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凛冽的北风呼啸着席卷山林,很快,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又如约而至。
鹅毛般的雪花簌簌飘落,不多时便给山林,披上了一层厚实洁白的“棉被”,天地间银装素裹,一片静谧。
就在这冰天雪地之时,师部送来了“及时雨”。
一大批急需的药品,威力巨大的地雷,还有数量多得 ,数都数不过来的手榴弹。
更令人欣喜的是,还有两个连队的新兵。
这一仗虽然打得惨烈,但也让独立团收获颇丰,此刻真可谓是“富得流油”。
徐正国得知物资送达,立马召集几个营长前来,他站在堆积如山的武器装备旁,神色严肃又带着几分欣慰。
他不偏不倚,公平公正地,将枪支弹药等物资 ,逐一分发下去。
战士们看着崭新的武器,眼中满是兴奋与期待,手中紧握着钢枪,仿佛已经看到了,下一次战斗胜利的曙光。
不过,有一样东西徐正国却牢牢攥在手里,并未分发给几个营长们,那就是地雷。
这可不是普通的物资,而是师部首长,特意对杀旗小分队的特殊照顾。
只因杀旗小分队,肩负着特殊使命,常常需要深入敌后,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地雷对他们而言,是极为重要的“撒手锏”。
随着年关一天天临近,空气中渐渐弥漫起,过年喜庆的味道。
政委倪雅欣琢磨着,这些年独立团,一直在前线浴血奋战,战士们风餐露宿,确实好久没有 热热闹闹地过个年了。
于是,她下达命令,让全团各营连,都排练起迎新节目,大家要欢欢喜喜过大年。
一时间,平日里严肃紧张的军营里,开始传出阵阵欢声笑语,战士们放下手中的钢枪,拿起锣鼓、彩带等道具,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着节目编排,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难得的喜悦。
而另一边,张海洋和他的小分队,可一刻都没闲着。
他深知,越是临近年关,小鬼子就越有可能,趁虚而入搞偷袭。
带着小分队以及侦察连的战士们,顶风冒雪,向着驻地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奔去。
他们小心翼翼地,在各个关键路口,隐蔽小道,埋设了大量的地雷,这些地雷就如同,隐藏在暗处的“夺命陷阱”,只等鬼子前来触发。
不仅如此,他们还精心设置了,神秘莫测的“诡雷阵”,利用地形、树木、积雪等天然条件,布置下让人眼花缭乱的迷障,一旦鬼子闯入,必然陷入困境,插翅难逃。
张海洋一边忙碌,一边心里暗暗发誓,绝不让小鬼子,破坏了战士们 ,这难得的欢乐年关,一定要守护好,驻地一方平安。
年关的脚步,终于迈进了独立团的营地,在这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岁月里,难得能有片刻安宁,让战士们好好过个大年。
大年三十的晚上,全团上下齐聚一堂,吃了一顿,热热闹闹的团圆饭。
酒足饭饱之后,众人又来到大会议室,各营连纷纷亮出,精心排练许久,满怀诚意准备的节目。
你方唱罢我登场,歌声、笑声,掌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
相声逗得台下战士们,前仰后合,快板敲得节奏明快,舞蹈跳出了,战士们的蓬勃朝气。
在这一刻,战争的阴霾,似乎都被暂时驱散,独立团全体干部战士的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灿烂笑容。
欢快的笑声,回荡在屋内每一个角落。
就连平日里,总是一脸严肃的张海洋,也被台上几个活宝战士,惟妙惟肖的表演,逗得开怀大笑。
这般发自内心的畅快,他已经许久,未曾体会过了。
自从穿越到这片战火之地,他每天都游走在,生死边缘,不是冲锋陷阵,就是在奔赴战场的途中,神经时刻紧绷着 ,也该好好的开心一下了!
迎新迎春晚会在政委倪雅欣,激情澎湃的致辞中,圆满落幕,可战士们依旧意犹未尽,眼中满是眷恋与不舍。
徐正国瞧着战士们这副模样,和政委对视一眼,心有灵犀地微微一笑。
当下决定,索性今晚不休息了,让全团人员,尽情熬夜玩耍,放松一下紧绷的身心。
不过,规矩不能破,徐正国清了清嗓子,高声宣布:“不准过量饮酒,更不许踏出独立团大门半步,各营连干部务必管好自己的人,要是哪个营连捅了娄子,定严惩不贷,绝不姑息迁就。”
众人陆续散去,团部驻地的宿舍里,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还有打扑克时的叫嚷声,与碰杯喝酒的喧闹声。
徐正国和倪雅欣两个人,不敢有丝毫懈怠,两人又一同去巡查了,各个岗哨的夜间执勤情况。
仔细叮嘱站岗的战士,注意保暖,提高警惕。
看到一切井然有序,两人才放心地,往各自宿舍走去。
回到宿舍,徐正国让通讯员,把张海洋喊来。
这边,倪雅欣也没闲着,回到屋里,拿上一个布包,这里面满满当当,装的都是给张海洋,准备的好吃食。
这些美味,可都是他自掏腰包买的,没动用独立团一分一毫物资,就盼着能给张海洋 ,一个惊喜。
倪雅欣拎着布包 ,来到张海洋宿舍,却被告知张海洋被团长喊走了,无奈之下,她又折返身,朝团长宿舍走去。
轻轻敲了敲门,门开的瞬间,一股醇厚的酒香,扑面而来。
张海洋侧身,让倪雅欣进屋,只见屋内那张,简陋的桌子上,零散地摆着几小块肉食 ,和两碟寒酸的小咸菜。
倪雅欣刚一落座,便笑着打开布包。
刹那间,包里丰富的美食,让徐正国和张海洋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两人不自觉地,吞咽了几下口水。
一只色泽金黄,油亮诱人的烤鸡,表皮烤得滋滋冒油,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一只肥美的烤鸭,鸭皮酥脆,鸭肉鲜嫩多汁,还有切得薄厚均匀的猪肝,软糯又不失嚼劲的牛蹄筋,以及香脆可口的花生米,最让人惊喜的是,包里还静静躺着两瓶白酒。
倪雅欣眨眨眼,俏皮地说道:“我也来凑凑热闹,加入你们的饭局,欢迎不?”
“这还用问,傻子才不欢迎!”两个大男人,异口同声地喊道,脸上堆满了笑意。
三人迅速将酒杯满上,倪雅欣刚要举杯,把酒倒给张海洋,却被徐正国,伸手拦住。
一脸认真地说:“政委,今天过年,你就破个例,喝一小杯就行。”
“咱们团里总得留个清醒的,万一有突发情况,得有人能顶得上。”
“你那酒量,我心里有数,一小杯不碍事。”
张海洋也在一旁帮腔:“是啊,政委,我和团长心里有数,绝不多喝,就图个乐呵!”
“您放心,就这一瓶,喝完咱就收。”
倪雅欣见两人 ,言辞恳切,也不好意思再推脱,便给自己倒了一小杯。
三只酒杯在空中轻轻一碰,发出清脆的声响,所有的艰辛、所有的感慨、所有的期许,都融在了这杯酒里。
酒入愁肠,话匣子也随之打开。
三人一边大快朵颐地吃着肉,一边天南海北地聊着,回忆往昔的战斗岁月。
又畅想着未来的和平景象,欢声笑语不断。
不知不觉,一瓶酒很快就见了底……