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6章 知识嫁接(1 / 1)

李剑垚穿的这么厚其实也是为了抵御办公室的严寒。

所以更多的时候自己还是喜欢待在家里,锅炉自己烧,煤块和蜂窝煤管够,就连翻译点东西也可以用打字机更高效的完成。

这个破地方要不是有事需要当面沟通的时候,自己真的不喜欢。

一群干正经事的人甚至手上有冻疮,就魔幻得很。

许多老教授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是扶额,而是佝偻着,双手插到袖筒里或者揣进兜里或者干脆拿自己的胸膛去温暖一下。

范教授来的巧,红薯熟了他也讲课回来了。

有炉子的地方几乎都有白薯的香味,所以大家都不会琢磨别人炉子上的白薯,再说那玩意也实在是噎人。

进了屋,老范觉得今天的香味和以往不同,看到李剑垚在,又看了炉子上好几个红薯,二话没说就找了张报纸拿起一个来。

“我就合计今天的味道更香!”

“范老师你这跟强盗也没啥区别,不问自取可行?”

“等将来还你就是了,经济一年比一年强,早晚有一天老子能白薯自由,到时候还你双倍!”

“您的意思是用白薯噎死我?是不是嫉妒我高大威猛,年轻貌美,学识渊博,能力出众?”

小张埋头不敢吱声,耸动的双肩出卖了他的笑。

“你别臭美了,再磨叽我就带人上你家蹭饭去,别的我不敢苟同,但你的手艺的确称得上极好。

至于脸什么的,谁要那玩意!

要不然你再使劲埋汰埋汰我,我晚上跟你回去蹭饭?”

老范拿起的红薯也没着急吃,而是用来捂手,报纸包着好歹温度的传递更柔和一些。

“要不是您教过我,我早就上巴掌了,身为教授,怎么这么样呢。

我晚上要和我夫人共进晚餐的,拒绝任何形式的电灯泡去照耀我们。”

听到这,老范更来劲了。

“哟,媳妇过来了?我还没见过呢,得介绍我认识认识,好歹我也是你老师呢,你应该尊师重道一下。”

“不、方、便!”

老头儿恨恨的,想把情绪发泄到烤红薯上。

但李剑垚多坏,马上拿起自己的稿子递过去。

“您老给看看,我又翻译了两本,你看要不要跟大伙儿一起讨论一下?”

老范气呼呼的把报纸又包了两层,把红薯贴身放着取暖,而以李剑垚的猜测这老家伙肯定把这个红薯带回去给夫人享用了,一会儿保准还得从炉子上再搞一个。

“你就是故意不让我吃上一口,我早饭就喝了一碗清粥,你是不是想饿死我!”

嘴上不饶人,但手还是很诚实,接过稿子就翻看起来。

英文原版和译本之间还是要相互对照验证的,学术本身就是严谨的事情,既要理解案例和理论,又要符合中文语境、环境以及认知。

理论是死的,数学公式是死的,但经济环境却是变化的,成型的理论都是建立在过去一段时间的经济结构上的产物,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不代表永远正确。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在讲台上工农兵学员助教照本宣科的讲劳动价值论的时候,底下的有追求的学生在悄悄的传看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复印本的原因。

教授不仅仅在学术研究上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在思考和思想深度上也要有独特的见解,所谓学而时习,学而常思,理论联系实际,调研和理论结合更为重要。

范教授师从赵乃抟(nai, tuan)教授,算是完全的本土派学者,不但擅长苏式的计划经济体制学说,也擅长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微观、宏观、国际金融等理论。

在教授组织结构上,就像是知识荒野上完成的嫁接,二三十年代的老教授们大多有留洋经历,把现代理论带回来,本土化,而四五十年代的学生们完成本土化的认知和改造。

当理论和认知因为十年之故有代际差异之时,又是这些老教授们加上本土派一起传帮带,缩小和国际的代差。

甚至几年后更为开放的格局下,新的毕业生去留学也好,还是老教授们去访学也罢,都是为了让认知水平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因为落后就容易挨打,经济领域也是一样。

而在另一边,小妍在和校领导简单寒暄之后,宗师兄也到位了。

“我们基金会创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华人世界的教育水平,包括捐助和提升硬件水平,也就是对教学楼、校舍等方面的资助,所以基金会的名字中有教育两个字,意味着专注于教育领域。

我们的捐助的地域范围不局限于香岛,如果条件允许,也包括大陆以及南洋的部分花人集中的地区,比如狮城、苏岛和大马。

但基金会自身也有对资金使用的严格要求。

介于目前基金会的主体在香岛,而当前我们讨论的捐助项目在京城,面对相对复杂的社会格局,我们选择了邀请宗璞先生作为资金监管专员,希望各位领导能够理解。

这并不代表着我们对校方的不信任,反而是为了基金会更好的发展下去,就像是商业合约,是约束也是信誉,如果单为某一方坏了规矩,那很难保证捐助的资金不被滥用。

宗先生既是京大毕业的优秀学生,也和我们基金会的创始人有着不错的私交,所以由他来参与监督,相信对我们双方来说都能接受。

如果各位有什么意见可以当场提出,我们对于资金使用涉密的部分不做要求,宗先生是d员,这部分会在他的职责内终止,而我们选择无条件信任。”

参会的除了d委的几位,还有两位周校长(一正一副)和季老头(副校长),其中d委就有魏映酋,她是常委。

除此之外,还有军管会的相关人员,不过他们只听不说。

韩书记开口,

“经过上面领导的同意,京大作为与贵基金合作的第一个教育机构,我们深感荣幸。

我们当然是欢迎贵基金能够提供资金帮助京大加强校舍的建设,当然也尊重贵基金的运营方式。

对于贵基金做出涉密不问且选择内地的人员进行资金监管,我们也感受到了贵基金操作的灵活性。

我这边没有意见,各位有什么要询问的吗?”

由于是老周牵头,他不适合说话,韩书记就代表了校方的态度。

而魏映酋果然也插嘴了,资金的接洽绕不开后勤。

“不知道你们这个基金能给京大多少资金,什么时候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