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民心,泾阳祖宅(1 / 1)

“一二!”

“一二!”

“走你!”

在张铁锤的吆喝下,马车很轻松的被抬上去。宁阙则是拍了拍他的肩膀,看到他空荡荡的左袖,“现在还习惯不?有没有什么难题?”

“嗨,没啥。”

张铁锤满不在乎的挥手。

他也是宁王旧部。

在军营时还锤了林巢顿。

进攻朔方时,他的左臂被敌人的长矛洞穿钉死在墙上。看着辽国当户要跑,张铁锤咬着牙先将长矛斩断,再活生生抽出来。

最后拼死将那当户斩杀。

但是,张铁锤的手臂也废了。

常百草亲自给他看过,伤势太过严重,根本止不住血,最后只能是给他截肢。

张铁锤为此只能是被迫退伍,最后回到泾阳担任乡长。他因为有军功傍身,光田地就足足有三百亩,还给他配了五个奴仆。家里头现在是有车有房,还有两头田牛,日子好过的很。

以他的性格来说,其实并不适合从政。毕竟张铁锤是出了名的暴脾气,只是在泾阳也不必担心,反正也算是给他养老的。

张铁锤倔强的抬起右手,得意道:“就算只剩下右臂,我照样能把那些贼寇制的服服帖帖的!”

“行了。”宁阙皱起眉头,叮嘱道:“既然回来了,那就把日子过好。娶个婆姨生个孩子,比什么都强。也别老想着打打杀杀的,真要遇到贼寇,你手底下不是有人吗?”

“都听王爷的。”

张铁锤尴尬讪笑着。

马车虽然被抬了出来,他们也没上车。毕竟距离泾阳不远,干脆是走走看看,欣赏下泾阳的美景。

百姓们也都很激动。

一个个冲上来说着事。

“王爷,你可太厉害了!”

“听说这回把辽人打的落花流水!”

“王爷,今年的冬麦也好了。”

“等来年冬麦收了,您可一定要来吃上碗麦饭。”

“好,都行。”

宁阙笑着点头。

此刻是毫无架子。

“这就是王妃吧?”

“真好看,真气派。”

还有些稚童跟在后面嚷嚷。

沈青禾俯下身来和他们打招呼。

再将提前准备好的米饼分给他们。

“难怪我父亲这么喜欢你。”

“你和那些王公贵族真不一样。”

“也怪不得他们如此敬重你。”

“嗯。”宁阙微笑点头,让福伯帮忙给他们发米饼,缓缓道:“泾阳是宁王府的祖地。我父亲就曾与我说过,宁王府的荣耀皆是建立在泾阳百姓之上。家家户户,哪家没人死在战场上?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让他们日子过的好些。”

“嗯,应该的。”

“我因为种种原因,这三年都没踏足泾阳,还将治理权暂时给了齐王,让他们吃了三年苦。”宁阙轻轻叹息,望着张铁锤他们,“他们这些人最傻了。明明日子已经过得很苦了,却始终觉得我苦,就算饿着肚子吃麸皮,都怕让我知道。”

“也许,是因为你父母的原因。”

宁阙只是摇了摇头。

他从未觉得自己苦。

相较这些百姓,已经好太多了。

作为王爷,他凌驾于无数人之上。

欲承王冠,必承其重。

做人不能既要又要。

“有你真好,是他们的福气。”沈青禾很是感慨,轻声道:“有你在,以后肯定能实现天下大同的理念。未来大奉百姓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嗯。”宁阙看向嬉闹的稚童,“你知道我在朔方时都在想什么吗?我当时就想着,我一定会拼尽全力,将战火挡在大奉外!”

“一定会的。”

“行了,这里也是我们的家。”宁阙停下脚步,看着辉煌的王府,感慨道:“想不到这么长时间没来,都已经翻新好了。”

上回泾阳蝗灾,宁阙就以翻新祖宅为由,让百姓们能干活赚点口粮。

泾阳人大部分都是军伍出身,性格也都很要强。在他们看来得到东西,就必须得做点什么,不能平白无故的白。这其实是军营养成的习惯,毕竟军人就得赏罚分明。

“王爷。”

须发皆白的老者赶忙走出来。

当看到沈青禾的玉簪时,顿时一惊。

“见过王妃!”

“这位是?”

“你称呼寿伯就行。”宁阙笑了笑,“他在王府已经几十年了,我父亲都是他带大的,是我泾阳祖宅的管事。我先前让他一块去长安,他非是不肯,还说他这辈子都不会离开祖宅。”

寿伯年纪比福伯还要大。

他只能佝偻着身子。

穿的衣服很干净整洁。

“王爷不必再劝了。”

“老头子在这长大的,这些年来也都在祖宅内。这一把岁数,就不去王府劳烦王爷。就留在这祖宅,帮王爷守着就行。”

“行,都随你。”

宁阙笑着摆了摆手。

“小福子,你的规矩呢?”

“忘记我教你的了?”

“这正门是王爷才能走的。”

寿伯皱着眉头,冷冷呵斥。

吓得福伯是一哆嗦。

连忙从门口退出来。

宁阙则是面露无奈,笑着道:“没事的,咱们王府不必讲究这些。”

“那不成!”寿伯却很坚持,语重心长道:“王府有王府的规矩,奴仆就只能走侧门,不能走正门。若是让外人知道,肯定是要看笑话的。”

“对,寿伯说的对!”

福伯附和着点头,连连后退。

要知道寿伯的资历可比他还高。

他当初刚来王府,都是寿伯带的。

所以对寿伯所说都是言听计从。

主要是他这回也没注意。

“行吧……”

寿伯拄着拐杖走在前面,低声道:“王爷,听说是要举行婚事了啊?”

“嗯。”

“那我让人好好准备。”

寿伯很清楚府上的规矩,所以看到沈青禾头上的玉簪,就直接认了出来。他在前面带路,里面打扫的是相当整洁。相关的事他也都有耳闻,包括准备三书六礼都是他和福伯负责。

在他看来,沈青禾可要比林仙鸿强多了。只是当初老王妃定下的婚事,所以他也不好说什么。就如他所猜的那样,林仙鸿并非良配。

“王妃,可以往这里走。”

“这是宗庙。”

“历代王爷都在这。”

“好。”

沈青禾点了点头。

此刻也有了王府主母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