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劝架(1 / 1)

顾安最先反应过来,眼睛亮晶晶的,拉着钱榆的胳膊摇晃着:“娘,嫂子说得对,这边多好啊,还有学校能让我读书,我不想回村子啦。”

虽然村里现在她也有几个好伙伴,但是比起哥哥嫂子还有这边幸福的生活,她还是想在部队里。

钱榆回过神来,心里有些犹豫。毕竟老家有祖屋,还有熟悉的乡亲。都说乡音难改故土难离,这真到了让自己离开的时候还是不太愿意的。

季婉趁热打铁,接着说:“娘,您看现在部队这边生活条件也不差,安安在这儿读书能有更好的未来。您留下来还能帮我一起照顾孩子,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多好。您要是想村里的人了,咱们也可以时不时回去看看。”

钱榆听着,心里的天平慢慢倾斜,想到能看着孙子孙女长大,还能帮衬着儿子儿媳,似乎留下也不错。

她看着季婉和顾安期待的眼神,最终点了点头:“行,娘留下,以后就跟你们一起过。”

顾安兴奋地跳了起来,季婉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一家人就该在一起。

更何况,婆婆慈爱,小姑子懂事,热热闹闹的也挺好的。

顾家这边一片和睦,邻居王家那边就有些不太和谐了。

林燕端着两饭盒酸菜鱼回去,她婆婆刘婆子看到虽然心里有些意见,但是也忍住了。

毕竟之前钱榆也开导了她半天,她自己也不想做那种惹人讨厌的婆子,所以就想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就算了。

可到了王茂生回来吃晚饭的时候,林燕一个人霸着一盒酸菜鱼在那边吃,完全没有顾及到她的儿子,这她心里就有些不痛快。

刘婆子忍不住开口说道:“燕儿啊,你这光自己吃,也给你男人留点儿啊。”

林燕头也不抬,嘟囔着:“这不是打了两饭盒嘛,他吃另外一饭盒的就成。我好久没吃了,就爱这个味儿。”

王茂生倒是没说什么,只是默默盛了碗饭。刘婆子看儿子没反应,心里更气了,“你这媳妇,太不懂事了,哪有这样过日子的。”

林燕听了这话,本来按下的心思就又冒了上来。她气的把筷子一摔,“我不懂事?我每天吃野菜容易吗?吃口鱼还得被你说。如果不是之前往老家邮寄太多钱,我们至于过得这么辛苦吗?再说了,又不是每天打,我就多吃口怎么了?”

王茂生赶紧打圆场,“娘,燕儿,都别吵了,多大点事儿。”

可这一劝,两人火气更大了。

刘婆子气得直抹眼泪,“我就是心疼我儿子上一天班儿了,回来吃个饭还吃不上。娘没本事,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娘看不得我儿受苦啊!”

在村子里的时候,家里有啥好东西都是先紧家里男人用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儿子邮寄回钱去她不吭气的原因之一。

在她看来,大儿子孝敬她的钱,两儿子花了也就花了,反正也没有花到外人身上。虽然俩媳妇儿跟着沾光了,可大头还是自己儿子花销。

林燕也不示弱,“他受什么苦了,家里有什么不是紧着他的。我今天就想吃口这酸菜鱼,咋了?平常洗锅做饭收拾屋子哪样不是我做的,这么多年了,他受什么苦了?”

两人越吵越凶,王茂生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只能干着急。

这时,隔壁顾家听到动静,季婉和钱榆赶忙过来劝架。

季婉一进来就先安抚刘婆子,“婶子,您消消气,气坏了身子可不好。燕儿也是一时嘴快。”

钱榆则拉着林燕的手,轻声说:“燕儿,你也别跟婆婆置气了,她也是心疼茂生。大家都退一步,这日子还得好好过。”

王茂生看到顾家婆媳来劝,也赶紧配合着说:“娘,燕儿,都听婶子和嫂子的,别吵了。”

林燕听了钱榆的话,气稍微消了些,低着头不说话。

刘婆子也抹干了眼泪,长叹一口气,“唉,我也不想吵,就是觉得燕儿有点儿太不顾老大了。你说他外面训练多辛苦啊,这谁家大老爷们回家不是紧着吃好的。”

季婉虽然心里不赞同刘婆子的说法,可她还是笑着说:“婶子,您看以后有啥事儿咱心平气和地说。燕儿也是个好媳妇,平常也很照顾王副连长的。就拿之前让我帮忙炖的肉,说实话也是王副连长吃的多。”

王茂生听了连连点头,“娘,燕儿对我挺好的。她知道我喜欢吃红烧肉,之前部队发了肉,她就托嫂子帮忙做好几乎全给我吃了。而且娘您看看燕儿那盒酸菜鱼,里面是不是酸菜多鱼肉少啊!”

刘婆子顺势看过去,媳妇儿那饭盒里确实没有几片鱼肉,她也就有些不好意思闹腾了。

林燕听了她家男人的话,低头红着脸不吭气了。

她打的鱼她清楚,自己那饭盒里鱼肉是最多的。之所以现在只剩下酸菜,那是因为刚才她低头光顾吃鱼肉了,所以显得饭盒里全是菜没鱼肉。

至于另外一饭盒,刘婆子不舍得吃,王茂生存着给他娘多吃的念头,自然只晓得夹酸菜,这样下来,饭盒里可不就鱼肉多配菜少了。

季婉跟林燕相处大半年了,自然清楚她是什么样的人。她这么贪吃,怎么可能只吃酸菜不吃鱼肉。唯一的理由就是这人吃的快全进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