。

梁青娥也往那边瞧去,就见很多人围在那边,场面十分的混乱嘈杂,听着莫名的悲凉仓惶。

\"阿奶,这人哭得好伤心,是不是家里出大事了\"乐宝攥着梁青娥的衣角,小脸满是担忧。

在她的认知里,村里只有遭逢丧事或大祸时,才会有人这般痛哭。

梁青娥轻轻拍了拍孙女的手背,眉头紧蹙:\"走吧,下工的时辰快到了,咱们回去食摊,也让你二婶轻松点儿。”

那哭声揪得人心头发紧,孩子们也没了赏景的兴致,闻言跟在阿奶身后,就回了食摊。

刚到食摊,梁青娥便瞧见叶银红手上擀着面条,眼睛却不时望向码头的方向,嘴里叹息连连。

“自打朝廷大赦天下,这已经是第五个流放归来的犯官了,上回有个老大人,离乡足足二十多年,刚下船就哭得昏死过去,幸亏那日崔大夫正巧在码头,不然真不知会出什么事......\"

梁青娥听到这话,心里就是一跳。

她捂着胸口,尽量收敛神色:“你可知道,这些犯官,都是从哪儿放归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