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校长朱标(1 / 1)

“此事就这么定了,改革势在必行。标儿你放心,爹肯定会在死之前完成改革。”

朱标知道朱元璋对他确实好得没话说,当即给朱元璋磕了一个。

“标儿谢谢爹。”

“咱的好儿子,快起来吧。”

朱元璋今天非常的开心,不仅仅是因为决定要改革。

更重要是朱标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以后必然是一个好皇帝,起码比自己好。

一个好皇帝,既不能像他一样,太过直来直往,手段还挺残忍。

也不能太过软弱,太软弱了就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朱标就很符合朱元璋的要求,小事儿能处理好,遇到大事儿也不含糊。

唯一让他不放心的,也就只有朱标的身体了。

“标儿,你可一定要养好身体,咱不想白发人送黑发人。”

朱元璋很难想象,如果历史没有发生改变,看着最亲的人一个个离自己而去,自己到底是怎么挺过来的。

朱元璋都不敢想,只要一想,他就想哭。

年纪轻轻的,除了外嫁的姐姐,全家都死绝了。

好不容易当上皇帝了,结果全家又差点儿死绝了。

关键死的还都是他最在意的那几个人。

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可能这就是所谓的一将功成万骨枯吧。

每每想到这些,朱元璋对朱吾适的感激之情就会加深几分。

如果不是朱吾适,历史又怎么可能改变呢。

开了这么久的会,朱吾适早就坐不住了。他站起身,活动一下身体。

“行了,既然决定了,那今天就到这里吧。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步一步慢慢来吧,反正老朱你还有十几年好活呢,不用太着急。”

朱元璋刚才的感动一瞬间消失不见了。

这个贤弟啥都好,就是说话太不中听了。

“贤弟放心,咱一定会活得更久一些的。”

如果按照历史,至亲都死绝了,自己还能活71呢。

现在生活这么有奔头,多活几年算什么事儿。

“那就祝你长命百岁吧,赶紧宣布散会吧,我坐得腰都疼了。”

朱元璋拿朱吾适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散会吧散会吧,贤弟你赶紧回家去吧,咱也不想看到你,真是太愁人了。”

朱吾适才不管朱元璋愁不愁呢,他跟马皇后蔡总和朱标打过招呼,溜达着回家去了。

朝廷大事儿什么的,哪有享受生活来得重要啊。

朱吾适走后,朱元璋拉着朱标去奉天殿继续谋划大事儿了。

马皇后和蔡总则留在坤宁宫讨论些女人家的事儿。

朱元璋和朱标谈了什么,朱吾适不得而知。

反正两人在奉天殿密谋了一下午。

吃过晚饭,朱标又连夜造访朱吾适。

“叔父,标儿还得请叔父帮忙。”

朱标也没有拐弯抹角,直接说明了来意。

“老大你有事儿就直说吧,咱们这关系,没必要说什么请不请的。”

朱标是太子,又向来成熟稳重,对朱吾适也很尊敬,朱吾适也很喜欢他。

“标儿想当职业技术学院的校长。”

朱吾适猜测,这应该就是朱元璋和朱标下午的时候商量好的。

既然决定捧其他阶层的人跟士大夫分庭抗礼,那自然是要帮他们抬抬身价了。

朱标可是太子,以后的皇帝。

他如果当了职业技术学院的校长,以后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学生就是他的门生。

有天子门生这个头衔在,想来士大夫也不敢太过为难。

职业技术学院刚办,就算再优秀的毕业生,那也是年轻人 ,没什么官场敬仰。

再加上朱吾适想要招收的学生 都是在朝堂上没有什么靠山的人,想要等他们成长起来,那可就有得等了。

这些人毕业了也就只能去各个部门当个干活儿的小官小吏,想要熬出头,路还长着呢。

“另外 ,标儿想让雄英也去职业技术学校上课,不用多,每周去一两天就行。”

不得不说,朱元璋和朱标想得够长远的,给朱雄英都铺好路了。

这种事儿朱吾适自然不会拒绝的。

“小朱来学习一下也好,免得长大了对科技经济农业啥的一窍不通。

不过得有个明目,不然会引起士大夫的不满。

要我说,干脆所有的皇亲国戚,只要没成年的,都来职业技术学院上课吧。

这样小朱就不会那么显眼了。

对外就说老朱要让所有的子孙们都体验一下民间疾苦。

如果这些人里面真的能出一些人才,以后也有利于大明江山稳固。

不论经济,政治,科技,农业哪个方面有所成就,那都是给皇室长脸。

老六如今在民间的声望就非常的高。

尤其是在工匠这个群体,甚至有人将他称为匠神。

皇亲国戚有正事儿干,还能给百姓留下好印象,一举两得的事儿。”

这就是朱元璋父子喜欢找朱吾适商量的原因。

朱吾适总是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一些新奇的建议。

就说这个让皇亲国戚去职业技术学校上学,朱元璋和朱标就没有想过。

眼下朱吾适提出来,朱标发现还真是很有搞头啊。

大明中后期,皇亲国戚尾大不掉,对江山的稳固完全没有起到什么积极的作用。

如果像朱吾适说的那样 ,真的能出几个人才的话,不仅受百姓爱戴,也为以后的人做个榜样。

这个法子可行的话,以后每一代的皇亲国戚都去职业技术学院上课,发掘他们的才能,也省的天天无事可做,祸害百姓了。

“叔父这个主意不错,我明天就跟爹商量一下。”

“行,这事儿也不急,学校都还没有盖好呢。”

朱标兴奋地离开了。

他今晚估计要睡不着觉了。

自从朱标看过史书后,他就一直担心一个问题。

那就是削藩的问题。

朱元璋要搞藩王,出发点肯定是好的。

但是朱标扪心自问,如果他当了皇帝,他想不想削藩呢。

答案是肯定的,他也会削藩。

朱元璋考虑问题有些不够长远了。

他自己在位,他的儿子们不敢有什么不好的念头,也不敢。

毕竟从小就浸淫在朱元璋的淫威之下,对他有发自内心的害怕。

再一个朱元璋可是打下江山的皇帝,藩王们有一个算一个,谁有朱元璋打仗牛逼呢。

就算是朱棣,也不敢说单论打仗他就胜过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