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先开房(1 / 1)

一路上,两人虽然观点稍有差异,但不妨碍彼此相谈。

能作为一方省市的父母官,蒋志成自然不是草包。

魏子昊又来自后世,自然见多识广。

两人从天文聊到地理,从时事聊到趋势,从国内聊到国外。

待两天后,船行至武隆时,相互间已经惺惺相惜!

突然,一阵振奋人心的号子传入耳中。

“嘿咗!”

“嘿咗!”

“拦马泡,尖嘴浪....”

“再凶没得我们强....”

“嘿咗!”

“嘿咗!”

“桡片划破千重浪.....”

“号子吓死老龙王!”

“嘿咗!”

“嘿咗!”

打眼望去,只见狭窄的江段两岸,一群光着膀子的汉子拉着纤绳,奋力攀爬拖拽着江里的一艘货船。

“川江号子.....?”

“巫山七百里,巴山三回曲。”

巴渝地区自古以来就多大江大河,故陆行交通不便,大多靠水路运输。

柏木帆船成为民众的主要交通工具,小的船有几个船工,大的有二三十个船工,以至更多。

艄翁又称驾长,是一船之主。

船行船停,闯滩斗水,该快该慢,众船工皆听艄翁指挥。

在明、清时期,是由艄翁击鼓为号指挥船行,统一扳桡节奏。

大约在清朝中期,才逐渐兴起号子,产生了专门的号子头。

看到那黝黑躯体上紧绷着的缆绳,魏子昊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上一世。

那时候他也看到过川江号子,不过是在武隆的天坑里面,买票看的。

那时候就觉得巴蜀之地的人,坚韧的精神震天撼地。

而今天实地感受到江岸边纤夫的呼喊吆喝声,更觉得血脉偾张!

蒋志成和武奎元都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景,更是震撼得目瞪口呆。

“这....这.....这岂是人力可为!”

“蒋先生,你看......”

魏子昊指着那群纤夫走过的路径,对着蒋志成说道。

在陡峭的石头山崖上,到处是人工开凿出来的浅坑。

纤夫们正是脚踩手抓这些浅坑,借力拖动着船逆流而上。

许多被踩的浅坑已经磨得圆润,一看就是经年累月有人行走其上。

蒋志成顺着魏子昊的手指方向,细细打量着那支纤夫队伍。

“嘿咗!”

“嘿咗!”

“行船跑马三分命,风浪中行凭造化。”

“前驾长看好水,后驾长舵掌稳!”

“嘿咗!”

“嘿咗!”

“联手们,要展劲!”

“嘿咗!”

“嘿咗!”

“船儿似箭舵才应,凶滩恶水脚下踩。”

“乘风破浪!”

“咋!咋!咋!”

“嘿咗!”

“嘿咗!”

魏子昊嘴里无意识的合着船工们的号子,配合用力而自然发出的吆喝声。

“魏先生还懂川渝人的风俗?”

蒋志成诧异,这么冷门小众的习俗,他要不亲眼见到,压根想象不到。

但这个魏先生不但了解,而且还很熟悉的样子。

难道对方是巴蜀之地的人?

“蒋先生不觉得船工们与险滩恶水搏斗时的号子,恰似用热血和汗水凝铸而成的生命之歌?”

魏子昊没有正面回答他,只是目露怀恋。

号子能起协调动作、鼓舞和调剂情绪的作用。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川江纤夫“脚蹬石头手扒沙,风里雨里走天涯”。

坚硬的石头上留下了纤绳磨砺出来的一道道深深的纤痕,而纤夫负重前行喊出的一声声号子成了着名的川江号子。

高亢、豪迈而有力,在峡江之中久久回荡。

号子头根据江河的水势水性不同,明滩暗礁对行船存在的危险性,根据摇橹扳桡的劳动节奏,编创出一些不同节奏、不同音调、不同情绪的号子。

可以使得船工们在艰苦的劳动中消除疲劳,调节心情,鼓舞斗志,整齐节奏,使航船前行顺利有序。

号子歌种类丰富而多彩,广为船工们传唱。

不止是长江水路运输史上的文化瑰宝,更是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

“嘿咗!”

“嘿咗!”

“脚蹬石头手扒沙,为儿为女把船拉。”

“嘿咗!”

“嘿咗!”

“顺水扳船浪里钻,不顾生死包白帕。”

“嘿咗!”

“嘿咗!”

“一根白帕头上绕,船翻人亡自带孝。”

“嘿咗!”

“嘿咗!”

江岸的纤夫队伍已经看不见人影,但号子还在传来。

唱词里的勇敢和决心,节奏快速,气势磅礴。

描绘出纤夫们在拉纤时的艰辛和危险,也表达了他们对生命的无畏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行船时的危险和团队的合作,更是展现了船工们与自然斗争的勇气和智慧。

蒋志成点头赞同,“魏先生性情中人!”

“彼此彼此.....”

魏子昊点头微笑,同时将上次抽奖剩下的几个初级技能扔他头上。

“叮!蒋志成忠诚度+10,当前忠诚度45。”

“叮!蒋志成忠诚度+10,当前忠诚度55。”

。。。。。。。

“叮!蒋志成忠诚度+10,当前忠诚度99。”

既然是家乡的父母官,魏子昊想了想,还是将其忠诚度刷满。

“魏先生,到山城后将去往何处?”

果然,在忠诚度满值后,蒋志成的态度不知不觉间已经改变,已经关心起魏子昊的行程。

“嗯.....先到处逛一逛,后面再说.....”

“魏先生如有时间,可以到中山二路来找我.....”

蒋志成发出邀约,期待和魏子昊再次聚首。

“会的....到时候希望蒋先生不要将我夫妻二人拒之门外。”

“怎会?!”

蒋志成急忙说道,生怕魏子昊二人误会。

“万县”轮过涪陵,已经离山城非常近。

望着越来越宽阔的江面,魏子昊心情也迫切起来。

他的老家在一个离主城区不远的山上,车程大概四十分钟左右。

不过现在这个时期,道路设施远远没有那么完善。

可能到时候回家,他得花更多时间。

在临近下午五点时,轮船在朝天门靠岸。

魏子昊和武奎元顺着人流下船,蒋志成早已走特殊通道离开。

下船后,沿着江岸的梯级往上,穿过一道城门,他们已经站在山城的中心。

后世这里修成了一个帆船型建筑,充满现代感。

但在他看来,还是现在的样子更有历史的厚重。

“子昊,接下来我们往哪里走?”

武奎元两眼充满好奇,打量着面前依山而建的城市。

“走,先开房!”

魏子昊大手一挥,拉起武奎元往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