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会赶人走吗(1 / 1)

“我爹娘说,大家伙排在这辛苦了,也想像我一样做点贡献,所以自请去挑水了。”

此话一出,瞬间引起周遭的讨论。

“没想到啊,刚刚还撒泼打滚的两口子居然有如此大的爱心。”

“可不嘛!要我说肯定是白小姐带头,让他们愧疚了!这才良心不安主动帮忙。”

白景春听着周围的话不发表意见,只是继续算着送来的粮食。

再过一个时辰,这城门就能打开。

刚好,白隆和柳氏还能多挑几次水。

白温平站在原地等待着,他见白景春脸色总算好上几分。

明白自己这步棋是下对了,要什么萧家,赶紧把白景春哄回来才是真的。

排队领粥的人恨不得时间再长久点,而挑水的两人杀了白景春的心都有了。

自从白景春的娘嫁入白家,白隆就再也没有过这么苦的日子,更别说柳氏。

人是胖的,但细皮嫩肉。

他们俩挑着水担只觉得肩膀要断了,这一路上,仿佛软刀子磨肉,步步巨痛。

然而这还没完,明明前面的板车可以发水桶,可士兵谁也没有提。

就这么硬生生的让他俩挑着回去。

这就绝对是白景春的报复!也不知道这个不孝女说了什么鬼话,居然哄的白温平也设计他们。

“呼呼呼!”白隆放下水桶一屁股坐在地上,狼狈的喘着气,根本顾不得荡出来的冰水。

而柳氏已经累趴了。

“爹娘,你们辛苦了。”白景春佯装孝顺的上前走了两步,随即招呼其他人将水桶拿走。

冰天雪地,雪也不是不可以煮着吃,但考虑到出银子购买的人家,还是选择挑水吃。

白隆颤抖的手指指着白景春,嘴里怒骂的话刚要脱口而出,被白温平一把拦住。

他凑近白隆的耳边,低声道,“爹别前功尽弃呀,而是这次先斩后奏也是为了能让白景春消消气。”

“等到时候儿子我混上了官,再报仇也不迟。”

这一番话让白隆捏紧了拳头,闭上了嘴。

白温平见安抚好了,松了口气,他起身像个赖皮狗般又凑到白景春眼前。

“阿姐,你看爹娘为了你受这么大的苦,可见他们心里面是有你的,之前爹也是被萧家哄骗了。”

“你就原谅他们好不好?实在不行,你有什么不满告诉我,让我这个当弟弟的替你出气。”

见白温平非要演姐弟情深,白景春也不戳穿,反正她不可能掏心掏肺对白家好。

倒是可以掏心掏肺折磨一下白家,说来,她也好奇,白温平这样的人究竟能坚持多久?

“唉。”白景春叹了声气,她故意许久不眨眼睛,让眼眶喊着水花。

这一幕,落在白温平眼中,越发觉得自己聪慧。

一开始,他拿孝道和娘家压白景春,无非就是拿准白景春吃这一套。

结果没想到人的变化这么大,还好他调整了。

现在,哼!

“阿姐,要是你心头还不舒服,我再让爹娘去挑一次水。”白温平放出狠话。

他嗓音不小,原本还嫌冻屁股想起身的白隆和柳氏二人闻言。

瞳孔不约而同闪过一丝惊惧,接着,也顾不得寒冷,两人直接假装晕倒在地。

“白小姐,你爹娘好像晕过去了。”有热情的老百姓大声嚷嚷。

“就挑桶水,还能晕倒,有这样的父母真是委屈白小姐你了。”

白景春强忍着别笑出声,她本身也没打算再让他们挑水了。

毕竟城门都要开了。

“爹娘,你们可千万别死啊。”白景春泪珠顺着眼角滑落,她缓缓地拿出袖帕擦拭着眼角。

“女儿自从成婚后,许久不见爹娘,本以为这次那好好孝敬你二老,没想到你们不舍我受苦,竟主动帮我分担。”

她佯装哽咽啰嗦一大堆,却只是站着。

十分寒冷的白隆身体下意识打了个颤,心中连连怒骂。

这不孝女,就知道哭!还不赶紧让人把他们从雪地上抬走。

也不怕老子被这雪地给冻死。

雪花落在白景春的额头上,仿佛给她戴上了孝帽。

白温平在一旁眉眼间闪过犹豫,但他见白景春这副模样,误以为她知错了。

便想她多反省反省,最后还是白隆自己从雪地诈醒。

至于柳氏,竟然真的昏迷了。

“快快快,景春啊,爹为你付出这么多,快让爹和你娘进城吧。”白隆火烧眉毛道。

折磨了一通,总归是要给点甜头,白景春点了点头。

见此,白温平真情实意的笑了,“阿姐,我就知道你是个好姐姐,好女儿。”

“怎么可能会弃我们白家不顾呢。”

白景春露出温柔的笑意,只是笑意不到眼底,“好啦,你们的心意我都看在眼里,快进去吧。”

话语落地,城门竟然真的被打开,不仅如此,白景春身边的小六主动上去牵白家的马车。

这一举一动,毫无例外都展现出白家的苦尽甘来。

“那我现在爹娘进去了,我们在醉仙楼的客栈等你。”白温平丢下这句话后,迫不及待的离去。

白景春自然没有错过白温平眼底那一抹的轻视,但她佯装没看见,热情道,“你们在客栈千万要注意安全,别在跟人起冲突。”

“怎么样,爹,按照儿子说的这一步没错吧?”白温平嘴角勾起得意的弧度,“你看,咱们这不就进来了,一点米都没花。”

白隆没注意肩膀传来疼痛,他露出灿烂的笑,拍了拍白温平的肩膀,“好儿子!”

下一秒,马车内响起两人疼痛的叫喊声。

“爹,我刚被人揍了,你别拍我伤口啊!”白温平抱怨道。

马车压着地面的滚轮声,将两人的惨叫声越带越远。

白景春收回了视线,看向面前排队的人群。

她叮嘱道:“摄政王传令,现在城门可进不可出,大家伙可要想清楚,是否真的要进去?”

“进去了还收我们的米吗?”有担心者喊道。

“不会收,城门进入已开。”

“要是我们不进去,门口还会发放米粥吗?”有拖家带口逃难的人发出疑问。

“在城门口,摄政王会赶我们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